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是一個巨大的文化母體
“超級符號原理”的第一條咒語便是“文化母體”——怎么把我們的商品、我們的品牌,寄生到人類生活這個巨大的文化母體當中。
文化母體的特征有四點:永不停息、無所不包、循環往復、真實日常。
母體是很日常的,是一件又一件具體的事情,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也就是說,在這個循環里面,演化是不停地在發生著的。
所謂演化,對我們來說,就是產品的創新、創意的創新。
當我們提到創新的時候,便要將創新加入循環當中,成為循環的一部分。所以,創新的基石,在于是否能夠進入這個循環,而且被這個循環所接受。因此,最重要的便是尋找文化母體,最重要的便是守舊。
只有我們的創新、創意能夠符合舊的循環,才能夠在舊的循環當中加入我們的創新,我們的創新才有生命力。我們說尋找文化母體,也就是守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前提。那么如何守舊呢?關鍵就在于認識人類文明的文化母體。
文化母體以儀式和符號的形式體現
文化母體有它約定俗成的時間、儀式、道具,特點是不可抗拒、必然發生,發生的形式是集體無意識、自發卷入。
具體而言,母體是不可抗拒的,母體是必然發生的,母體發生的時候是集體無意識,參與母體的人是自發卷入,一切母體行為都是在潛意識當中進行的。
文化母體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就一定會準時發生,發生的形式就是伴隨著眾多的復雜的儀式、符號和道具。
每個人都是文化母體的執行者
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在執行母體的需求,人類社會為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準備好了母體所需的場景和道具。
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在執行母體的要求,因為母體無所不在、無所不包。
人們加入母體行為的時候,無須意識到這個事情,全部是自發卷入,是集體無意識的行為,但是都會準確地做出母體要求他做的事情。
人和母體的關系:人是母體的執行人。個體是母體的執行人,商家是母體道具的生產營銷執行人,消費者是母體道具的購買體驗執行人。
符號是用來揭示產品、揭示道具的價值,加快道具和道具購買者之間信息溝通的速度和效率的。
把品牌寄生在消費者的生活中
品牌寄生要思考的是,我們銷售的商品要寄生在什么樣的母體身上,我們的品牌又可以寄生在哪個必然發生的母體身上。
從母體中來,到母體中去,成為母體,壯大母體,這就是商品在母體當中扮演的角色。如果能實現這一點,就實現了品牌寄生。
文化母體必將循環往復地發生,找到過去發生過無數次的母體場景,觀察商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設計商品參與扮演角色的方式,實現品牌寄生。母體一旦循環至此,購買必將發生。
我們要強調一個信念,文化母體必然是會重復的,而只要實現了品牌寄生,購買也是必然會發生的。
情人節那天必然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必然會有情侶出去吃飯,出去逛街,出去看電影,也必然會有情侶經過西貝莜面村。我們打一個廣告:“親個嘴,打個折”。這就是寄生,寄生在情人之間最常見的儀式——親嘴、接吻——中。情侶們在情人節要逛街,逛街要慶祝,你鼓勵他們接吻,讓你的品牌參與到情人節母體儀式當中,品牌參與進去了,就獲得了生命。
通過儀式將品牌寄生在母體之中,這就是典型的品牌寄生的案例。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活動的生命力會越來越強。20年后,當年的小情侶,現在已經當了父母,這個品牌、這家餐廳會成為他們愛情的記憶,他們對這個品牌會有深厚的感情。
很快,他們的子女也成長起來,新一代的年輕情侶也還在過情人節,情人節當天還是和情人一起去逛街,還是會經過西貝莜面村,這個時候“親個嘴,打個折”,就不再僅僅是一個品牌活動,而成為情人節巨大母體當中非常有生命力的母體,這就壯大了母體。同時也讓品牌擁有了恒久的生命力,成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
就像我們之前講到的,春晚本來只是個產品,后來進入了母體,成為母體新的儀式。“親個嘴,打個折”,隨著幾十年如一日的推廣,隨著這家餐廳遍布全世界,也會成為情人節母體當中新興的母體儀式,這就是品牌寄生。如果不是因為它找到了母體,它是沒有辦法自己建立起這樣一個母體來的,成本太高、困難太大了。所以品牌寄生的意思就是說,母體一旦循環至此,購買必將發生,品牌就會閃光。
如何實現品牌寄生呢?通過改造并占領特定文化母體中的詞語符號和儀式。
每一個具體的文化母體,都有豐富的符號、儀式和詞語,都有豐富的符號系統,來表達母體的方方面面,品牌寄生就是要找到這些最適合這個品牌的符號、儀式、詞語,然后牢牢占據它們。
“親個嘴,打個折”,通過占領情人節特定母體當中情侶要親嘴的儀式,成功實現了品牌寄生。
借助符號占領文化母體并建立品牌
再來看一看千變萬化的文化母體當中,母體和符號、儀式、詞語的關系。
所謂周而復始發生的戲劇,就是過去普遍發生,未來也必然會普遍發生的。因此,只要是母體,你就有辦法占領它,而一旦占領了它,你就能實現銷售。
文化母體必將發生,只要進入母體,占領母體當中核心的儀式,這個品牌就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品牌。在千變萬化的文化母體當中,一個不斷被討論的話題,既是一個母體的形式,也是一個母體。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占領核心詞語,同樣能實現銷售,建立品牌。
準確描述文化母體,激活購買潛力
只要找到文化母體,占領文化母體,就必然產生銷售。因為母體中蘊藏著強大的購買力,亦即母體一旦發生,這些人就需要道具,只要能夠扮演這場戲劇中的道具,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商品賣出去。
文化母體是一個循環往復的場景,可以被描述為一個真實具體的場景。我們之前提到的那場300人會議是一個文化母體,因為場景是真實的,是看得見的。與此同時,它又是循環往復的。今天我們開完會走了之后,明天會有另外一批人坐在這里開會。文化母體一定是一個你經歷過的,或者與你切膚相關的場景。
當我們在描述文化母體當中的人、描述文化母體場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使用單數。因為我們找到這個人,找到這個文化母體的目的,是為了考察這個人,是為了虛構這個人,是為了尋找這個人對哪個詞敏感、對哪個符號敏感、對哪個儀式敏感,從而揣摩他對這些詞、符號、儀式所產生的心理活動,然后我們要跟他對話。
我們說精確描述一個母體場景的時候要找到單數的人,這個人叫作母體執行人。我們要知道他對什么詞、什么符號、什么儀式高度敏感。再回到西貝莜面村的例子,我們知道情侶一定對“I LOVE YOU”高度敏感,一定對親個嘴的儀式高度敏感,當他們看到這個海報的時候,必定就興高采烈地過來了。
我們尋找文化母體一定要靠常識尋找或者理解,但是我們要借助一些工具或者一些理念。我們用常識描述文化母體的工具有四個:詞語、符號、儀式、單數。
品牌寄生的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從母體中來。從母體中來的方法,要找到母體,精確描述母體,然后找到寄生在母體中的方式。
第二重境界:到母體中去。被母體購買執行人買走。
第三重境界:成為母體的一部分。要能夠牢牢寄生在母體上面。
第四重境界:壯大母體。通過銷售,通過流行,讓母體更加壯大。
前面講的就是我們16字咒“文化母體,購買理由,超級符號,貨架思維”中的第一個詞——文化母體。首先要意識到文化母體,要意識到由母體運行直接執行,不可抗拒,不可取消。只要是文化母體,它一定是過去頻繁發生過,未來也必將發生的。其次,所有的商品都是母體的道具,粽子是端午節的道具,月餅是中秋節的道具,西貝莜面村則成功成為愛的道具、情人節的道具。商品一旦成為母體的道具,就真正擁有了生命力。
品牌寄生是通過詞語、符號和儀式實現的,我們將這三個詞劃分開了,事實上詞語和儀式也都是符號的一部分。而符號越強烈,寄生的能力越強。什么叫符號越強烈寄生的能力越強呢?當我們看到情侶在情人節逛街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非常常見的儀式,那就是小情侶都是牽著手逛街的。如果我們說牽個手打個折,那就完蛋了,因為這個符號不夠強烈,戲劇性不夠,親個嘴的符號才足夠強烈。足夠強烈的符號,才能夠形成有力的寄生。
一旦成功寄生上去,我們就知道,這個品牌其實已經定型了,今后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不斷強化寄生,不斷強化這個儀式,乃至于替代母體當中本來的儀式,讓商品的儀式成為母體儀式當中的一部分。
購買理由就是與消費者“對暗號”
當我們找到文化母體,找到商品或者品牌要寄生的母體時,該如何做才能寄生上去呢?這個時候我們就來到了“購買理由”。
消費者身上攜帶著各種各樣的文化母體。我們對于他是誰、長什么樣子、什么年紀、什么職業、有什么偏好等,都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由于關于外星人的話題是一個文化母體,所以在貨架前經過的100個人里面,一定有10個人是喜歡這個話題的。這是概率,所以一定有的。因此,在貨架面前,一定有我們的母體執行人,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身上的母體喚醒。
100個人里面有10個人喜歡這個話題,對于另外90個不喜歡的,我們希望他們趕緊走開,不要在這里堵住貨架,而讓另外10個人走到這里,并能迅速看到我們。當這10個人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對他們說一句話,這句話就是購買理由。
購買理由是喚醒母體活動,喚醒執行人身上的母體活動。
購買理由是對母體中的人說話,引起他的注意,并觸發母體行為,達成購買。首先要喚醒母體,如何喚醒?通過母體詞語去喚醒母體,我們稱之為“對暗號”。即在電光石火之間喚醒母體,表達品類,給出品種價值。如何能夠在電光石火之間喚醒母體?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確定“超級詞語”,超級詞語一出現就能喚醒母體。
購買理由喚醒文化母體,而且使母體執行人的一切注意力集中于這一個點,這就是購買理由的作用。
購買理由的關鍵在于打動而不是說服
這里要講一個經常混淆的概念,就是購買理由和消費需求。
購買理由是心理上的打動機制。購買是由購買理由驅動的,不是由需求驅動的。
我們講所有的購買都是由購買理由驅動的,不存在沒有購買理由的購買。
購買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購買理由就是推動多米諾骨牌的那根手指頭。沒有那根手指頭的推動就不會有產品購買;一旦有那個手指頭推動,購買會自然發生。
購買理由喚醒的是母體,它是心理上的打動機制,不是說服機制。
購買理由是圍繞母體詞語造句,用超級句式造出一個能打動人的句子。所有的購買理由都是可以用一句話說清楚的,任何購買理由最后都會簡化成一句話。
所謂母體詞語,是能讓虛擬消費者心里咯噔一響的詞語。
任何一次購買都不是必須的,任何一次購買都有選擇。消費者購買的任何一樣東西都不是他必須買的。但是由于購買理由的存在,消費者每天都在買買買。人類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就是活下去——吃飽,不要餓死,不要凍死,有個對象繁衍后代。人類的基本需求就是這些,剩下的全部是選擇。
如果一個人僅僅為了吃飽不餓死,他的選擇有多少?他可以吃什么呢?他為什么要去買那些東西呢?他為什么要去餐廳吃飯呢?他去餐廳吃飯還要在各種各樣的餐廳中選擇。他要買衣服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牌子要挑,各種各樣的款式要挑。沒有任何一個款式、牌子是他真正需要的,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購買理由,促使他,打動他去選擇,去購買。
所有的購買實際上是母體當中的一個文化行為,而任何一個文化母體,一定能夠找到一個超級詞語,來表達它,來喚醒它。
超級句式必定是口語化的
這里談到超級句式,我們順便看一下什么叫作超級句式。
超級句式能夠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因為超級句式在消費者腦袋里面是本身就有的,我們只需要把商品信息植入、嫁接到已經存在于消費者腦袋里面的信息中。
購買理由用超級句式說出,能極大地提升情緒,提升表達價值的能力。上面談到,超級句式的閱讀速度是極快的。比如,“送長輩,黃金酒”,就是朗朗上口的超級句式。再比如,“打土豪,分田地”,這也是超級句式。讀客知識小說文庫的口號也是這個超級句式:讀小說,學知識。干凈利落地給出指令和價值。
對超級句式的閱讀,消費者只需要閱讀關鍵詞,就能獲得完整的意義和情緒。比如,我們希望消費者能夠記住西貝莜面村的品牌,于是我們找到了一個超級句式“I LOVE YOU”,把這個“YOU”替換成莜面村的“莜”,就得到了極好的效果,而且一目了然、過目不忘,也順帶解決了一般人不認識莜面村的“莜”的問題。我們把這個稱為超級句式,它使品牌獲得了以幾何級數增長的廣告效益。
超級句式和我們平時的表達方式有關系。中國長期以來有絕句,有五律,有七律,這就使得五個字、七個字連在一起的兩句話,能很容易地形成一種超級句式。對聯形成了一種超級句式,歇后語形成了一種超級句式,順口溜也形成了一種形式的超級句式,乃至于到現在的流行話,也形成了一定的超級句式。
值得一說的是,文案的基本功不是文學,而是順口溜。當我們要去傳達一個購買理由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找到一個超級詞語,一個來自文化母體的超級詞語,然后去尋找超級句式,圍繞著超級詞語使用超級句式,將我們的價值表達出來。
補充一句,押韻有天然的打動人的力量。
購買理由必須表達品種價值
談到購買理由的時候,我們還會經常犯一個錯誤,這個常見誤區就是把購買理由建立在了品類價值之上。
此外,還有一個常見誤區:找到購買理由之后,我們妄圖用購買理由說服消費者。
其實,我們并不需要說服消費者,我們之前說到,購買理由被表達出來后,它會喚醒母體執行人的母體活動,購買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會凝聚在購買理由這一個點上。這個時候我們并不是要去說服他,雖然他是希望考察我們的購買理由是否成立,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羅列證據來打動他,讓他相信這個購買理由成立。
產品就是購買理由
一個產品就是購買理由本身,就是購買理由這樣一句話的體現,產品就是這句話的一個實物體現。而我們賣的就是這句話,消費者體驗到的也是這句話,只不過他是通過體驗實物的形式來體驗這句話的。
我們要記住產品就是購買理由,產品是喚醒母體活動的道具,喚醒的方式是通過超級詞語,消費者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購買理由。
消費者是不深究購買理由背后的東西的,他只需要購買理由。
產品研發是為了滿足購買理由,這是技術部門的事情,技術部門一定能滿足這個購買理由。
因此,產品是為滿足購買理由而存在的。
當我們向購買者介紹一個產品的時候,我們跟他介紹的就是購買理由。而當消費者發現產品與購買理由不相符的時候,產品就沒有了生命。
購買理由會不斷演化
購買理由也是不斷演化的,尋找購買理由要研究產品的演化和競爭對手。一旦購買理由打動了購買者,他就會變成單細胞生物,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會凝聚在這個購買理由上。所以購買理由一定是單純的,而不是復合的。
產品為包裝服務
之前我們說產品就是購買理由,購買理由處于演化的過程當中,包裝就是放大購買理由。當包裝上沒有字和符號的時候,包裝是為產品服務的;當包裝上有了字和符號以后,包裝和產品的關系就發生了逆轉,變為產品為包裝服務。
產品怎么為包裝服務呢?因為這個時候更值錢、更重要、更有生命力的是包裝上的字、包裝上的符號。
包裝的本質就是放大購買理由
包裝就是放大購買理由,怎么放大?到文化母體當中尋找符號,尋找有視覺沖擊力的符號,占領這個符號。
產品通過它的美味,建立了消費者對包裝的信任,建立了消費者對包裝的感情,這個時候這個包裝就成為這家公司最重要的資產。
以賣蘋果汁為例。當蘋果汁在一個塑料瓶里面的時候,人們看到的就是淡綠色的液體,沒有人知道這里面是不是蘋果汁,購買理由也沒有辦法傳達出去。如果這個時候在蘋果汁的包裝上,放上一個大大的蘋果,一句話也不用說,購買理由就傳達出來了。當有一個大蘋果在蘋果汁的包裝上的時候,就可以吸引那些喜歡喝蘋果汁的人的注意,這是放大了購買理由。
緊接著,文案就是證明購買理由。請注意,我們這里證明的目標是打動而不是說服。這里更重要的是說,文案是附生于購買理由的,當我們提出一個購買理由,每個字必須緊緊圍繞這個購買理由。
當消費者看到了購買理由,這個時刻,他們只關心這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購買理由。所以文案的本質就是羅列證據,而且是快速羅列證據,快速羅列購買理由的證據。
營銷的本質就是傳播購買理由
營銷就是傳播購買理由,這是營銷的本質。我們不提倡追熱點,也不提倡博點擊率,而是要找到母體,回到母體,通過一句購買理由去激活消費者所攜帶的母體。
傳播過程當中也是一樣,所有的營銷活動都圍繞著文化母體、超級詞語和購買理由而展開,因為購買理由觸發購買,營銷的目標就是觸發購買。有購買理由的營銷能夠觸發購買,沒有購買理由的營銷不能觸發購買;我們經常看到滿世界刷屏的營銷推廣最終以產品滯銷收場,就是因為推廣沒有傳播購買理由。而產品就是購買理由,產品的一生都是購買理由,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里面,營銷都是在傳播購買理由。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到一棟建筑上面寫著“漢庭酒店”時,它的購買理由是什么呢?如果它傳播過,以前傳播的或許就是經濟型酒店,便宜的酒店。
但是我們改造了這個產品,把這個產品變成了“愛干凈,住漢庭”。這六個字,是對購買理由的徹底改變,有了這六個字以后,這個產品就已經不再是漢庭酒店了,而是“愛干凈,住漢庭”酒店。還是那棟樓,還是處在那個地方,還是那些人,還是那些床,但它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產品了。這是一個新的產品,叫“愛干凈,住漢庭”,圍繞這個新的購買理由,漢庭徹底革新并提升了酒店的服務體驗。
營銷就是傳播購買理由,我們一切的傳播,都圍繞著“愛干凈,住漢庭”這個購買理由。當我們建立了新的購買理由之后,我們便樹立了新的產品標準,這家企業的運轉模式也會隨之發生轉變,它將致力于提供一個干凈的產品,一個更干凈的產品。
“愛干凈,住漢庭”是一句來自母體的購買理由,超級詞語是“愛干凈”。當一個人看到街上一排經濟型酒店的時候,其中有一家說“愛干凈”,這便馬上會觸發他的母體行為,他立刻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愛干凈的人,會住一家干凈的酒店。
怎么放大“愛干凈”這個購買理由呢?什么叫產品包裝呢?一家酒店的包裝應該是什么樣的呢?一家酒店的包裝,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樓頂的霓虹燈,所以“愛干凈,住漢庭”這六個字在樓頂要放到足夠大,字體要足夠粗,燈光要足夠亮,這就放大了這家酒店的購買理由。
因此,購買理由一旦發生改變,產品就一定會改變,因為產品就是購買理由。
當我們做一個產品包裝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考慮,這個產品是通過什么手段、什么元素進行包裝的。
一本書的包裝元素有哪些?有封面,有腰封,有前勒口,有后勒口,有書脊。一個酒店的包裝元素有哪些?樓體是它的包裝,樓頂廣告牌也是它的包裝。我們應該如何使用這些包裝元素來放大這個產品的購買理由,這是包裝需要思考的所有問題。
同時,包裝還是最大的媒體。一個商品最大的媒體就是包裝。一個好的包裝設計,頂過在中央電視臺打10個億的廣告,因為每一個包裝都是最精確地直達它的購買者,它的到達率是100%。抓住這些包裝的媒體屬性,去放大它的購買理由,事實上可以最大范圍地激活母體活動,也能最深刻地回到母體,把產品和品牌植入母體當中,最終成為母體的一部分。如果“愛干凈,住漢庭”這六個字不是最大限度地放大豎在樓頂,這個產品的購買理由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傳播,因為消費者是通過購買理由開始與產品溝通的。
包裝是購買理由的載體
我們之前提到,產品是為包裝服務的,當包裝建立起了它的購買理由和價值之后,里面的產品是可以不斷演化的。
比如,今天的福特汽車,制造的已經不是T型車了,變成了電動車,但是包裝和LOGO還在,依然傳達購買理由:可靠而便宜的汽車。它的名稱還在,購買理由還在,品牌系統還在,構成產品的所有要素卻都已經更換了。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可口可樂不是裝在紅色罐子里,不是裝在S形的瓶子里,還會有人買嗎?可口可樂公司曾說,哪怕一夜之間燒掉它全世界的工廠,第二天它還可以原地復活,并且依然是一個偉大的品牌。這句話是對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說不允許它使用紅色的罐子和S形瓶,哪怕工廠還在,這家公司也會頃刻間倒閉。即使它繼續生產褐色的甜水,但失去了包裝的它便無法生存。因為包裝是購買理由的載體,沒有這個載體,就無法傳達購買理由,商品就無法被銷售。這就是包裝的重要性。
我們之前講產品就是購買理由,包裝就是放大購買理由,營銷就是傳播購買理由,文案就是證明購買理由。而購買理由是來自文化母體的,文化母體為購買理由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和生命力。
當我們在研發一個產品或者推廣一個品牌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我們所有的工作,是圍繞購買理由而展開的,一切都是為購買理由服務的,而且我們要確定購買理由一定是來自文化母體的。從第一步開始,找到文化母體,并做到準確地描述文化母體,找出文化母體的超級詞語,找出文化母體的傳統文化符號。
在品牌寄生、文化母體環節里面完成這些工作之后,根據相應的工作成果,再去研究購買理由,找到購買理由,圍繞購買理由進行第二步工作——改造符號。通過超級詞語、超級句式表述購買理由,通過找到傳統符號、文化符號、自然符號,并改造這些符號,使其滿足購買理由,表達購買理由。
一切的營銷、廣告、推廣,都是圍繞購買理由展開的,這樣我們的一切行為才能夠在各個不同的場合,喚醒文化母體。而這個母體執行人一旦蘇醒,就會參與到我們設定的母體行為當中來,他參與的方式就是購買、體驗、傳播。
我們還要考慮到,購買理由是由超級句式表達的,是包含了母體超級詞語的,所以這句話,這個購買理由,在體驗者的口中,也能夠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就是我們說的,為消費者設計一句話,讓他去傳播,這句話就是購買理由。
產品是流水的,符號是永恒的
接下來是第三個詞:超級符號。前面講文化母體、購買理由,現在我們來講符號。
不管是文化母體也好,符號也好,都是我們生活當中真實存在的,而且是我們每天的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核心的那一部分,為我們的工作、生活發出指令的那一部分。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要符合符號的指令。
符號攜帶意義,在不同的環境里面,同一個符號攜帶的意義也會發生變化。
產品會消失、會演化,符號的生命卻很長久,會一直留下來。
占據文化母體的關鍵是占據符號
之前講詞語和儀式是符號的一部分。符號是文化母體呈現的主要形式,詞語和儀式是輔助形式。當我們找到一個文化母體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應該是符號系統。
比如,當我們說到春節的時候,我們腦海里首先出現的是諸如對聯、門神、鞭炮等一大套符號;我們能想起來的是要進行大掃除、要去拜年、要包餃子等一大堆儀式;我們脫口而出的是新年好、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等一大堆詞語。
母體當中蘊藏著巨大的購買潛力。微信紅包通過符號和儀式占領的活動,已經迅速地成為今天這個國家的發紅包母體的新儀式,所以這個產品是極其成功的。
從母體中來,到母體中去,成為母體的一部分,壯大母體,這個是微信紅包的崛起過程。其核心就在于它的表達形式是通過紅包,而不是通過黑包,也不是通過白包,它必須是紅色的;形狀也得是長方形的。之所以做這些,就是為了能夠進入母體。
所謂文明,就是為人類各種各樣的欲望、情緒、需求、文化活動等,創造各種各樣的符號的過程。
傳統的符號分成兩種,一種是自然符號,一種是文化符號。
我們經常講蘋果是自然符號,牛奶的斑紋是自然符號。當我們在一個裝液體的瓶子上放一個蘋果的符號,消費者就知道這是一瓶蘋果汁;當我們在紙盒上印上奶牛黑白斑紋的時候,消費者就知道這是一盒牛奶。當我們在一個盒子上印上蜜蜂的黃黑斑紋的時候,消費者或許就知道這是一盒蜂蜜,不過很可能拿不準,因為這個符號不明確。但是,當我們在盒子上印上蜂巢紋路的時候,消費者就會明白這里面是一盒蜂蜜。符號揭示了產品的價值,消費者即使看不見盒子里面的東西,也知道那是什么產品。
這是自然符號,自然符號是全世界通用的。中國人看到的牛奶、美國人看到的牛奶和新西蘭人看到的牛奶是同一個符號,同一個意思。
自然界中本來沒有文化符號,文化符號是人為創造的。
我們的手機上有一個鎖頭,上面有一個鎖圈,當我們一滑動那個鎖圈,手機就開了。但是我們手機上本來有鎖嗎?沒有。和照相機、計算機、電話一樣,我們的手機上只有符號,這個符號來自生活當中的一個實物,一個全世界人都熟悉的實物,這個實物是人為創造的,并變化成了手機上的符號。
我們經常看到的金元寶也是一個符號。當我們看到這個符號的時候,它就傳達出了意義,它傳達出的是財富、恭喜發財、賺大錢的意思,它傳達、攜帶的是開心、快樂的情緒。假設一個美國人看到這個符號的時候,他會一頭霧水,因為在他的文化里面沒有這個符號。
因此,文化符號是有隔閡的。你若處在這個文化系統里面就會認識它,你若不在這個文化系統里面就不認識它。
符號主要就分為自然符號和文化符號這兩種,不過也有這兩者的結合。
不管是自然符號還是文化符號,它們都是長期存在于文化當中的,所以即便是自然符號,它也會有濃厚的文化含義。我們看到一個裝液體的瓶子上印有蘋果符號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說它是一瓶蘋果汁,它還包含著快樂健康的情緒在里面。
同時,文化會不斷地賦予符號新的意義。當我們看到盒子上印著奶牛的黑白斑紋符號的時候,我們不僅僅知道這個盒子里面是牛奶,我們還知道它補鈣;我們還知道印著這個符號的盒子里面的東西加熱了之后喝,有促進睡眠的作用。這些都是符號后來被附加的意義,通過這些我們也可以繼續開發產品。
符號用于快速溝通,傳達價值
符號首先用來快速溝通,傳達價值。
符號往往具備天然的視覺沖擊力。比如我們讀客的黑白格子,我們選擇它,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有視覺沖擊力,它能夠在極小的應用的情況下被看見,還能傳達我們注入其中的含義。
我們不能僅僅使用傳統符號這一個手段,還要精心調整圖片,對它進行改造,以至于我們改造的程度就是,將傳統符號改造成為我們的注冊商標,實現保護,形成我們的資產。這就是從符號到超級符號的過程。超級符號是私有財產,超級符號是通過對傳統符號的改造,使之成為注冊商標,成為私有化財產,通過占有它,讓競爭對手無法使用。
超級符號是一個知識產權
當我們講超級符號的時候,必須明確的是:超級符號是改造后的傳統符號,超級符號是一個知識產權。
如何對傳統符號進行改造使其變成超級符號呢?
比方說,我們把蘋果和地球疊加起來,把地圖印在蘋果上,在上面標上一個紅點,示意北緯30度——最好的蘋果產區出來的蘋果。這個時候,我們這瓶蘋果汁雖然依然是蘋果汁,卻成為更加好喝的蘋果汁了。這個改造是可以注冊的,這個是競爭對手無法跟進的。
喬布斯對蘋果進行了獨一無二的改造,使之成為可以注冊的蘋果。通過這簡單的啃一口,使其成為獨特的商標,然后它成為科技與藝術的象征,成為高品質的象征。
超級符號是可注冊、可識別、可描述的
符號系統是不會消失的。
可注冊、可識別、可描述,這是超級符號的特征。
超級符號能實現品牌賦能,壯大品牌
產品是流水的兵,符號是鐵打的營盤。產品不斷迭代,產品有它的周期,符號則帶領著越來越多的產品不斷壯大。
因此,之前我們說到產品是為包裝服務的,產品是實現并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工具。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要讓我們的品牌越來越強大,而品牌的日漸強大,又會反過來支持產品,使其銷售得更好。在這個過程當中,產品總是起起伏伏,品牌總是一路高歌,這個就是良性、優秀的企業所展現出來的市場活力。
符號攜帶著恒定的價值到了新的產品身上,這就是品牌賦能。符號對產品的賦能是由產品建立起來、積累起來的,所謂產品為符號服務,就是產品永遠不能讓符號的價值落空。當我們的符號建立起了又好看又有閱讀價值的購買理由的時候,我們的產品要永恒地滿足這個理由。一次落空,符號的魅力就會衰減;兩次落空,符號就沒有魅力了。
超級符號是工作的起點和終點
改造傳統符號使之私有化,成為超級符號。超級符號是工作的起點,也是終點。
之前我們經常講,我們工作的起手式是尋找符號。現在我們認為,我們工作的起手式是尋找文化母體、描述文化母體、依據文化母體和產品的關系得出購買理由,在文化母體的符號系統當中尋找傳統符號,再根據購買理由,對傳統符號進行改造,這就得到了超級符號。超級符號就是我們做這一切的起點和終點。
當我們規劃和開發一個產品的時候,首先指向我們的產品將建立起一個什么樣的超級符號。如果我們的這個產品無法建立超級符號,那么我們踏上的就是一條沒有終點的道路,沒有方向的道路。當我們的產品研發成果匯集聚于一個超級符號的時候,我們走的就是一條目標清晰的、有方向的道路,這個產品所引發的未來所有的生命,都是以超級符號為起點,以超級符號為終點,不斷強化超級符號的能量的這樣一條道路。
一切產品的價值,一切產品的任何價值都是可以通過超級符號來表達的。任何產品的研發都是以超級符號為目的來做的。人類的一切欲望都是可以通過超級符號來表達的。
如果你做的這個品牌、你開發的產品,最終不能建立超級符號,一切工作都將是無用功,都將是竹籃打水——看著籃子裝滿水,提起來卻一滴都沒有。因為產品是流水的兵,符號是鐵打的營盤,沒有營盤,光有兵有什么用?沒有用。
什么叫作積累?什么是品牌資產的積累?就是超級符號的壯大。如果沒有超級符號,談何壯大?談何積累?那就是猴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超級符號是一個無比大的容器,永遠都丟不了,永遠在。
唯一重要的問題:超級符號是什么
一個品牌,一個產品,我們在思考它的時候,要想的是:超級符號是什么?這是一個終極問題。
一方面,我們說超級符號的特征是可識別、可描述、可注冊;另一方面,它是一個選擇行為。超級符號首先是選擇,我們要選擇什么樣的傳統符號進行改造。在選擇傳統符號的時候,我們是在所在的文化母體當中去選,帶著我們的貨架思維,帶著我們的常識,帶著我們的購買理由,到傳統符號當中去,從傳統符號當中選擇一個符號出來加以改造。
怎么選呢?因為我們需要通過它來提高溝通效率,所以我們選擇的前提是它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它要能一眼被識別,它要人人皆知。最終被創造出來的超級符號一定不是石破天驚的東西,一定不是張牙舞爪的東西,而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是其貌不揚的東西。因為我們要賣給所有人,最常見、最不出奇的東西,才是人人都能一看就明白的。既要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又要一目了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明性,往那兒一放,不需要解釋,人人都明白,靠常識就能理解。
思考符號的自明性,是非常謹慎的事情。首先要排除自己的語境,要能夠從一個毫無關系的購買者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要知道我們選擇的這個符號是不是來自那個文化母體,能不能表達文化母體,能不能對上暗號。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黑白花奶牛,那我們的黑白斑紋對他來說是不具自明性的。而黑白斑紋之所以現在最大限度地具有自明性,原因是電視的出現,電視讓很多沒有去過牧場的人,都見識到了黑白花奶牛。所以,我們選擇的符號,能不能讓我們設定的母體執行人,和我們得出同樣的結論,準確地得出我們所輸出的信息,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如何改造超級符號,第一件事情是如何選擇傳統符號。
當我們選擇了一個傳統符號,就意味著我們選擇了一個文化母體,我們找到了激活母體的辦法。當我們選擇了西藏的彩色條紋的時候,意味著我們是通過這個符號激活一個人對西藏的興趣。
超級符號傳達恒定的價值
我們接著講一下超級符號與品牌寄生、購買理由的關系。超級符號是對購買理由的放大,它來源于文化母體,是和購買理由一起實現品牌寄生的。超級符號是對一個恒定價值的承諾。
恒定的價值就是在符號建立起來之后,不停地、不斷地往其中灌注的一種價值。
舉一個常用的例子,你是不愿意打開一瓶綠色的可口可樂喝的。因為符號改變了,你不再信任它。同樣地,你也不愿意打開紅色的可口可樂之后,喝到比上次更加好喝的可樂。當你打開的這瓶可樂比上次更好喝的時候,你依然會一口噴掉,因為符號不再提供恒定的價值。如果今年的可樂比去年的好喝,明年的可樂比今年的好喝,那么這家公司不到三年一定倒閉。因為,這樣的話消費者的預期會混亂,最終亂到可口可樂也無法滿足。
符號代表著恒定的價值。所以,作為產品的研發人員、開發商、銷售商,我們只有保證產品價值的恒定性,才能夠使符號具有越來越高的價值。
超級符號是絕對意志力
品牌、超級符號帶來的是什么?會帶來購買的復制和購買的重復。只要有超級符號,就會實現購買的復制和購買的重復。
怎么理解購買的復制和購買的重復?說起來好像很高大上,事實卻很簡單。就是一個主婦買了綠格子的廚邦醬油,她用過后覺得非常好,并告訴另外一個主婦那個綠格子非常好。這就是購買的復制,這就能增加更多的購買者。購買的重復呢?就是連續購買同一種品牌的商品。這個主婦上一次買的綠格子醬油很好,下一次她再買一個綠格子的雞精。不管是復制也好,重復也好,它的依據都是超級符號,是超級符號在實現這一點。
超級符號把想買我們產品的人盡快地吸引過來,同時也起到另外的作用,把不可能購買我們產品的人、低概率購買我們產品的人全部剔除出去,請他們讓開。這是超級符號另外的作用。
同時,超級符號還掌控著對經營者的獎勵和懲罰機制。經營者做得好,其產品滿足了符號所彰顯的價值,恒定滿足這個符號的價值,它就會獎勵經營者——使用過這個產品的人,對這個產品價值感到滿意的人就會重復購買,也會有口碑,發生復制購買。如果經營者的產品不能滿足其符號所提供的恒定價值,消費者會記住他,但記住的是不買他的產品,因為他并不能夠兌現承諾。因此,我們講,超級符號既是獎勵機制,也是懲罰機制;既是一個吸引購買者的辦法,也是一個排斥非購買者的辦法。超級符號在這個意義上,實現了市場經濟的道德凈化功能,它督促生產者堅持產品品質的承諾。
超級符號是一種意志力。當我們為一個品牌、為一個商品建立一個超級符號的時候,它就代表一個終極的意志力。這個符號一旦代表這個恒定的價值,就永遠代表這個恒定的價值,當價值改變的時候,符號也要隨之調整。我們說它是一種意志力、一個終極目標,那么它就是不動如山的,一切都是為它服務的,它統領一切,這就是它的意志力。超級符號在產品和品牌的制高點上,因為真正在參與這場母體活動的不是產品,而是符號。
中秋節吃的不是餡餅,而是月餅。餡餅什么時候才是月餅?當那個餡餅被做成圓形的時候,它才叫作月餅。當它被做成三角形的時候,即使還是那個料,還是那個餡,它就是餡餅,絕不是月餅。所以產品是披著符號的外衣,符號才是真正參與這場母體活動的角色。
參與母體活動的超級符號是絕對意志力,它統領商品,統領這場母體活動。商品服從它,就會加入母體活動中;商品抗拒它,就會被從母體活動中剔除出來。這一切都是不可抗拒的。
從我們出生開始到死亡結束,這個過程也是不可抗拒的。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出生方式、我們出生的時候,所有的道具、所有的符號都已經就位了,就等著我們鉆出來。鉆出來,我們就開始了。死亡也是一樣的,我們找不到新的死亡方式,也沒有辦法自己發明一套死亡的儀式。我們就只能灰溜溜地加入,加入母體活動中的屬于我們的角色,然后灰溜溜地離開。這是自然的儀式,但也有個別的、局部的創新。比如有的人會要求死的時候不要放哀樂,要放快樂的音樂。這是可以的。舊有儀式當中要有音樂,他無非把哀樂換成喜慶的音樂而已,這是局部創新,他通過改變儀式中的符號內容,表達了自己對死亡的理解。但只能在他自己身上使用,而且一輩子用那么一次。
貨架思維
什么是貨架?以前我們可能認為貨架是超市里面的架子。后來電商出來了,貨架還包括電商的頁面。漢庭酒店的貨架在哪里呢?既不在頁面,也不在超市,它的貨架在街道。
我們退一步想,商品來到貨架,是為了跟消費者發生溝通,那么商品與消費者發生溝通的地方還有哪些呢?我們的手機是不是一個貨架呢?——上面陳列著各種各樣的商品的信息。電視機是不是一個貨架呢?電影屏幕是不是一個貨架呢?馬路上的招牌是不是一個貨架呢?
最后我們來定義一下什么是貨架:商品或品牌的信息,和消費者發生溝通的地方,都稱之為貨架。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充斥著貨架的世界。
在無處不在的貨架世界中,一瓶可樂的旁邊,可能放著一臺電視機;一個洗衣粉的廣告結束之后,可能出現的是一則空調的廣告。這個時候,我們的信息,不僅和同品類的競爭對手放在一起,也和不同品類的競爭對手放在一起,我們的信息一旦被發送出去,那就能夠被受眾聽到,適合全世界所有的競爭。
當我們在做一個產品的包裝、研發一個產品的時候,往往我們是在研發辦公室,對著電腦。此時,因為信息呈現的地方是屏幕,所以我們的思維很容易被限定在一個屏幕里。我們以為我們在設定3×5×10(厘米)的盒子,但是事實上信息載體一旦被投放出去,就進入了信息汪洋當中,因此,我們要考慮它在貨架上的呈現形態。我們的設計必須適應這個信息汪洋的環境,能夠從這個環境當中跳出來,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貨架思維。
換言之,任何時候都要意識到,我們的信息出現在一個無邊無際的大貨架上面,在這個貨架上有無數的信息跟我們爭奪受眾。
貨架是母體和母體執行人溝通的媒介,是作為生產方的母體執行人和作為購買方的母體執行人相遇的地方。
貨架有物理的貨架、頁面的貨架、媒體的貨架。
貨架的特征,首先是信息環境,這個環境是由競爭對手發送的信息,以及我們發送的信息,二者共同構成的一個信息環境。這是貨架的A面。貨架的B面是購買者,是那個母體執行人。
貨架意識就是無時無刻不意識到貨架
當我們要發送信息的時候,首先要考察媒體環境:我們這條信息到達什么樣的媒體環境?在這個媒體環境里面,我們這個信息如何凸顯出來,戰勝這個環境當中其他的競爭對手?
比如,我們要做一個包裝,如果這個包裝最終陳列在飲料的貨架上,我們就要去飲料貨架上看看,這個貨架上其他的飲料是以什么形式呈現的,我們如何從中凸顯出來。如果我們的信息是發送到電影院的墻面上的,我們就要去電影院看看,我們的這張電影海報,如何和其他的電影海報不一樣。如果我們這本書要送到懸疑小說的貨架上去,我們就要到懸疑小說的貨架上看看,懸疑小說長什么樣子,并思考我們如何才能做得和別人不一樣,但是同時仍然是一本懸疑小說。
我們的產品如何能夠做到既成為一瓶飲料,而又和所有的飲料不一樣,這個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這就是貨架意識。我們要做一條電視廣告,如何與這時段中前前后后的電視廣告都不一樣,然后又能準確地傳達我們的商品的價值,這是貨架思維。這是貫穿產品和品牌研發建設的全過程的,因為我們的信息無時無刻不在貨架上,無時無刻不在競爭環境當中。
貨架意識就是無時無刻不意識到貨架。在貨架上面發生了什么事情,購買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這里有一個概念,叫作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奇點。
這個奇點就發生在貨架上,這個奇點就是,商品與購買者之間溝通的發生,商品信息和受眾之間有了第一次接觸,獲得了受眾的注意,激活了文化母體傳達出的購買理由。
這是一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點——不是研發那個點,不是制造那個點,不是運輸那個點,不是陳列那個點,不是購買那個點,不是使用那個點,也不是口碑引發傳播的那個點,而是溝通第一次發生的那個點。這個受眾,這個購買者,這個母體執行人的注意力第一次停留在我們的品牌上,接收到我們傳遞的信息。在這個點上商品和品牌發生了轉折,在這個點發生轉折之后,商品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商品,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溝通的發生:第一眼被看見,被看見的同時被理解
當商品靜靜地待在貨架上時,它在渴望有人把它買走,但它真的是靜靜地待在那里嗎?不是的。它是在很大聲地銷售自己,這是沒有聲音的大聲,通過它上面的超級符號,通過它的產品名字,通過它的購買理由,通過它的顏色、條紋、形狀,它在竭盡所有的力量,在吸引購買者的注意。溝通的奇點一旦發生,一旦到來,當這個受眾的注意力第一次落在商品身上的時候,我們要給他一個購買理由。
我們講溝通的發生叫作第一眼被看見,被看見的同時被理解。所謂被理解,就是消費者理解我們的購買理由。理解我們是誰,我們是干什么的,我們提供什么樣的價值,我們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等等。這一切都在電光石火之間發生,一旦理解了我們的購買理由,他就只有兩件事情可以做:一種是不需要我們的商品,并立即走開;另外一種是激活了他的母體行為,引起了他的興趣,于是他就會把商品拿起來看看。
溝通發生的這個奇點,比后續的購買體驗要重要得多,我們要做的就是竭盡全力,讓溝通得以發生。首先要讓購買者注意到,要讓他看見我們的商品,而這個就是超級符號的核心作用。每一次我們都要反復考察,購買者能不能看到我們的商品。
我們要反復揣摩并模擬受眾經過貨架的狀態。如果是超市的貨架,購買者從5米外走過來是怎么樣的,當距離逐漸變近,變成3米、2米、1米的時候又是怎么樣的。購買者經過我們的商品所在的貨架的時候,他什么時候看到我們的商品,如何讓他最先看到我們的商品。如果是在手機屏幕上,我們就要不斷地模擬,當購買者滑動屏幕到我們的商品所在的這個頁面的時候,它怎么從這個頁面跳出來,讓他第一眼看到它。
我們要讓消費者看到我們的商品或品牌,可以依靠視覺沖擊力。消費者容易看到什么?消費者容易看到的是他感興趣的東西,容易看到的是他自身攜帶的文化母體所特定的那些詞語。
比如,對一個喜歡吃辣的貴州人來說,當他第一次來到某條有很多餐廳的街上并走過去的時候,給他留下印象的一定會是貴州菜館、湘菜館等,他可能會路過一家安徽菜館,但他會視而不見。哪怕坐在公共汽車上,他或許隨便瞟了一眼,看見那里一家望湘園,就會將它記住,就會立刻把它識別出來。消費者更容易發現他感興趣的詞和事物,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這兩個點——一個是視覺沖擊力,一個是消費者本身就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母體超級詞語——是促成溝通發生的最重要的工具。
對一個感冒的人來說,從母體提取的超級詞語是流鼻涕、打噴嚏、發熱等;找到的超級符號是一個紅鼻子,這是最能夠吸引他的超級符號,因為這是他最關心的。對一個喜歡喝蘋果汁的人來說,蘋果就是高度敏感的符號。
商品信息和受眾之間的第一次接觸,也就是之前講到的“對暗號”,就是把最重要的超級詞語、最重要的超級符號,以最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它呈現在包裝上,呈現在海報上,呈現在廣告語中。乃至于當我們要寫一則新聞標題或者軟文標題,我們都要把超級詞語盡可能地放在前面。
具體來說,首先我們這個標題,一定是圍繞著超級詞語來造句的;其次這個詞語要盡量安排在前面,盡早地讓受眾看到,如果能編排一下版式,我們就會把這個詞加粗、變顏色,讓它從這句話里面跳出來。在貨架前的商品全生命周期里面的奇點,溝通得以發生的奇點,為了讓它發生,我們的手段就是詞語、符號、視覺沖擊力。
溝通的順序和速度決定溝通的效率和成敗
溝通一旦發生,就進入我們需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閱讀順序和閱讀速度,溝通的順序和溝通的速度。
我們經常做的設計是平面設計,包裝也好,廣告也好,都是平面設計。平面設計不像廣播廣告,廣播或電視媒體閱讀順序、閱讀速度都是天然定時的。因此,我們要知道,規劃平面媒體溝通的閱讀順序和閱讀速度,是溝通有效率和獲得成功的關鍵。不論是一張海報、一個封面,還是一個包裝,我們都要嚴格規定,消費者閱讀它的順序,我們要反復調整并規劃他先看什么,后看什么。
我們說,在那個奇點上,我們的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得以發生,而且在溝通發生的同時,我們向他傳達了購買理由。而所有接受購買理由的消費者,在他的腦子里面,在他的世界里,就只有這一個購買理由,不要打擾他,為他規劃一個順序,讓他獲取購買理由的證據,并且越快越好,讓他迅速地通過文案、通過溝通,在心中證實購買理由,最終給出一個購買指令。
閱讀順序怎么安排?中國人習慣的閱讀順序是,從上往下,從左往右,從大到小,然后還會有選擇地先讀顏色不一樣的文字。為什么我們要把這個文字的顏色變得不一樣?因為我們希望他先讀到這里,這些都是對閱讀順序的安排,對整個閱讀體驗的安排。有時候我們會讓一句話放大或者變一個字體,是為了防止他閱讀速度過快,這是告訴他可以只讀這句話。
整個閱讀順序、閱讀體驗規劃好了,那該怎么加快閱讀速度呢?我們用超級句式加快閱讀速度,用短語加快閱讀速度。如果我們的句子有兩個以上的轉折,消費者就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閱讀速度就一定會慢下來,從而極有可能停止購買。閱讀順序和閱讀速度,是在貨架前溝通的兩個關鍵點。
用極簡化的貨架思維模型幫助我們思考
與母體執行人對話應該是有血有肉有反應的,商品和購買者之間溝通的發生,是一個商品在整個生命周期當中命運轉折的奇點,這是最關鍵的事。溝通的發生,就是一個購買者經過貨架的時候,我們的商品和他之間發生了溝通。我們追求的是第一眼被看見,被看見的同時被理解。我們希望消費者在貨架前忽略我們的競爭者,第一個跟我們發生溝通。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這個信息環境當中擊敗競爭對手,跟母體購買執行人進行有效的溝通。我們希望這個溝通有問有答,我們說一句話,受眾回答一句話,他回答完那句話,我們再說一句話,我們說完這句話之后,他又回答一句話。因此,我們要把跟購買者溝通時他所說的話全部設定好,讓他一定要說這句話。怎么設定呢?和購買者之間的溝通,購買者要說一些什么話呢?
我們之前講,購買理由是激活文化母體,使產品能夠寄生到母體活動當中。當然我們在寫文案的時候,是證明購買理由,證明的過程就是現在羅列的這個過程:首先說一聲“咦”,接著說“哦”,然后說“啊,對對對,買來試試”。我們一定要讓他說出“買來試試”這四個字,一定要讓他最終說“可以買來看看”“可以買來翻翻”“可以買來嘗嘗”“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下”。
在貨架上,發生的事情真的就這么簡單嗎?溝通的發生,是第一眼被看見,被看見的同時被理解,然后開始考慮閱讀的順序、閱讀的速度。和虛擬購買者母體之間進行溝通,我們所設定的一問一答,我們說一句,他回答一個“咦”,我們又說一句,他再回答一個“哦”,我們又說一句,他再說一句“啊”,然后我們下達購買指令,他說“可以,買來試試”。這是極簡化的貨架思維的模型。
超級符號“超級”在哪兒
超級符號能在貨架上形成壓倒性優勢
有了符號系統以后,我們的商品就不僅僅待在貨架上,而是無限的。?
對貨架思維來說,就是意識到無處不是貨架,無處不在與人溝通。和購買者溝通,也和銷售者溝通;和渠道溝通,也和店員溝通;和媒體溝通,也和物流溝通。所以讀客的產品運輸包裝上會寫:“讀客圖書,優先拆包。”因為我們知道庫房也是一個貨架,各種各樣的信息一樣在競爭。黑白格賣得好是這么多年培養起來的意識,我們在那張牛皮紙上印了黑白格的,并給出一個指令,要優先拆包。那里是一個貨架,因為它賣得好,我們就年復一年地教育他要優先拆包。
什么叫購買?所謂購買,本質上就是:讓對方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一件事情。拆包就是一次購買,點擊也是一次購買,掏錢更是一次購買。購買就是讓合作方按照我們的指令、我們的愿望行事。所以在英語里面如果一個人不服你,不愿意按照你的指令行事,他就會說:“我不會買它。”渠道優先讓我們產品上架,這也是購買。
產品研發一定要意識到貨架是無處不在的
我們開發產品、設計產品、包裝產品,最終我們的產品來到貨架上。我們說貨架環境復雜,我們希望我們是貨架前最先和消費者產生溝通的。這個購買者是什么樣的人?前面講到虛擬購買者,我們把他叫作單數母體執行人,我們找到了他,他現在已經出現了,但他不是直奔我們的商品而來的,他甚至都不知道我們的商品在這里,他僅是來了而已。他想買洗衣粉,但并不知道要買哪一包,他就是先走過來看看。賣得最好的洗衣粉是什么?汰漬,因為汰漬的視覺沖擊力是最強的——一圈黃,一圈紅,套一圈黃,套一圈紅,像一圈靶心。這個靶心是消費者目光的靶心,消費者會自動瞄準,它因而能成為第一個和消費者溝通的商品。
我們又從貨架上說起,當購買者把這個商品拿下來,放進他的購物袋,然后把它買走,拿回了家,拿回了宿舍,拿回了辦公室,這個時候,家、宿舍、辦公室就成了貨架。
用超級符號最大限度地占領貨架的有限領土
把貨架當成我們的領土并把它占領,通過超級符號宣布我們對領土的所有權,讓競爭對手擠不上來。如果連擠都擠不上貨架,還怎么與我們競爭呢?
之前講符號是永恒的,文化母體是永恒的,現在我們說貨架也是永恒的。商品是流水的,貨架是永恒的。消費者在他的生命周期里面,周而復始地來到貨架面前,他上個月來過,這個月也來,下個月還來,他周而復始地來,進行著他的戲劇,還有更多的消費者接踵而來。
在貨架面前的人,有的買過我們的商品,有的從來沒有買過我們的商品,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們的商品。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們的商品的人來到貨架前,看到了我們的商品,這就是溝通的發生,這就是商品周期當中的奇點。
以前買過我們的商品的人,我們稱之為攜帶信息包的人,他知道這個格子里面包著的書好看,他知道那個格子里面包著的醬油好喝。對于攜帶信息包的人,我們通過不斷擴張我們的貨架領土,銷售更多的東西給他。
清理設計垃圾可獲得最高效的包裝
我們再來看看清理設計垃圾。
我們開發出一個產品,為它設計好包裝,為它規劃了超級符號,規劃了購買理由、閱讀順序、閱讀速度、證據的羅列,所有購買指令的下達也全部做完了,看到這個包裝,我們會覺得它是完美的,完全實現了我們之前講到的那些效果,放到貨架上去也發現很有優勢。但往往因為我們的包裝上面充滿了設計垃圾,干擾了閱讀。而我們作為設計者,作為研發人員,會自動忽略那些垃圾。
這些垃圾包括什么呢?包括多余的符號、多余的字眼、多余的線條、多余的陰影、多余的灰塵……只要有多余的,就會干擾,就會擾亂閱讀順序,就會拖慢閱讀速度。由于通過包裝的溝通是在電光石火之間完成的,因此我們就要保證溝通的效率。
包裝上面任何一根線條、任何一個色塊,都是必須要求的東西,任何一個不是必須存在的東西,就必須去除;任何導致歧義的字眼必須糾正;任何導致閱讀順序混亂的排列必須調整;任何阻礙閱讀速度提升的文法必須得到改正。
在做設計清理的時候,我們就是要拿著這個包裝,一個字眼、一個色彩、一根線條、一個陰影地考問過去,大膽地把所有我們認為、我們確定是不必要的東西都去掉。如果這個元素,無法確定是不是必需的,怎么辦?當我們產生這個疑問的時候,它就已經不是必需的了。并不存在無法確定是不是必需的東西,只要有可能是必需的,就肯定不是必需的。只有當我們確定它是必需的,那么它才是必須保留的。
當我們把所有設計垃圾全部清理掉的時候,我們做出來的就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包裝,一個非常高效的海報,一個非常高效的超級符號。
圍繞超級符號的工作,其樂無窮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品牌、一家公司建立了一個帝國,這個帝國在哪里建立?蘋果建立了一個帝國,可口可樂也建立了一個帝國,這個帝國在哪里?這個帝國的領土在哪里?這個帝國的領土就在貨架上。
讀客也希望建立一個帝國,我們的帝國在哪里呢?在書店,在電影院,在電腦屏幕上,那里是我們的領土。我們要通過攜帶符號的產品,以陣列的形式占領這個貨架。
什么叫作占領了一個山頭?并不是沖上去一個士兵就占領了一個山頭,而是把我方的旗幟插到了敵方的山頭上,這才叫占領。當我方士兵把旗幟插到敵方的山頭上的時候,對手會馬上崩潰;而若只是幾個人沖了上去,搶占了敵方的機關槍,那就不叫占領。
在這個貨架上,擺滿了我們的產品,這并不能叫作占領;在這個貨架上,插滿了我們的超級符號,這才叫占領。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我們的符號,插到我們要去的貨架上,而且插得越多越好。因為有符號的幫助,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士兵就會非常快速地去占領這些領土。貨架是永恒的,同時也是有限的,如果貨架是無限的,就沒有這場戰爭了。
可以思考一下,亞馬遜的貨架是無限的嗎?因為并不是有一個架子就叫貨架,而要有購買者經過才叫貨架。就像之前講到的,貨架有A面和B面,A面是商品,B面是購買者。即使擁有無限的頁面,但是沒有人點擊,那就不能叫作貨架。貨架一定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才在上面擴張領土。
文化母體是永恒的,貨架是永恒的,購買者是永恒的,超級符號是永恒的,而我們都是過客。但是我們可以找到永恒的文化母體,在永恒的貨架上面,為永恒的購買者,創造一個永恒的超級符號。這可能是我們一輩子的工作,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