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術的價值觀
簡評:張一鳴的那篇采訪,引起了大量的反響,特別是其「技術中立」的態度很容易讓人想起「簡單可依賴」的百度。但事實上,百度對于技術也是有價值觀的,不然就不會開發出「愿意為你付錢的就是喜歡」的競價排名了。算法是有價值觀的,如果不去考慮算法的價值導向,而只是沉迷于算法輸出的結果之優劣,顯然并不是好的選擇。
2.對比一下 Google 和百度的年度十大關鍵詞,難道這就是“生活和生存的區別”么
簡評:「真正讓我感受到 “生存” 嚴峻模式的,是國內一家獨大的搜索引擎竟如此熱衷于 “替人民總結給人民當家長”,卻甚至沒法給出一份簡明而準確的年度熱搜榜;而與此同時,網民卻也無比熱衷于從國內外對比這事兒上尋求 G 點。」不管是「生活和生存的區別」,還是Google和百度在編輯年度熱詞分類上的不同態度,都在證明,不同的價值觀對于技術輸出有巨大影響。
簡評:參與了早期「自媒體」平臺Blogger的諾亞做出了播客Odeo,愛秀的杰克盯上了可以秀出自己的狀態欄,創辦了Blogger的伊萬確立了Twitter開放和自由的標簽,每個人都依據著自己的價值觀揮舞著Twitter,最后只得到了混亂收場。
簡評:「針對我看到的,即技術人員未來會產生商業價值和擴大阿里巴巴商業邊界,那我來做什么?我做了一個賽馬。。。賽馬機制對整個公司所帶來的,就是員工對未來的希望,員工對他自己創新的熱情的保護,也有可能出來一個團隊,也有可能出來一個產品,也可能我們顆粒無收,都不重要。」如果HR只是做HR的事情,那么,也就沒有上面這段思考了。組織如此,社會也是如此。
簡評:「谷歌目前約有2.5萬名工程師,但只有幾千人精通機器學習技術,或許這個比例僅有10%。他希望最終精通機器學習技術的人能接近100%。在被問及這個愿望能否實現時,迪恩稱“我們會盡力嘗試”。」為此,谷歌花了十年的時間去準備和培訓人才,去開發產品,去做所有可能的嘗試。
蝙蝠谷聞,每兩天更新5篇平臺解讀文章。
by @何夕一言堂
有好的文章推薦和建議請投:anson.77.ho@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