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金庸吧曾經有過一次票選,“你心目中最美的金庸女主是誰”,神仙姐姐王語嫣排名第13位,輸給清麗絕倫一笑退千軍的香香公主和連讓情敵都自慚形穢的西施自不必說,單單只在《天龍八部》一本書中,就連早早被寫死的俏阿朱與媚眼如絲狠辣如蛇的康敏都居于王語嫣之前。
王語嫣看上去很美,美到吸引著一個大理的王子跟屁蟲一般的為了她赴湯蹈火,幾次險些喪命。她一出場就自帶備胎,十足的女神范兒。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來看看段王二人初見時段譽的心理活動:
眼前這少女的相貌,便和無量山石洞中的玉像全然的一般無異...眼前這少女除了服飾相異之外,臉型、眼睛、鼻子、嘴唇、耳朵、膚色、身材、手足,竟然沒一處不像,宛然便是那玉像復活。他在夢魂之中,已不知幾千百遍的思念那玉像,此刻眼前親見,真不知身在何處,是人間還是天上?
段譽站起身來,他目光一直瞪視著那少女,這時看得更加清楚了些,終于發覺,眼前少女與那洞中玉像畢竟略有不同:玉像冶艷靈動,頗有勾魂攝魄之態,眼前少女卻端莊中帶有稚氣,相形之下,倒是玉像比之眼前這少女更加活些。
而段譽初見木婉清的容貌時,也是“全身一震,癡癡的望著她”,更幾次三番為了不同的女子冒險。多情是他的天性,護美是他的本能,與其說他的癡迷是真正的愛慕王語嫣這個人,其實更像是去成全自己對玉像的愛意和執念。
沒有段譽的神仙姐姐還叫做女神嗎?
我們似乎很難在《天龍》中找到其他人對王語嫣容貌的贊美,就連癡戀李秋水的丁春秋,在看到神似的王語嫣之后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異常。可能性之一是他深度近視,老眼昏花什么都看不清,可能性之二則是在他的心中,王語嫣的容貌和他心目中的女神相距甚遠,以至于相似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當我們拿掉王語嫣的女神光環之后,反倒更容易看清這個人。
金庸對王語嫣的設定,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姐姐”,相反,她倒真正像是個沒長大的孩子。
跟她年齡相近的阿朱,阿碧,一個深明大義一個伶俐聰穎,更別說小小年紀就出去闖蕩江湖,詭計百出的阿紫。相比起這些人,王語嫣像是在溫室里被保護的最好的花朵,除過自帶的百度功能之外,她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的個性。
她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在她心中,表哥就是一切,他要東就東,他要西就西,管他是否正確是否正義是否應該,只要是表哥要做的就是對的。
她的判斷力不怎么好,甚至在慕容復假扮李延宗的時候連自己的心上人都認不出來。
她的情商似乎也低的有些可怕,一找到慕容復立刻甩了段譽不說,在少室山大戰時慕容復打傷段正淳時居然還拍掌叫好。
哪一點像是自帶強氣場的女神?分明是一個被寵壞的,還不懂世事的小丫頭。
有人評價郭襄的時候說,“她這一生唯一的遺憾,就是遇到楊過太早。”
而王語嫣對慕容復又何嘗不是如此。
郭襄16歲在風陵渡頭重逢楊過,少女心霎時傾倒覆水難收,神雕大俠從此在她心中深深的扎了根。而王語嫣遇到慕容復恐怕更早,兩人原本就是姑表至親,說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都不為過。
他過早的在她心里生根發芽,占據她整個心房,日復一日的繁衍生長,長成一顆蔽天的大樹,讓庭院里的她再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再也不能讓其他人走進她的心。
當一個女孩子還沒見過整個世界的時候,她會很容易認為心中的那個人就是太陽,一生為他而轉,然后又在一次次的付出中強化自己的愛意和依戀。
慕容復就是這樣,過早的走進了王語嫣的人生。他并不是個條件很差的選手,有家境有能力有相貌,以至于她的一生都是在為他而活。
她不喜歡學武,卻為了他熟讀武林各門派的秘籍。她從未走出過曼陀山莊,卻為了他開始闖蕩江湖。她不喜歡嗜血殺人,卻為了讓他取勝而屢次在場外出聲指點。她不需要調整自己的性格,不需要培養什么判斷力,主見,個性。慕容復像是她的北斗星一樣,早就為她指明了方向。她只需要培養他需要的技能就已足夠。
可諷刺的是,她的“智能檢索功能”,竟是她能夠拿得出手的,為數不多的長處之一。
她的存在只是為了愛他,要完全剝離慕容復對她生命的影響,那她就只能留下一具空殼。成為一個被遠遠膜拜的神像,沒有意義,也沒有靈魂。以至于她留在大理的時候已經開始感嘆韶華易逝青春短,并失態的試圖打破玉像尋求駐顏術。
一人道:“只有這玉像才能真正永葆青春,再過十年也不會老了半分,但王姑娘到了那時候,卻已滿頭白發。”王語嫣聽了,心中微微有氣,一瞥眼間,從銅鏡中見到自己的容貌。此時怒氣正熾,平時溫雅可親的形相一時盡失,與嫵媚可喜的玉像相比,更是相去甚遠。
王語嫣心道:“長春功的秘訣多半藏在玉像中!”隨手便將玉像一推。砰砰聲響,玉像倒地····
段譽勸道:“···道家說生死,日‘齊天地’‘坐忘’,只是叫人看開一點。佛家視生為苦,老死為必不可免。····嫣妹,人的色身是無常的,今天美妙無比,明天就衰敗了,這大苦人人都免不了。”
只聽王語嫣叫道:“我不要無常····”掩面向外奔出
這才是真正的可悲與空虛,當一個女人失去了可抓住可倚仗的一切,就會過分夸張的珍惜自己的容顏。
很多人都吐槽新版的《天龍》結尾,王語嫣最終還是離開了段譽,回到了已經瘋傻的慕容復身邊。聽起來既不合常情,又顯得王語嫣左右搖擺心意不純,可我卻最喜歡這一段:
慕容復道:“眾愛卿平身,朕既興復大燕,身登大寶,人人皆有封賞。”墳邊垂首站著兩個女子,卻是王語嫣和阿碧。王語嫣衣衫華麗,兩頰輕搽胭脂。阿碧身穿淺綠色衣衫,明艷的臉上頗有凄楚憔悴之色...
(段譽,王語嫣,阿碧)三人一時心中都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又都走近了幾步。段譽輕聲叫道:“嫣妹!阿碧小妹子!”王語嫣和阿碧也叫了聲:“哥哥!”二女見段譽流淚,情不自禁,珠淚紛紛自面頰落下。
三人相對片刻,揮手道別,各自轉身。
王語嫣和阿碧轉過身來,見慕容復適才受眾孩童朝拜,臉上依然容光煥發,二女抹了抹眼淚,微笑著向他走去。
阿碧尚且面有悲色,可王語嫣卻尚有心情裝扮,女為悅己者容,相比這時站在慕容復身后的她,心中是無比快樂和滿足的吧。她要的從來都不是山河天下,她只要他,而現在她得到了。
而與段譽相見時的眼淚,與其說是后悔,悲傷和痛苦,更不如說是求仁得仁的滿足和欣慰。
她最終是平靜而微笑著向慕容復走去的,
那一刻的她,好像終于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人,而不再是一個僅供YY的花瓶對象。
他的愛毀滅她,卻也成全她。她因為愛他單調,卻也因為愛他而存在。
幸耶,不幸耶?
又豈能由他人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