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洪流奔涌向前,每個人置身其中,感受著順流而下的刺激生活,這一切都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充實”,可是當周圍一切沉寂,卻總會有那么幾個瞬間讓我們恐懼,我們究竟要去哪里?是跟隨著潮流欣賞那隨機的風景,還是由自己決定,去創造那屬于自己的世界。
時代代表的不僅僅是當時的社會狀況,更多的反映了這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比如我們的父母,作為80后的長輩,他們出生在一個計劃經濟的時代,在他們那個時候,一切都是按計劃行事,不是按勞分配,而是按人分配;不是主觀能動,而是客觀要求。在那個勉強填飽肚子時期生活的人們,對于擺脫農村生活、踏上工作單位的日子是極其渴望的,不夸張地說,那種希望就是最大的追求。這種背景下,人們更多的是接受既定的安排,勤勤懇懇,本分工作,即便如此,那個時代的人們對于工作還是充滿希望的,因為在他們的思想里這已經滿足了他們對生活的期許,思考更多的是珍惜工作做好工作,所以那個時代出現這種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人也是符合當時社會環境的,被時代定義是合理的。
反觀我們的時代,我們并沒有那個時代的艱苦社會環境,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的國家更富裕,我們的父母為我們積攢了一些資本,我們不必再為生活而過多的擔憂,我們思考的更多的是更有意義更有色彩的生活,不斷追求個性的釋放,不斷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不是踏實的撲在工作崗位上,安靜的接受一切,所以這個社會浮躁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這也正是時代發展必須要經過的一段路。但我們最終是要走出浮躁,而不是靜靜地等待它離開,而且也只有我們能夠改變這個社會浮躁的基調。這一步很難,它不僅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更決定了我們未來世界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原地踏步,我們必須要掌握時代的規律,打破上個時代給我們的定義,重新定義自身。前人的思考以及設定創建了社會各個方面的分支,我們要了解這些分支,掌握他們,最終是要重新定義這一切,必要的時候就要打破既定規則,重新制定。就像蘋果做到的那樣,諾基亞用鍵盤手機定義了時代,手機生產商亦步亦趨,蘋果沒有接受時代的規定,用觸摸屏重新定義了手機,開創了手機的新時代。
時代,它不僅代表了社會的特征,同時也定義了我們這個社會所有成員的人生,從我們的出生到離去,我們都活在這個時代的框架里,穿著設計好的服裝,學習著設計好的課程和內容,做著這個時代已經被定義的工作,我們做著安裝工、生產工、記者、銷售等等早已被完整定義了內容的程序化作業。這一切好像螞蟻族群里早已分化好的工蟻、兵蟻、蟻后、雄蟻,各司其職,各管一圈,生生不息,周而復始。我們要生存下去,就要接受這個時代所有的工作機會,一開始我們便要接受,無所謂愿意不愿意,很多人也會反抗,但是更多的選擇了接受,因為,不這樣做,就意味著不能融入社會,不能生存。
這樣的我們便是被時代定義了的工蟻,接受生活流程,勤勞工作,默默無聞,易于生存,但又沒有個性自由。
一開始我們便要去做這個社會最基礎的工作,誠然這些都是正常的,對于一個剛剛接觸新鮮事物的人需要自我思考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通過基礎工作的實踐慢慢了解社會,了解自己,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優勢以及工作的方法,這是剛剛入門時所必須經過的工蟻階段,在這一階段之后,我們所要做的便是自我思考,將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工蟻接受命運,所以一輩子都是工蟻,但我們是更高等的動物,創造性是體現人類高等的直接表現,這一特點決定了我們可以選擇不被時代定義,而是由自己掌握。
創造性是一種大腦本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探索的渴望,它的驅使使人們不斷去發現世界,學習世界,改變世界,在經過生存物質不足的時代之后,這一點變得尤為突出,我們現在的社會變的浮躁正是這一特點的體現。可以說當前的情況是:餓不死,又不想接受時代的安排,我們渴望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但我們卻不知道從哪里入手。
迷茫是一個熱詞,它恰如其分的表明了我們目前遇到的問題。那么,我們究竟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
思想有多遠,你就走多遠。
這句話很簡單的幾個字,但是真正做起來很難,并不是你想的多就可以做到。往往是越簡單的東西做起來越難,因為當你著手的時候你會發現不斷涌出各種問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內容極其豐富的世界,我們的四周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這讓我們東張西望,看似生活很充實,實則原地踏步,因為我們整天都被淹沒在海量信息中,卻無暇思考自己內心的渴望,我們對這個了解一點,對那個了解一點,最后我們卻一無所成,因為思維太分散了,我們追逐的東西太多,以至于我們什么也追不上,我們總是感嘆某個人的成就,卻并不關心他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下了多少工夫,有時候我們也想追隨大師腳步,成為那樣的人,但是在嘗試了之后我們便又沒了當初的心情,然后又會在某個時刻看到某個人才,想要追隨,就這樣我們在循環往復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不知道自己的去向,心懷激情,卻又無處釋放。
這一切都緣于不了解自己,你是你,不是別人眼中的你,也不是別人的影子。只有你知道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激情所在,以及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一切都需要深入的思考,深刻的剖析,摒棄一切雜念,靜下心來問一問自己的特點是什么,可以在哪一方面保持一定的激情。我們不能再浪費太多的時間在那些無關痛癢的事情上,專注于自己的激情所在,努力的做好這一件事。這里,我覺得分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的一句話更為合適,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你必須要找到你所愛的東西)。
然后,我們要在實踐中總結。
思想是要靠實踐來佐證的,我們在分析了自己的特點之后,會對自己有一個初判,會認為自己更喜歡樂器,或者研究,或者做一個表演者,但是這個判斷到底對不對,是否有偏差,這需要我們去做一做才能知曉。比如我們想做一個表演者,想要表演什么項目,這就需要我們用真切的行動去體驗,這樣我們才會對自己的所思有所判斷。否則只是單純的思考,不去做的話,思想永遠只是停留在那一瞬間,沒有用實際行動去檢驗這個想法的可行性,沒有實踐后的成功快感來延續這個想法,那么這一想法永遠都不會發芽,這就成了空想。
舉我的例子來說吧,我從小就認為我會是一個與生物學打交道的人,而且我的生物課程成績一直也很好,在高中分科時我也不加思考的選擇了理科,在考入大學時我也選擇了生物相關的專業,但是很痛苦的是我對大學所學的課程一點興趣也沒有,也正是那個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我喜歡的只是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對于深入到理論的一些東西以及一些技術我就沒有了什么興趣。畢業以后曾經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曾經有一段時間想要進入那些非常賺錢的行業,為此我還買了注冊會計師的書來自學,但是最終學了沒幾天就做罷,因為我發覺我實在是沒有什么興趣投身到這個行業去做事,我也沒有更多的耐心去面對那些枯燥的數字。就這樣我又在迷茫中度過了一段時間,直到我發覺我在社會發展進程方面的興趣。
這一段經歷也可以用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的一句話來說明,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如果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所愛,那么繼續尋找,不要停下來)
當你嘗試著去認識自己,去尋找自己喜愛的東西時,你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現更多更有趣的事,這不僅會豐富你的思想,有時還會讓你大吃一驚,你會發覺自己走進了另一個世界,而自己居然還能做到一些潛意識里做不到的事。其實這就是前面我們所說的空想,它們就是那些被時代框架思維所限定了的尚未發芽的種子,當然被限定的還包括這些種子背后所被掩蓋的我們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渴望。
所以,現在就停下來,不要再被時代所影響,不要再過那種忙碌而又沒有激情的生活,拋開喧囂的世界,安靜的找回迷失了方向的自己,喚醒內心的渴望,重新定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