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兼職人員占到就業比例的超30%,而中國僅13%左右。隨著共享經濟及“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滲透及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兼職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工作方式,靈活的彈性用工也會成為企業人力成本優化的必然選擇。
一、兼職的本質,是共享經濟
兼職的本質是“剩余時間的交易”,屬于共享經濟的概念。傳統的用工方式一方面是企業大量的剩余工作需要人來做,另一方面是個體有大量的空余時間不創造價值,但由于這兩塊都太過長尾和碎片,在過去無法批量對接。近年來,隨著勞動人口減少、產業結構調整等大環境的變化,以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業觀念的改變,企業的彈性用工需求越來越強烈,個人碎片的空余時間也會變得更多,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巨大的個人空余時間和企業的彈性用工需求可以進行高效對接,雇傭方式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不難想象這會是個巨大的機會。
二、行業潛力無限,未來將誕生巨頭
在固有的觀念里,認為兼職這件事很小眾、市場不大,主要還是沒有對兼職這個行業做過深入的分析,沒有對未來的趨勢進行科學的預測。以美國為例,自由職業者近35%,也就是說100個人里有35個人是通過兼職的方式完成就業,中國的發展趨勢也將如此,更何況我們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還要多。而兼職市場細分下來其實是包括社會臨時用工和大學生兼職社會臨時用工的市場存量在4000億人民幣左右,大學生兼職市場存量在200億人民幣左右,整個兼職的盤子逐年走高。中國有4400萬大學生,八成以上學生有兼職意愿,醬油兼職之所以選擇從大學生兼職切入,也是因為學生有著地理位置集中、互聯網普及度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特質。隨著企業和個人需求變的越來越強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兼職行業內將會誕生全國性乃至世界級的品牌。
三、多種模式PK,交易平臺突圍
結合行業狀況來說,目前有三種模式,一種是信息平臺模式,只提供兼職信息的服務,本質上是流量的生意;一種是重人力服務模式,通過自建線下團隊來提供人力外包服務,本質上是傳統的人力中介;第三種就是醬油兼職采取的“交易平臺模式”,通過信息、服務、評價、回訪四個環節改造傳統兼職流程,學生和商家像賣家和買家一樣在平臺上完成交易,從實踐來看,這種模式輕重適度,最容易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同時快速規模化。
四、行業競爭加劇,即將出現洗牌
隨著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團隊像雨后春筍一樣涌現,很多團隊在運營了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死掉了,足見競爭的激烈。不同模式之間的競爭是戰略上的競爭,而同種模式的競爭則更多的是戰術、執行的競爭,在兼職這個O2O的業態中,線上線下團隊的高效配合尤為重要,團隊成員要能打硬仗。如今在資本寒冬期里,靠融資“燒錢”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探鹿的出局,為兼職行業的創業者敲響警鐘。兼職行業的洗牌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團隊必須在團隊管理、市場執行、校園運營等多個方面經得起考驗。
五、行業最高原則,是利他精神
兼職涉及到就業,是個巨大的市場也是個民生工程,只有服務好勞傭雙方,提供靠譜的服務,讓用戶獲益,兼職平臺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一味地“注水”、燒錢也不過是飲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