人生看似是很長的時間,嘀嘀嗒嗒過轉眼也就老了。人的一生看似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到頭來即將離開人世時,卻發現還有那么多事情未完成。人一天24小時看似很長,卻一半的時間需要花費在睡覺,吃飯,洗漱等每日必做瑣上。每天忙碌著日常瑣事,過著過著也就花白了頭發。
總是需要有個目標,有個夢想,將自己從瑣事中解救出來,可以揮灑自己的熱情,可以奮不顧身一次,可以不枉此生,可以人生無憾。
人一生可以做許多事情,但有時只夠做幾件事情。有些作家,一生只寫了一本書,而這本書就是不朽之作,比如《飄》的作者。前段時間看到高中知名校友潘建偉教授上了新聞聯播,他是國際知名的量子物理學家。在我剛上高中時,他就已經在量子領域獲得了世界的認可,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在做著一件事情,量子研究。
人生短暫,你也需要找到你愿付出青春為之奮斗一生的那件事。
最近看了紀錄片《壽司之神》,感慨良多,有時,人生做好一件事足矣。一事精致,便能動人。
在紀錄片的開頭,小野二郎說道自己在睡夢中也會夢到捏壽司。他在開頭說了這樣一段話:一旦你決定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躬身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
小野二郎是是全世界年紀最大的三星主廚,在日本國內的地位相當崇高,而壽司第一人的美稱更是傳播于全球。縱觀他的一生,超過五十五年的時間,他都在做壽司,因此他對壽司所注入的精神,以及其技巧絕對是世上第一。
看完紀錄片有以下感觸。
第一,必須要精益求精。
二郎先生說:“我一直重復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總是向往能夠有所進步,我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人知道巔峰在哪。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臻完善,愛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
拍紀錄片的時候,小野二郎已經88歲了,他做壽司已經超過五十多年,但他還是覺得工作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他還是會繼續精益求精。沒有人知道頂峰在哪里。
查理芒格也說過類似的話: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但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你這樣能夠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到最后——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像大多數人那樣,你將會得到你應得的東西。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每天都應該打磨自己的技藝,日積月累,時間足夠長,終究會有所成就。
第二,高度自律的生活。
在觀看紀錄片時,你會被二郎先生高度自律的生活震驚。他幾十年如一日,每天做著重復的動作,甚至坐車的時間和等車的位置都是固定的。美食家作家山本益弘高度評價二郎先生,每次去“數寄屋橋次郎”,在那里一次都沒有失望過,一次失誤都沒有,這就是高度自律的標準。
山本益弘認為偉大的廚師有以下五種特征,而小野二郎全部符合。
偉大的廚師有以下五種特征:首先,他們對工作很認真,維持最高水平的表現;其次,他們一心提升自己的技術;第三是愛干凈,餐廳如果感覺不干凈,事物就不會好吃;第四種特質是求好心切,他們是領導者,而非合作者,他們固執,堅持自己的方式;最后一項,偉大的廚師必定懷抱熱情。
我覺得高度自律是卓越者的基本要求。查理芒格等也是高度自律的人。
我們常常以為人生應該是驚心動魄的,可是成就人生的往往是每日平淡的重復和自律的生活。從小野二郎的生活中可以看出,他真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得重復著同樣的生活。
正如和君的文化“激情點燃夢想,習慣成就理想。”養成良好的習慣,過高度自律的生活。
人生也是如此,要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踏踏實實的工作生活。
第三,品質的力量。
米其林的標準,第一是品質,第二是創新。小野二郎這間隱身于東京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小店家,連續兩年榮獲米其林三顆星評價,甚至被譽為值得花一生去等待的店家。米其林三星是較難達到,一般指經過米其林多年觀察,始終保持最高水平且令人永世難忘的星級餐廳。由此可見小野二郎的壽司店的品質。
品質永遠都是最打動人的,而要保持較高的品質,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也需要關注無數細節。
小野二郎是60多歲之前,一直都是自己親自去魚市挑選材料,直到生病才讓大兒子去市場挑選魚。而小野二郎他們選擇的供應商也都是非常注重品質的人,他們是真正懂魚的人。其中有一位供應商說:我只想把魚賣給懂魚的人。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崇尚的是唯快不破。但是快的同時如何保持品質呢?小野二郎這樣五十多年躬身壽司的人在互聯網時代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在如此喧囂的時代,我們又是非常需要這樣的人的。不管在什么時代,品質永遠都是核心競爭力。即使是將互聯網思維運用的如火純青的小米,在今年,國內手機的市場份額也比不上注重品質的華為了。
“品質”一詞不僅可以用于物品上,同時也適用于人身上。你想成為什么樣品質的人?是能夠忍受外界誘惑,愿意花幾十年來打磨自己的人呢,還是時時追求流行,流行什么就把自己包裝成什么樣的人呢?
第四,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小野二郎的大兒子小野禎一說道:只要夠認真,手藝便會熟練;但若想成名立萬,便需要天賦,剩下就看你有多努力。
以前常常覺得做一件事很容易,比如十幾歲就學會做飯了。但近來越發覺得做一件事很不容易。比如,我之前所謂的做飯,只不過是知道如何把菜炒熟,根本談不上做飯,更無法用“廚藝”這個詞。
壽司,在我看來是多么簡單的食物,但是,想要做出美味的壽司,需要一個人花費幾十年的時間來領悟。紀錄片中的下面這段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任何技藝都需要不斷練習,真正達到高超的水平是需要無數的練習。
這日本人就是這樣,你沒學會擰熱毛巾,就不可能碰魚,然后你要學會用刀和料理魚,十年過后,他們會讓你煎蛋。我練習煎蛋已經很久了,我以為自己沒問題,但真正實際開始煎蛋時,我一直不斷搞砸,我一天最多做了四個,但他們一直說,不行,不夠好,我覺得自己不可能滿足他們,三四個月后,我做了200多個失敗品,當我終于做出合格的成品,二郎說,這才是應該有的樣子,我高興的哭了。
莊子有篇文章《庖丁解牛》,這位名叫丁的廚師,非常了解牛的結構,宰牛時得心應手。庖丁解牛的故事說明世上事物紛繁復雜,只要反復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但真正能夠耐下心來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小野禎一提到,很多來店里學習的人,學習了一段時間就不見蹤影了,有些人早上報名,晚上就不見了。很多人都無法忍受嚴格的訓練。但是,如果你能忍受最開始的十年,在小野二郎的指導下,就可以成為一流的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