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日子,已經是實習的第六周。
實習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不妨我們一起來聊聊!
1、做工作,首先你要認可自己做的事情
在工作的第二周思想上就出現問題:沒有工資、學不到東西、八小時外時間也沒有,我思考了這些問題以及對應的原因。沒有工資是因為不好意思開口提及這個問題;學不到東西是因為沒人帶自己也不主動;八小時外沒有自己的時間是因為剛來暫住在表哥家里。
另外,在微信上看到附近的一家公司在招人,加上自我感覺能夠勝任這項工作,所以就有了辭職換工作的想法。
對,工作第二周就不想干了!
僅僅做了一周,為什么不想做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就是這樣子,來實習之前說好了負責微信,來了之后老板又對我說微信是老板娘在做,我們最近想要上線一個本地化的招聘網站,你來做這個吧~都是運營,那也無妨,自己心里這樣安慰自己。后續的交流,又了解到自己是新人,一開始也不愿意砸錢讓你玩!對我說你先拉廣告,等10月份我們再買系統上線網站。這么一說,徹底絕望。
工作,就是大量不斷反復地做事情。找工作,我更愿意理解為找那些愿意為之付出大量時間,并且從中能夠滿足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僅僅為了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當然這個前提是自己清楚自己的目標,知道哪些事能夠取悅于自己。
后來溝通了一番,我建議既然決定做了不如先開通一個微信公眾號,一來不用花錢,二來可以以這個為切入點運營網站。溝通還是有效的,老板也答應了。開通了微信號,從零做起這才逐漸找到了工作的感覺。
2、有問題,主動溝通不要憋在心里獨自抱怨
你不說,誰能知道?
開通了新的微信號,自己也有事情做了,嚴格意義上說,這個微信號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去和留之間的選擇,與溝通有很大的關系。
工作就像談戀愛,一次的逛街中你想讓自己的男朋友幫自己拿包,假如你不說,他也不知道!然后自己一邊逛一邊生悶氣,各種怪他!一整天糟糕的心情僅僅是因為他沒有幫你拿包,然后一直糾纏他不懂你。問題就像這樣子,雙方的不溝通,信息無法傳遞給對方,自己憋在心里生悶氣,一天的糟糕心情只想著抱怨了,哪還有時間去做好工作?
以前在管理學課上,我們一起做了一個游戲,游戲規則是一個人說另一個人在黑板上根據這個人的表達畫出相應的圖形,這個圖形就是四個常見的幾何圖形組合而成的,事實是竟然沒有一組可以正確地畫出來!
可以發現,即使是自己說了,把自己的想法精準地傳遞給對方也是件費勁的事情!
更何況不說呢?
3、工作中需要寫的東西特別多,平時多寫點東西練練筆
寫策劃、寫總結、需要用到文字來表達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例如在和老板交流的過程中,講完一件事后他總是會安頓一句,回頭寫一份文字版的資料發郵件給我。有時候想多一句,都說明白了。為何還需要花時間來做一份紙質的備份?
1、文字版資料更完整,而不僅僅是一些碎片的想法;
2、打印出來直接修改,而且可以看到每一次修改的痕跡;
3、想法很容易忘記,記在紙上不僅可以幫助自己隨時拿出來看,而且這些資料也能留給其他同事閱讀。
完整、可觀、復用,這三個特點是無法取代的!
4、在工作中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拿出來用,然后做一些作品和案例出來
能力不夠底氣就會顯得不那么足!
所以在實習中要努力提高自己單點技能,不斷地學習掌握工作的知識結構、練習相關的技能,掌握元知識。
更要記得,不管是任何一個食物鏈都要求你必須往上游方向走。
5、不好意思,帶來的結果是委屈了自己!
之前阿文在知乎上回答的帖子相當精辟,-一個完整的PPT做下來,最讓你頭疼的是什么? -怎樣向領導隱藏自己的實力。
工作后,也許你在某些方面很擅長,做的事情也特別漂亮,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同時最好低調一點。不然很可能就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些工作并不歸你做,但是由于你擅長所以同事或領導總想把工作丟給你做,霸占你時間還不給發工資!
所以在這里建議你:
1、做人低調一些
2、一些原則性的東西,底線堅決不能去讓
6、不斷地評估和衡量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市場價值做一下評估
評估內容分為兩方面:
① 知識(你這個月學習了些什么內容、掌握了多少知識、讀過多少文章,做過哪些事情)
② 能力(用這些能力發揮的實力有多少?結果如何?是否有評估自己的案例)
最關鍵的是:
從實習開始的第一天起就不要說自己是還未畢業的實習生了,感覺這個的定位相當low,即使對別人說了也沒有什么卵用。
你以為別人會同情你幾分,其實工作一點都不講人情味,做不出事情就得走人!
實習還在繼續,最后來一個小互動:你有哪些好的建議給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