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第三天,昨天轉的時間長了些,下午參訪在外面待的時間長了些,穿得少,晚上難以睡眠,早上本想出去轉一轉,可是沒有起得來。早飯后匆忙來到會場,期待今天……
田 征講座主題:梯次循進——讓教育生態和美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實踐。講師介紹:梯次循環教育理論創立者,全國優秀教師,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實踐研究帶頭人,中國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首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管理優秀獎獲得者。
《梯次循進,讓教育生態和美發展》一,堅信中國傳統優秀教育文化自信。二,提高中國新時代教育思想的認知自信。三,增強推進中國教育發展的實踐自信。
我們要什么樣的質量,評價:要評得社會認同、文化認同。
發展素質教育。
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規律),孔子因材施教(方法),讓教育回歸生態。不應揠苗助長,要靜待花開。
“愛”就是力量,就是方法。只要愛,就會看到的都是優點,傾注的是真情。
沒有方法的觀點不可能成為理論。不應“復雜”,應當“簡單、明了”。
兩翼驅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扭住三個抓手:榜樣育人,文化育人創新育人,公平育人。
下午,李鴻? 講座主題:微課題——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講師介紹:陜西省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干教師,全國科研型骨干校長,陜西師大兼職教授、曾長期擔任陜西師范大學附中副校長,現任陜西師范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學校校長,兼任西北課改名校共同體理事長,陜西省教育考試與評價研究會副理事長、基礎教育分會理事長,西安當代名師教育研究院名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西安市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陜西省教科所、西安市教科所兼職研究員,西安市人民政府督學。
李鴻教授,先從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見說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深入推進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然后從微型課題的研究,教研論文的撰寫,花園學校一些做法,三個方面給我們做了報告。
微型課題研究是指教師在短時期內,以教育教學中迫切解決的問題,或自我經驗作為課題,吸納和利用各種有利于解決問題的經知識,方法,技術,經驗在教育教學中,加以研究,探尋教育教學中具體問題對策的課題研究形式。
論文,是指圍繞著教學的某個點,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可資借鑒或值得推廣的做法的文章。有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感性與理性交融的特點。
晚上吃過晚飯,大家走到外邊逛了一圈,然后找了一個地方,吃點當地的特色,聚在一起說一說,聊一聊幾天的收獲,幾天的碰撞,以及回去之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聊的時間不短,大家暢所欲言,都是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