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三了如今這個社會不尷不尬的年紀,周圍未婚的也有。但少。
每每“月黑風高夜”母上大人魔咒般的聲音響起時,都有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孝。
港真。相親相出相見恨晚火花亂撞的鄙人認為概率就跟我中五百萬一樣。所以嚴肅認真的說,鑒于自己的智商水平為了造福下一代,如果不能在顏值上有所貢獻,那起碼找個聰明內斂的人是明智之舉。好處就是沒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任何水份在。
跟朋友a聊天,她舉了下爪子,鎮定的說她相親的人數已經超過我的年齡了。(討厭)也對,90后也屬于晚婚了。而我,屬于超齡單身服役期了。
相親對象說自己二十四點很厲害,我體內不服氣的細胞冒起了爭強好勝的小氣泡,結果我誠誠懇懇的偃旗息鼓。不提也罷。
來,來,來,我們來談談關于相親這件小事。我能想起的一個形容詞就是罄竹難書。是的,非貶義不可。各位相親一見鐘情的自動忽略,不喜勿噴。
三觀不合的人湊一起過日子簡直就是災難片,日子一天天重復,人一天天錘下去,這時候你已經不能思考人生的意義之類的宏觀事件了。你會質疑人生。可為結婚而結婚的捫心自問占了多少百分比。每個人都曾衷心希望自己能不同,可結果卻是差強人意。
有時候都會把自己氣岔氣了。
相親時鬼使神差我一本正經告訴對方:我是a cup,對方垂下眼眸,一副我又不是瞎子的表情,很認真的接我的話:我看的出來。我愕然了半秒,然后神補刀,可能a-,對方又一副:這我也知道的表情妥妥的還擊我了。好吧,旋轉跳躍我閉著眼,有種就是這個味兒的感覺出來了。因為我不覺得尷尬。婚姻建立的理由之一應該是雙方都覺得舒適。
來說說門當戶對這件事情,年少時(指25歲前,我就是這么不害臊,25歲還認為年少,至少我覺得一部分的心智狀態還不是十分明了)我認為門當戶對只配出現在古代,當成長到三十歲時,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的。相當有必要。但我重申金錢這一塊不占主流。雖然現在是荷包和顏值的天下,但我們還是要相信世間有真愛嘛。當初沸沸揚揚的溫州億萬富翁因對方生女而提“分手”這件事,當初男方娶女方時就挺轟動一時的,男方我認識,為什么轟動啊,男方家境好、女方一般,貧富懸殊顯而易見,女方稍有姿色,但情商顯然差強人意。兩人見了幾次面就熱熱鬧鬧的訂了婚。都說調了個金龜婿。兩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沒磨合好,甚至于不匹配,不在一個頻率上當然會跑偏。劉亦菲在著名的朗朗相親事件上曾說過,在她心中覺得談鋼琴的和談棉花的沒有差別,為什么啊,底氣足啊。換范爺的話說就是,我就是豪門,干嘛要嫁豪門。事件的結尾據說是男方賠了女方約八十萬,真是我拿青春堵明天。這一點都不妨礙男方繼續笑傲江湖,喏,男方終于得償所愿,迅速另娶她人,還生了個男孩。這次是領了結婚證的,世態有多炎涼,真是彈指間灰飛煙滅。跑題了。
梁文道說:女人要擁有有別人拿不走的東西,我非常之認可。譬如一份工作,不管體面不體面,你為之努力了,你愿意為之付出了。收獲豐厚與否那不重要。俗氣的話就是:工作永遠比男人靠譜,當然有些偏激,也有點以偏概全,當不無道理,不是嗎?
結婚選擇誰都難免會有意難平的情緒出來吧,婚姻中養人需要保持警惕,不是讓疑神疑鬼,是盡力保持婚姻的平穩,相互進步的空間,相似的教育背景,互相尊重的基礎,為人處事原則的大方向一致。做自己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味的把方向盤全然交給別人。
理性是枷鎖,感性是毒藥。世事無絕對,人性上不了保險,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別置身事外也別畫地為牢。
閃婚,講句流行語就是,把自己都驚訝到了的婚姻。但愿別閃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