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高科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他很久以前再也不提供減肥類的咨詢了,因為覺得減肥實在是太簡單,后來他一門心思練跑酷去了。這種赤裸裸的不屑影響了我,高低我也是長期自行健身的人,這種技術含量較low的問題怎么能入得我的法眼。但是,我錯了,而且錯得很徹底,減肥,真tmd的難,從硬件條件上和軟件技術上,都很難。
一幫稀里糊涂的人
每年都有那么幾個固定的時間,被人問到怎么減肥,基本就是開春入夏時節,身體裸露之時。時間固定也就罷了,關鍵是人也是固定的那幾個人,也就是說這幫人就沒有成功過,哪怕一次。
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抱怨是,“我又重了,怎么辦?”,我向來就覺得這就是腦子進水的提問,第一次可以原諒,以后就不能忍受了。問這個問題的完全不知道“肥”和“重”的區別,就像搞不清體積和重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單位一樣,這讓人不禁贊嘆,腦回路的傷絕對是硬傷。每次,孩子他媽挪動著梨型肥胖的身子,上秤,嫣然回首,“老公,我沒胖耶!”,都能換回我一陣白眼。都tm肥走樣了,還好意思恬不知恥地秀智商下限。這里,我有一句深刻的自我告誡,選配偶,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關于如何慎重,我要放在以后再說。離題千里向來就不是法師的風格。
此情此景此群人,年年歲歲屢相逢,這讓我開始深深地思考,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怎么一個如此簡單的事情換不來很多人哪怕一次短暫的成功。后來我發現了,這根本就不是個簡單問題,減肥,要求的智商太高。
演化的硬傷
從一個站起來的猴子,到會用火的狩獵智人,人類花了數百萬年;被小麥馴服,花了區區數千年;被電腦馴服,花了數十年。從狩獵時代到信息時代,呈指數型跨越。活動量越來越小,能耗越來越低,信息量越來越大,人越來越焦慮。從上述四個現象可以歸納出一個關鍵詞,著急。
很多時候,因為大量信息的沖擊,你看到這個標題的“肥”字的時候,你都會著急。著急之后,人的下意識反應就是吃東西,而且吃甜食,因為糖可以刺激腦體快樂素的分泌,讓你感覺舒服。老婆單位有個留守單身男性,長期以各種軟飲料替代水,肥胖自不必說,好心勸誡,他的回答是“我喝飲料的時候,感覺很快樂”。同樣的效用,也發生在抽煙的人身上,戒煙的人會迅速長胖,那是因為缺少了尼古丁對腦體快樂素的刺激,得用飲食來進行補償刺激,否則,你會覺得很沮喪。
人類的演化,不僅為自身提供了“著急”這種內在驅動,而且為肥胖提供了高糖分水果和各類人工合成高油高脂食品這樣的外部環境,所以,你胖得理所當然。
腦殘的軟傷
除了分不清體積和質量這樣事兒的殘外,還有對自身行為的模式的不了解,活在全部的條件反射中。其實我覺得巴普洛夫的狗應該對人深有啟發,可惜,我們大部分人活得沒太大差別,恩,雖然我不愿承認,這里有我。
人類的大腦從400g進化到約1400g,占比全身2%的重量卻占用了20%的能耗,身體處于生存的考慮,自動會對這個高能耗部件進行節能降耗處理,也就是身體并不鼓勵頻繁用腦,這是導致腦殘的硬件環境。但是知道了這點,就不應該再繼續腦殘的循環了,因為很可能被演化選擇掉。
這里要感謝斯坦福大學的BJ教授,他的行為模型解釋了很多事情,也就是從這個模型讓我發現了行為觸發并不容易。http://www.behaviormodel.org
B=mat
行為=動機*能力*觸發條件
減肥,需要調整影響行為的三個變量,而且需要停止一類事情,并開始一類事情,相當于同時啟動兩類事情,這個事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單類行為。所以,很多減肥有階段成果又遭遇了劇烈反彈的人,不要喪氣,這個本來就不簡單,那些戒不了煙的人也是,這并不簡單。
演化帶來的硬傷,和腦殘軟傷,使得減肥并不容易,即便是你知道了很多減肥的知識。你看,我胡扯了半天,什么減肥的知識都沒說,既沒有那些該如何吃的,也沒有那些該怎么運動的。因為那些實在很基本,而且并不是關鍵因素。所以,有時候我對那些常年抱怨自己太胖的人說,肥就肥一點吧,肥肥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