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在智能掃地機取代掃帚、外賣軟件替代廚房煙火的今天,越來越多年輕人將生活交付給科技產物,陷入“躺平式生存”的怪圈。從家務到出行,從飲食到日常起居,科技為生活筑起舒適的溫床,卻也悄然消解著生命的活力與熱情。當我們沉溺于便捷帶來的慵懶,是否想過,過度依賴科技正在讓生活失去溫度與意義?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追求便利的過程中,親子陪伴與教育的缺位,正成為無數家庭未來追悔莫及的遺憾。
智能掃地機在地板上來回穿梭,一臺掃地機便能完成清潔,卻永遠掃不出人類親手擦拭時,抹布與地面摩擦產生的溫熱和一家人一起參與家務勞動所帶來的樂趣與溫情;外賣平臺上動動手指,半小時就能享用美食,可預制菜的標準化口感,怎能比得上自己下廚時,顛勺翻炒間迸發的鑊氣與創意,還有那愛的味道?記得春節時,我因吃到便利店變質的蛋糕引發的急性腸胃炎,是愛人親自下廚為我熬煮的菜粥讓我食欲大增,這并非外賣小哥送來的山珍海味所能比擬的;電梯轎廂數十秒直達家門,省去了攀登的疲憊,卻讓我們錯過汗珠滑落脊背、心跳加速時感知到的生命躍動;語音指令輕松開關電器,便利之余,再無親手觸摸開關時,指尖與金屬外殼碰撞產生的微妙觸感。當保姆替代父母哄睡,智能早教機代替親子共讀,那些本應在孩子成長中留下深刻印記的陪伴時光,也隨著科技的介入悄然消逝。
過度依賴科技的“躺平式生活”,正在悄然侵蝕著年輕人的身心健康與家庭關系。癱在沙發上刷手機數小時,頸椎腰椎在無形的壓迫中發出哀鳴,這與過去我爬七層樓梯后舒展筋骨的暢快形成刺眼反差;智能馬桶自動沖洗烘干,解放了雙手,卻也讓我們失去了彎腰擦拭時,對生活細節的主動關注;廚房垃圾桶與灶臺齊平,無需彎腰即可丟棄垃圾,可彎腰這個簡單動作,本是人類與生活建立連接的本能姿態,如今卻被徹底剝奪。更可怕的是,當孩子牙牙學語時,陪伴他們的是機械的語音應答;當孩子蹣跚學步時,牽起他們小手的是保姆而非父母。這些被科技替代的親子時光,終將在孩子成長的歲月里,變成父母難以彌補的遺憾。
反觀過去,人們雖生活條件有限,卻在親手勞作與親密陪伴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與樂趣。下班后挽起袖子操持家務,孩子在一旁模仿著擦拭桌椅,笑聲與勞動的聲響交織成家庭最溫暖的旋律;夜里伏案批改作業,孩子趴在桌邊畫畫,靜謐的燈光下,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剪影;周末親自下廚烹飪,讓孩子參與擇菜、打雞蛋、洗碗,在煙火氣中傳遞生活的智慧;洗樓梯時,媽媽清洗樓梯,孩子用一個幼兒專用的小水桶提水,無意中培養孩子的合作和主人翁精神。這些看似繁瑣的日常,實則是父母與孩子建立情感紐帶的珍貴時刻,在互動中,孩子不僅學到了生活技能,更感受到了無條件的愛與關注。
生活的真諦,在于動靜結合,在于用雙手創造美好,用心靈感受生活??萍紤侵ι畹墓ぞ?,而非替代生活的主角。年輕人當重拾對生活的熱情,適度放下科技產品,親手做家務、親自下廚房、用腳步丈量樓梯、用雙手觸摸生活。更重要的是,擠出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在共讀故事時感受文字的力量,在游戲玩耍中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在生活點滴中傳遞價值觀與愛。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擺脫“躺平”的消極狀態,讓生活充滿生機與意義;才能在科技時代保持清醒,不被便捷所奴役,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愿每個年輕人都能走出科技的溫床,以積極的姿態擁抱生活,在親手創造與用心陪伴中,書寫屬于自己與孩子的精彩人生,不讓時光留下遺憾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