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竟有如此的美味!

在鐵嶺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極大的地域差異和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為其美食造就了一片廣闊的天地。但美味并非自然天成,而是得益于人類的點化,比如這款菠蘿葉(也叫博了葉)餅,是一種十分難得的美食,特別是經過巧手的點化,當農莊孫畫家親手做的菠蘿葉餅放到面前的時候,鼻翼里已經充滿了菠蘿葉迷人的淡淡清香,小心翼翼剝開一個波羅葉餅,把葉子撥開,褐白或金黃的面裹著翠綠的餡,咬一口,又脆又爽,波羅葉的清香糅合在米面的香味里,面皮筋道,金黃翠綠,吃一個,感覺整個身體都被波羅葉餅的香氣浸透了,垂涎三尺大概就是我現在這種吃相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到鐵嶺就一直聽鐵哥念叨菠蘿葉餅,一直沒吃過也沒見過。我們農莊的孫畫家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農民畫家,會畫民俗畫24孝,也會畫一手好看的牡丹,山莊的壁畫、墻畫和廣告牌牌上的畫都出自他的巧手,同時還是山莊生產的負責人,平時善良得有些靦腆,但卻有著錦繡般的心思,沒想到他的廚藝也如此了得!這菠蘿葉餅、驢打滾兒絕對是鐵嶺特色美食中“殿堂”級別的特色小吃,孫畫家竟然做得如此美味,讓我真的無法猜測他究竟還有多少個“斜杠”加身。

據說波羅葉餅已相傳幾百年,是滿族人的傳統小吃。傳說由狩獵時代變為農耕時代的初期,滿族的先祖們由吃野獸肉改吃五谷雜糧肚子總是感到不適。特別是到了夏天,總是腹瀉,拉肚子,渾身無力,地也荒蕪了,人也憔悴了,可人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一天晚上,大家不約而同地做了一個相同的夢: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自稱是王母娘娘的七仙女中的老三,反復向他們說著一句話,“別忘了波羅葉”。誰也記不住她說了多少遍。等仙女上天了,大家也都醒了。這樣的夢大家一連做了三天。第四天,全部落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這個夢預示著什么。最后一個白胡子老者干咳了一聲,慢條斯理地說:我琢磨著,這是仙女在拯救我們。我們試試用“波羅葉子”包餅吃,看看靈不靈。大家覺得老人說的有理,就派人采了些波羅葉子,包在餑餑的外面,蒸熟吃。吃了幾天,大家的腹瀉病慢慢地好了。從此以后,波羅葉餅成了滿族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為感謝仙女的指點,他們還做成各種各樣的波羅葉子餅祭奠她。

用菠蘿葉做菠蘿葉餅,是東北的一種習俗。五月正是柞樹的生長旺季,陽光溫熱,加上適時而落的幾場小雨,柞樹葉片水分充足寬大豐滿,人們挑選大而厚實的葉片采摘下來,回家洗凈待用。把米浸泡用石磨磨碎,浸水攪拌成粘稠但不滴落的面糊后,用菜刀把面糊抹在菠蘿葉的正面,包上青菜、蕓豆切碎加肉剁成的菜餡,把葉子的兩端一合,一個完整的菠蘿葉餅就包成了。剛出鍋的熱乎的菠蘿葉餅,戴著菠蘿葉獨特的芬芳。咬一口,面皮表面軟糯里有著嚼勁,內餡或者咸香、或者甜香,各種味道在唇齒間交織回蕩,直至菠蘿葉及餡料的香味互相交錯、糯米皮綿軟通透。菠蘿葉餅由不同食材組合、碰撞產生了新的裂變、組合、融合,“若以人情世故來看他們的相逢,是讓人叫絕的天作之合;更是叫人動容的邂逅偶遇;還是令人擊節的相見恨晚”(舌尖上的中國)。

菠蘿葉邂逅米面肉菜,不僅造就了一種美味,更帶來無盡的空間想象。如同眾籌各路人才的相遇相逢相知,不僅是味蕾和心靈之間電光火石般的碰撞,也是風情和人情之間的聚首,各種奇妙的食材,攜手闖蕩江湖,塑造了鐵嶺傳奇的舌尖味道。

感謝孫畫家的菠蘿葉餅,您和山莊每一位勤勞、樸實、忠厚的農人,會為孩子和吃貨們,打造一個幸福感爆棚的健康美食秘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葉撘餅的故事 “每年快要過年的時候,辛勞了一年的人們,總會做點好吃的糕點,來祭拜先人,走訪親戚,和犒勞自己。...
    陳淵默閱讀 5,662評論 5 2
  • 作者:魚笑川 時間:20170514 這個世界上她最愛你 沒有之一 這個世界上她悄無息 從未離棄 這個世界上她無可...
    魚笑川閱讀 268評論 0 2
  • 一個人,如果能專心只做一件事的話,那他是幸福的。 可是常常來說,人因為有生活所以自然不會只做一件事。生活很重要吧,...
    彪鴿了閱讀 501評論 3 1
  • 以前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過于平淡,當然僅僅也限于高考之前的生活。每天循環不停歇,然而現在生活又是如此狗血以至于電視劇...
    辛亥壬子閱讀 43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