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幸福很近22——第二十二課 勝利道歌講記
(索達吉堪布《離幸福很近》原文)
思考題
1、在傳講《大圓滿前行》之前,為何要先講《勝利道歌》?這個道歌來源是怎樣的?
2、歸納而言,本論主要講了什么樣的修行次第?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3、修持無上大圓滿有什么功德?你對密法有什么樣的認識?
4、為了利益沉溺于輪回中的眾生,我們應當如何發愿?在現實生活中,你怎么樣做到“舍棄愛自如毒食”?
5、發菩提心有什么樣的功德?請從兩方面具體分析。你對此有哪些感觸?
6、什么叫做出離心?按照宗喀巴大師的觀點,生起出離心的界限是什么?你相續中有出離心嗎?
7、什么樣叫人格賢善?具有賢善的人格有什么必要和功德?這方面你有哪些體會?
8、通過學習《勝利道歌》,你有什么樣的收獲?
祈禱本師釋迦牟尼佛:
釀吉欽布奏旦涅咪揚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剎
宗內門蘭欽波鄂嘉達 爾后發下五百廣大愿
巴嘎達鄂燦吐謝莫到 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敦巴特吉堅拉夏擦漏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祈禱上師法王如意寶:
涅慶日俄再愛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臺山
加華頭吉新拉意拉悶 文殊加持入心間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禱晉美彭措足
共機多巴破瓦新吉羅 證悟意傳求加持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講課的內容,是法王如意寶所造的《勝利道歌·天鼓妙音》。
這個教言,學院的大多數道友都非常熟悉。法王在一生當中,有幾部簡明扼要的殊勝竅訣,如《忠言心之明點》、《教誨甘露明點》、《懷業時語》、《勝利道歌》,這些絕不像世間人兩三年中通過學術研究所得出的論文,而是他老人家一輩子中聞思修行多年的智慧結晶。上師的修證,從他的傳記、各方面功德來看,自釋迦牟尼佛到蓮花生大士時代,生生世世都是了不起的圣者、大成就者,前世有非常深厚的善緣。今生從五六歲開始,直到六十幾歲造《勝利道歌》,在這六十多年的歲月中,始終專注于佛法的內容聞思修行,將一輩子奉獻給了眾生和佛教。這種智慧總結出來的教言,的確是非常珍貴。
我個人經常想:世間人雖然會寫一些書,但經常是斷章取義,參考外面的各種資料,再添加自己的分別念,然后宣傳給世人。而上師從小到圓寂之間,不像世間人一樣讀完書就成家,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為了工作、為了自己的事情幾乎耗盡一生的時間,他老人家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在弘揚佛法和利益眾生方面,故而,所造的論典從時間和價值方面來講,與世間人有極大差別。
這部《勝利道歌》十分殊勝,有智慧的人學習之后完全就會明白。以前法王給我們開示時,剛開始我們也沒有這種感覺,但時間久了,經常思維佛法的內容,又看到社會上各種宗教學說、世人種種分別念,才知道老人家是人中之王。這并非因為是自己的上師才這樣贊嘆,而是像《勝出天神贊》所講的,以公正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內心中確有這樣的想法。希望你們自己也好好觀察。
今天為什么要講《勝利道歌》呢?大家應該清楚,經過兩年多的時間認真學習《入菩薩行論》為主的論典,菩提學會第一個學期已經圓滿了,現在正式步入第二個學期,這一階段主要是強調修行與聞思相結合。本來按理講,很多人還需要學習五部大論為主的顯密經論,但人生非常短暫,我們還能活多久也很難說——前段時間我去了北京,去之前的大概一個禮拜,我跟一個法師在爐霍探討戒殺放生等很多問題,當時我們十分開心,但昨天他出事就離開人間了??梢娙说纳蚕⑷f變,沒有什么可靠性。因此,在今年,我想把修行推到前面,以后如果有時間,自他再繼續學習相關經論。
當然,住在學院的四眾弟子,五部大論基本上都學完了,只差《現觀莊嚴論》的頌詞沒有講。但外面的很多道友,只不過剛開始入門,還沒有學到佛法廣大甚深的教義。不過,若一直鉆研這些知識,離開人間時可能什么把握都沒有,所以如今從實修方面作強調,在第二個學期中,主要是聞思和修行相結合,開辦加行組、凈土組、聞思組。
報名的過程中,我發現學加行的人比較多,占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所以《前行》會作為主要課程來抓。希望不論是你們聽者,還是我講者,對這個法都要善始善終、傳承圓滿。當然,這不是想一想就可以了,我對這個問題也想過很多次——兩年中能不能不出違緣?生命能不能維持圓滿?……但再怎么想也沒有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祈禱上師三寶加持。
法王如意寶一再地講過,《勝利道歌》有相當大的意義和加持,倘若一個法師在傳法之前,或者一個人在修行之前,把它讀誦一遍或者傳講一遍,就能順利實現愿望,不會遭受障礙和違緣。因此,學習本論有分別念難以揣測的甚深緣起,對此我是堅信不移。
末法時代魔障層出不窮,很多人遇到一點違緣,馬上就棄甲投降了,這是令人痛心的現象。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克服一切障礙,在兩年中把加行修完,這對一生來講是最大的收獲。父母給你留下房子、家產,臨死時也帶不走,單位給你分配福利獎金,臨死時也無法相隨,但若通過實地修持,在加行方面打下穩固基礎,對生生世世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所以,包括我自己在內,這次也跟大家共同發愿修加行。為了保證自他學修圓滿,在此之前,首先講一個上師如意寶智慧中自然流露的金剛道歌。
這個道歌的來源,也許很多人都清楚:1995年,法王如意寶示現重病。大概在9月份時,上師本想先去臺灣,再去尼泊爾,到蓮花生大士的長壽洞里住一段時間修長壽法。但到了成都,一方面辦護照出現違緣,同時上師病情也日漸嚴重,在川醫 那里查不出病因,于是上師就在“國際大都會”住了五個多月。當時我一直跟著上師,他老人家在五個月中,除了吃飯以外,基本上處于入定狀態,什么話都不說,我們身邊的人非??鄲?,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不過現在想起來,那時還是很幸福的,不管怎么樣上師都在,而現在思念上師的時候,三千大千世界中哪里去找啊!作為一個凡夫人,眼前看不到、找不到上師,就會很傷心。但在那個時候,即使上師不說話,也有朝拜的對境,只可惜當時沒意識到。
后來有一天晚上,在上師的夢境中,阿底峽尊者、仲敦巴尊者、麥彭仁波切、羅珠上師一同出現在面前。阿底峽尊者緘默不語,慈眸凝視。仲敦巴尊者說:“我們此番前來,主要是因為阿底峽尊者倍加垂念你?,F在洶涌澎湃的大海波浪,3月10日就會中斷,你明白這其中的涵義嗎?(意為法王的病會完全康復。)”說完,二位尊者就消失于法界中了。
麥彭仁波切威嚴而坐,以極為忿怒的形象猛厲祈禱蓮花生大士,遣除內、外、密的一切違緣,降伏迷亂分別所現的各種鬼神。之后化光而去。
羅珠上師慈悲地開示說:“你應當安住于現空無二、本來光明的大圓滿境界中,出定后以自他相換的菩提心來利益眾生,如是一切違緣將會消于虛空……”又講了其他一些教言,隨后也融入了光明之中。
此后,確如仲敦巴尊者所授記,上師的病情日趨好轉,到了3月10日,已完全復原。之后我們返回學院,大家以最隆重的儀式恭迎上師歸來。上師即興唱了一個《勝利道歌》,當時,四眾弟子集聚在一起的快樂,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上師還將漢族弟子的道場取名為“金剛降魔洲”,也是獲得勝利的一種象征。
本論分三個方面:一、初義;二、論義;三、后義。
甲一(初義)分二:一、題目;二、頂禮句。
乙一、題目:勝利道歌·天鼓妙音
之所以叫“勝利道歌”,是指修行人通過上師三寶的加持,可以遣除內外密的所有違緣,完全從中獲得勝利。
將此喻為“天鼓妙音”,是因為天人與非天作戰時,天鼓自然發出“汝等天人切莫怖畏”等聲音,由此勝伏非天而得以戰勝。故這里把道歌比喻成天鼓的妙音。
在這個道歌中,凝聚了顯密一切法門的精華,蘊含了上師老人家一生修持的甚深竅訣。
乙二、頂禮句:
此為頂禮文殊菩薩。上師一生中把文殊菩薩奉為本尊,尤其在五臺山面見文殊菩薩之后,自己所造的任何一部論典,前面都會頂禮文殊菩薩,這也說明了作者的不共信心。
怙主諸佛智慧身,文殊室利童子尊,
恒住八瓣蓮蕊心,所言愿利諸有情。
眾生的依怙是十方諸佛,十方諸佛的智慧總集,則是以童子相饒益眾生的文殊室利菩薩。祈請文殊菩薩不共加持之陽光,照射到我(法王)的八瓣心蓮上,并恒時住于我心蓮的花蕊中,依靠您慈悲的力量,愿我所說的話語能普利天下一切有情。
法王造這部論典,不是為了自己重病痊愈,也不是為了發財或得到快樂,而是祈禱文殊菩薩加持自己,說出的教言要讓眾生得到暫時、究竟的利益。我們聽課也要先觀察自己的動機。有些人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態中,看別人都去聽課,自己也跟著來經堂了;有些人覺得《勝利道歌》可能很好聽,所以就過來湊湊熱鬧。其實這些發心都不對,聽課應該是為了利益無量眾生。聞法所獲得的功德不是為自己,而是要為眾生,每一個人應該發這樣的心。
通過文殊菩薩的加持,誰都可以獲得利益,關鍵要看你有沒有信心。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菩薩的智慧總集,又號稱“諸佛之父”,他曾勸無邊眾生發菩提心而成佛,但他自己還沒有成佛。關于文殊菩薩的功德,有關傳記中記載:
有一次,佛在靈鷲山傳法。山下城市里有個妓女叫妙金光(上金光首),相貌端正、美麗動人,更奇妙的是,她全身發出金色的光芒,因而國王、大臣等各種男人都對她特別貪執。盡管她是種姓低劣的妓女,但身邊時時有無數人的圍繞。
有一天,她陪某商主之子(畏間長者子)去市場買東西,準備要到樂園嬉樂。文殊菩薩知道度化她的因緣成熟,便在途中化為一英俊少年,全身發出極其耀眼的光芒。妙金光看到少年發出的光遠遠超過她的金光,在他光芒的照耀下,自己身體黯淡失色,于是便對他的衣服生起貪心,立即甩掉商主之子,下車想用美色勾引少年。
這時,文殊菩薩加持多聞天子(息意天王)勸她:“你不要對他生貪心,他是諸佛智慧的總集文殊菩薩,可以滿足一切所愿,你需要什么?”妙金光說:“我不需要別的,最想要他漂亮的衣服。”文殊菩薩回答:“你若能趨入菩提,我可以把衣服送給你?!彼欢裁唇衅刑?,文殊菩薩就為她一一講解。
講解的過程中,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發出“善哉”的贊嘆詞,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震動。眾眷屬問佛為何如此,佛說:“文殊菩薩為度化某妓女,正以慈悲和智慧在宣說佛法。你們想聽的話,可以到那里去?!庇谑欠鹕磉叺暮枚嗟茏佣寂艿轿氖馄兴_那里去了。(就像現在這個上師傳法時,那個上師舉行灌頂,好多弟子都跑到那邊去了,結果這個上師身邊沒剩幾個人了。)他們聽了文殊菩薩的講法,有些獲得法眼凈,有些獲得無生法忍,有些獲得不退轉果位,成千上萬的眾生都得到相應的利益。
妙金光也對諸法無自性的道理生起定解,很想隨文殊菩薩出家。但文殊菩薩說,菩薩的出家不一定要剃光頭,而應為了利益眾生精勤修持佛法,尤其要舍棄自己,這就是菩薩的出家。并勸她上車跟商主之子一起去。
妙金光跟商主之子到樂園時,無?,F前了,她死在他的懷里。商主之子最初很傷心,但看到美女的身體慢慢腐爛,七竅開始流出膿血,一股惡臭直撲鼻孔,覺得特別可怕,拔腿跑到靈鷲山,向釋迦牟尼佛尋求庇護。釋迦牟尼佛給他傳授佛法,他獲得了無生法忍。佛陀授記:“妙金光以文殊菩薩勸她發心之力,將來在某某剎土成佛,號為寶光如來(寶光明如來)。而商主之子,會成為他手下的菩薩(德光曜菩薩)……”
商主之子聽后,不解地問道:“為什么文殊菩薩的弟子——妙金光將來會成佛,而佛陀您的弟子——我只是變成菩薩?”他有點想不通。佛陀說:“文殊菩薩的功德不可思議。我最初也是在文殊菩薩面前發心的。過去無量佛也是如此,現在無量佛仍是如此,未來無量佛還是如此,他的功德如何如何……”
所以法王如意寶經常強調,我們平時應該多念文殊心咒,多祈禱文殊菩薩,因為文殊菩薩的加持和力量跟諸佛菩薩不相同,這是有關經典中講的。憑我們的分別念,根本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的加持大,還是文殊菩薩的加持大,但有了經典為依據,完全可以作出判斷。如果經常祈禱文殊菩薩,生生世世可以開啟智慧,同時,可將諸佛加持合為一體融入自相續。表面上文殊菩薩只是菩薩,但實際上,誠如有些經典所言,他早已成佛,故加持力不可思議。
法王如意寶從小就與文殊菩薩有緣,傳記中說,他老人家降生的時候,剛落地就朗朗念誦“嗡阿巴匝納德”文殊心咒。到了6歲時,有一次在石堆中發現《文殊語獅子修法》,見此法結尾有一個偈頌說:“印度圣境一老人,高齡已至九十九,不識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見文殊尊?!币馑际怯《仁サ赜幸粋€老年人,年齡已高達99歲,他遇到《文殊語獅子修法》后,原本是連字都不識的文盲,但以誠摯的信心祈禱修持,一日中就現見文殊菩薩而速得成就。上師當時想:“這么老的人只修一天就見到文殊菩薩,像我這么小的孩童,很快修成應該沒問題?!彼吲d極了,專心致志地修了幾天,結果出現許多驗相,對一切顯密經論自然通達。
因此,只要祈禱文殊菩薩,智慧無形之中即可開啟。有些人經常抱怨:“我很笨啊!上師,您給我吹一吹,給我打一打,給我摸一摸!”當然,如果上師是成就者,倒是可以,但若上師只是一般人,這樣做不一定起作用。可如果你以信心來祈禱,定能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我以前去五臺山時,整天想著見到文殊菩薩,以這樣一種不共的信心,雖然沒有真正見到菩薩,但還是得過一些加持——原來背不下來的《大圓滿愿詞》、《文殊贊》等,到了那里,念幾遍就背下來了。每個人的信心不同,感覺可能也不相同,但只要有了文殊菩薩加持,顯密經論隨時可在心中現出來。不一定像有些道友那樣,冥思苦想、勞心費神地記記記,記了以后又忘光了,自己特別傷心。
當然,我們的智慧一定要用于利益眾生方面,不要像現在有些人那樣,用智慧來欺騙眾生。前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大型聚會,看見一位自稱是某某祖師化身的大德,他覺得非常了不起,弟子也對他恭敬得不得了。我看了他的介紹,剛開始認為可能是真的,馬上也起了信心。讀著讀著,突然看到介紹中說他得了一個“博士證”,就想知道這是怎么來的,于是查閱下面的藏文,結果藏文寫的不是“博士證”,而是“聞法證”,說他曾聽過什么法。然后,又看到介紹說某某大德認定他是某某祖師的轉世,一對藏文,藏文上說有上師感覺他也許是某某祖師的化身,就讓某某大德認定一下是不是?后面打了一個問號,沒有答案。但漢文中說他已被認定了,而且這位活佛的名聲特別大,我們提都不敢提。
所以,智慧如果變成欺騙眾生的手段,完全是害自己、害眾生。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說,有些上師縱然聚集了如蛆蟲般眾多的眷屬,也只能將自他引入惡趣,沒有多大的意義。假如你真有利他心,絕不會做出欺騙眾生的行為、不如法的行為,即使有一點,其動機也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眾生。因此,我們修行佛法的人,無論在什么場合中,都要將利他作為前提,有了這樣的前提,即使你很多行為看似不如法,實際上也有甚深的密意!
甲二(論義)分四:一、勸修密法;二、發菩提心;三、發出離心;四、人格賢善。
本論的道次第非常清楚。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講了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等三主要道,而這里可以說是“四主要道”。為什么這樣說呢?無二慧分為顯宗法和密宗法,《三主要道論》講述了顯宗中觀的無二慧,而本論在顯宗中觀的基礎上,講了密宗無上大圓滿的無二慧,這是修行人值得追求的殊勝境界;這樣的大圓滿境界依什么而得呢?依菩提心而得,《入行論》講了,沒有菩提心的話,上上功德無法證悟;菩提心依什么而得呢?依出離心而得;出離心又依什么而得呢?依靠賢善人格。倒過來說,修行次第應該是:我們要先做好人,其次對世間不要貪執而生出離心,再次為利益眾生而發菩提心,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修學密法或者般若法門。
你們自己也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的法門有八萬四千那么多,我在香港、美國、漢地的書店里看到,佛教書籍多得不得了,千經萬論浩如煙海,全部要學習的話,短暫人生中怎么學得完呢?但這里將所有的教言歸納起來,讓我們完全明白:要成佛的話,一定要修無二慧,無二慧又依靠出離心、菩提心、做好人。這幾個竅訣涵攝了一切法,懂得這個道理后,我們修行應當以此為方向。
法王如意寶真的很了不起,并非因為是我的上師,我才故意這樣贊嘆。不像現在有些人,上師明明犯了錯誤,卻矢口否認:“不會不會!我的上師是佛陀,佛陀哪會犯錯誤!”正如藏地俗話所說:“口里明明含著別人的肉,卻不承認自己是小偷?!蔽覀儾皇沁@樣的,而是從對佛教的貢獻、對自己的利益兩個角度衡量,上師如意寶確實是活生生的佛來到面前,度化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
乙一(勸修密法)分二:一、修無上密法之功德;二、修密法之因緣。
丙一、修無上密法之功德:
甚深光明大圓滿,僅聞詞句斷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脫,唯此銘刻于心中。
一般人難以悟達、易遭淺慧者毀謗、宣說光明如來藏本體的無上大圓滿,僅僅聽聞它的詞句也能斬斷輪回根本,利根者精進修持六個月即可解脫,因此,我們應將此大圓滿深深銘刻于心中。
大圓滿的功德不可勝言,只是聽到它的詞句、接觸它的法本、見到它的法義、佩戴在身上,也會成為聞解脫、觸解脫、見解脫、系解脫。無上密法的功德,一般凡夫人難以想象,就像天天騎在牦牛背上的小牧童,他連拖拉機都沒有坐過,根本不相信飛機的存在。所以,如果沒有修過大圓滿,很多人不相信它的功德。
像我的話,盡管沒有真正開悟,但二十多年來,以自己的智慧反反復復思維過,也感受過、得到過一些真實利益。若有人引用大圓滿的術語,斷章取義地說密宗不如法,我只想笑,不想回答,此舉只能看出他的淺薄,除此之外,根本不怕他能舉出特別高深的依據或推理駁倒密法。
尤其是漢傳佛教中對密法不懂的有些人,不要說他從沒有來過藏地,就算他來藏地,跟藏傳佛教的修行人一起學習兩三個月,可能大圓滿的有些基本推理也搞不懂。我以前遇到過很多博士和博士后,剛開始他們特別傲慢,認為佛法就像物理、化學那樣簡單,但接觸了佛法以后,不要說大圓滿,即便是中觀和因明的基本推理,也沒辦法推出來,這才慢慢對佛法生起信心。
這樣的大圓滿,僅僅是聞到一些詞句,也能斷除三有根本。誠然如《中觀四百論》所言,對中觀生起懷疑也能斷除三有根本,那接觸無上密法就更不用說了。倘若按照加行、正行、后行的次第如法修持,信心特別大、信根不錯的人,在六個月中就能得到解脫。《金剛帳續》云:“不動信解行六月,金剛持地能獲得。”(這在《事師五十頌釋》中引用過。)《莊嚴誓言續》也說:“不動信解六月中,獲得金剛持果位?!保ㄟ@在《大圓滿虛幻休息》和《大圓滿禪定休息》中引用過。)如果具有恭敬心、信心,在短短六個月中精勤修持,便可獲得金剛持如來的果位。《杰珍大圓滿》、《龍欽寧提大圓滿》也有這種觀點。雖然今天聽法的人中有些未得過灌頂,但不講具體修法,講一下它的功德也沒有什么。
在上師如意寶的傳承弟子中,我親眼見過許多人修大圓滿之后,臨終時出現瑞相而成就。我以前造過一部密宗虹身成就的論典,你們可能也看過,尤其是六個月成就的,我印象較深的是漢地一個比丘尼叫明慧,我在課堂上也講過幾次:她對密法的信心非常非常大,本來因身體不好在漢地治療,后來得知法王要傳講密法,她覺得壽命無常,會在人間活多久也不好說,就堅持回學院聞法。當時上師講了《大圓滿心性休息三處三善引導文》,大概有一百天左右,期間她非常非常精進,于1993年9月1日聽完,又下山看病。1994年3月1日,照顧她的道友真如師從雅安金鳳寺給我打電話(當時學院不要說手機,就連好的座機也沒有,只有一部手搖電話),說明慧師圓寂了,臨終前她身體端坐,一直祈禱大圓滿的傳承上師及阿彌陀佛,出現了各種瑞相,身體也縮小了。我看了一下時間,前后剛好六個月,一天也不差,覺得非常稀有。
所以,依靠密法加持,在六個月中可以成就,對此我是深信不疑——今天中午我睡了一會兒,做了她的夢。有些不能說啊,說得太多了,世間上有各種各樣的……平時她智慧也不是很高,但信心確實很強。大圓滿利根者是以信根為主,對上師三寶、尤其是密法信心特別足的人,在臨終的時候,若不舍棄密法,對密法有信心,的確能獲得成就。因此,法王在這里說了,大圓滿是末法時代難以值遇的殊勝竅訣,我們務必要將此銘刻于心。
在座學院道友,可以說已經接觸過密法了,但外面菩提學會的有些人,不一定有這個機會。不過沒接觸也不要緊,下面將學到的《大圓滿前行》也是密法,先應該以此為開端進行修持?,F在很多人學習密法,一定要觀本來清凈、直指心性,其實這不一定好,我是不太贊成。作為一個凡夫人,首先要修基本的加行,加行修完之后,再通過灌頂修持正行,這樣的話,感受和證悟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按次第來很重要,不管是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都有這種特別嚴格的要求。但現在的有些上師,可能是有特殊的攝受方法吧,從上面往下來,如此一來,墻基還沒有穩固,就在墻上繪制好看的圖案,過一段時間也許會倒塌的,有這個危險性。所以,我們應該先打好墻基,再描繪花紋才比較穩妥。
此處上師告訴我們大圓滿極其殊勝,希望大家不要舍棄,更不要毀謗。如果你實在生不起信心,不妨多跟藏傳佛教的法師研討一下,在沒有充足理由之前,千萬不要對密法有成見。否則,像漢傳佛教的一些大德,剛開始對密宗毀謗過,后來自己也作了懺悔,我們講過很多次。
無上大圓滿是相當殊勝的,麥彭仁波切在有些教言中說過:“末法時代眾生煩惱深重,其他法門不容易調伏,而依靠無上密法大圓滿,完全能斷除一切煩惱。”所以,我考慮過很多次,這么好的無上密法若放在那里不學,每天只講一些顯宗的法肯定不行。雖然顯宗的法是非常好,顯宗的甚深教義與密法接近,但有些地方,我們研究了那么長時間也清楚,與密宗還是有一些差別。我們對顯宗并不是排斥,但有些內容,你們學了以后就會明白。
因此,從今年開始,我大膽地要求大家修加行。本來按自己想象,報名的人數可能是凈土一半、加行一半,但最近看了各地反映,除了極個別人因年齡等種種原因報凈土組外,很多人都報了加行組,看來大家對密法的認識比較不錯。以前因為交通、語言、民族習慣、歷史背景等原因,大家對密法的好處沒有了解,僅憑一些打著密宗口號的人的表面行為,就妄下斷言說密法不如法,其實這不是密法的本來面目。現在有機會共同學習密法,希望大家要有一種虔誠的信心。
丙二、修密法之因緣:
遇此勝法善緣眾,前世累劫積資果,
與普賢王同緣分,諸道友當生歡喜。
今生中有緣遇到大圓滿,是多生累劫積累資糧的結果。能遇到這樣的密法,實際上已與普賢王如來同等緣分,諸位道友理當心生歡喜。
大家即生中遇到傳授密法的上師,得到過灌頂、竅訣,甚至顯宗弟子有緣念楞嚴咒、往生咒,具有如此殊勝的密法因緣,完全是多生累劫的善緣所感召。無垢光尊者在《勝乘寶藏論》中運用了兩個推理說:一、我們前世肯定供養承侍過無量如來,并且成為過他們的眷屬,因為今生遇到無上密法之故;二、我們在今生或中陰或來世,一定會獲得成就,因為遇到無上密法之故。從因明的角度通過推理證明,凡是聽聞到密法的眾生,都有不可思議的緣分。
有些人得過灌頂、得過密法傳承,還要一個勁兒地問:“上師,我有沒有學密法的因緣?”真是特別愚癡。實際上,即生中遇到密法的人,我可以肯定地給你說,不僅你今生與密法有緣,往昔千百萬年中跟密法也有因緣。這不是我以分別念說的,而是藏地法王無垢光尊者親口所言,在整個藏地,沒有一個不承認他的。
今生中你能遇到密法,其實跟普賢王如來同等緣分,因為普賢王如來一剎那獲得自現自解脫的境界,也是依靠這樣的殊勝密法。如《般若經》所說,迷路的人徘徊在道路中時,一旦看見牧牛人,就知道臨近村落了,自己要離開迷途的畏懼了。同樣,我們遇到殊勝的善知識和密法,猶如魚兒已上鉤就要拉上岸一樣,很快便會獲得解脫。
所以,法王在這里以謙虛的語氣說:諸位道友,你們遇到這么好的密法,應當生起歡喜心,不要被各種懷疑纏縛自心:“我這樣修下去,到底會不會即生成就???護法神會不會對我懲罰?上師會不會對我懲罰?……”好的不想,不好的想得亂七八糟,這沒有必要。遇到這樣的密法,是你多生累劫的善果,法王在《修行歡歌》中說了,即生中只要不破誓言,哪怕你沒有好好地修持,來世也定會獲得成就。應該要有這樣的信心。
不過,如果你毀謗密法、舍棄上師,那就不好說了,因為密法的有些誓言比較嚴格。當然,不僅僅是密法,菩薩戒、甚至居士戒,也非常嚴格,你今天皈依三寶,明天就毀謗三寶,也肯定會墮落的。有些人說:“我不能入密法啊,不然很危險的!”如果說入密法很危險,那皈依三寶照樣危險,在單位上班也很危險,因為若在單位中殺人,一定會被判死刑。對壞人來講,這個世界處處都有危險性,只有好人才有解脫之路。
乙二(發菩提心)分二:一、發心之理;二、發心功德。
丙一、發心之理:
為沉恐怖輪回眾,獲得永樂之佛果,
當負利他之重任,舍棄愛自如毒食。
為令沉溺于恐怖輪回中的眾生,獲得永遠安樂的佛果,我們當承擔起利他之重任,舍棄如毒食般的自我愛執。
眾生沉溺在極其恐怖的三界輪回中,為了讓他們獲得暫時的快樂——有吃的、有穿的,城市里的人說是,有養老保險、有醫療保險、有錢花等等;究竟得到阿羅漢、菩薩、佛陀的果位,我們務必要肩負起利益眾生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盡量要舍棄毒藥般的自私自利,否則果報非常可怕,《入行論》也說:“為自而害他,將受地獄苦?!彼?,每個修行人要思維:利益眾生最可貴。
從前,熱羅扎瓦在寂靜處修習本尊法,他很想終生都這樣閉關。一天,本尊告訴他:“你于寂靜處千百萬劫中精進閉關修本尊,不如去世間一剎那利益眾生的功德大。”因而,我們以利他心幫別人做一點事情的功德,遠遠超過以自私自利心在漫長歲月中的苦修。
一切利樂的來源,其實就是利益眾生之心,《入行論》云:“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笔篱g、出世間的一切快樂,全部是從利益他眾的菩提心中產生。所以在修行過程中,菩提心始終不能離開,華智仁波切也講過:“如果沒有以菩提心為前提,即便修持無上大圓滿,也會成為小乘法,或者變成外道法。”
以前很多人把發心問題沒有搞懂,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說了這么多以后,非常欣慰的是,還是起到一點成效。如今在外面碰到居士,很多人都會說:“請您加持我早日生起無偽的菩提心!”有些人可能真這么想,有些人只是為了讓我高興故意這樣說,我想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就一直盯著他的眼睛看,但有時候也看不出來。無論如何,這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出去的時候,經常聽很多人說:“您加持加持,讓我生起降伏他人的力量!”“您要加持我發大財、賺大錢、做大事!”還有一個人說:“我一定要開三個眼,左眼看世間法,右眼看出世間法,中間的眼看我朋友有沒有背著我做壞事?!笔廊丝偸怯衅嫫婀止值南敕?,但這些都不究竟,最究竟的就是生起一顆利他心,這真的非常珍貴!
法王如意寶說自私自利心如毒藥一樣,希望大家對此經常思維。這個比喻講得很好,無論在什么場合中,自私自利強的人遲早都會失敗。我們許多爭論、痛苦、吵架,全部是在自利心上產生的,如果沒有自私自利,那就成菩薩了,大家要往這個方向努力。其實別人說什么不要緊,只要自己有一口氣、有一點能力,就要去做利他的事情。別人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我是這樣想的,自己所做的有些事情,終生也不會有人知道,諸佛菩薩以天眼應該知道,金剛上師應該知道,除此以外,自己的付出永遠沒人評價,更不會有人發獎。但因果是不會虛耗的,沒必要為了名聲而利益眾生。就像有些世間模范,拼命地在人前做一些行為,我覺得這不是很重要,默默無聞地為眾生發一點善心、做一點事情,才是我們發心的目的!
《勝利道歌》中,第一部分“勸修密法”講完了。第二部分是“發菩提心”,這分兩個方面:發心之理和發心功德?!鞍l心之理”昨天講了,今天接著講“發心功德”。
丙二、發心功德:
以此可阻惡趣門,亦可獲得善趣樂,
趨至究竟解脫地,切莫散亂修此要。
以此發菩提心的功德,可以阻塞惡趣之門,亦可暫時得到善趣人天安樂,究竟獲得解脫。明白這個道理之后,諸位道友切莫散亂,應著手修行此殊勝要訣。
上述所講的發無上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其功德無量無邊,這個道理在《學集論》、《入菩薩行論》及大乘經典中講得非常細致,我在這里不作贅述。簡而言之,菩提心的功德可從兩方面得以體現:
一、若能生起無偽的菩提心,從此之后,相續中的罪業會全部遣除,以菩提心的功德已阻塞了地獄、餓鬼、旁生的惡趣之門。寂天菩薩說過:“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菩提心如同劫末火一樣,在生起的當下,能摧毀五無間罪、謗法罪等難以清凈的重罪,如果罪業得以清凈,就沒有機會墮入惡趣。上師如意寶在教言中也說,具有菩提心的人,不可能墮入惡趣。所以,我們在臨死之前,要全力以赴、想方設法生起菩提心,生起后不要讓它毀壞,這樣自己就不會墮落。
二、有了菩提心的話,一切善根功德越來越增上,暫時能轉生于天界人間等具福報之處,享受善趣的一切安樂,寂天菩薩也說:“珍貴菩提心,眾生安樂因。”究竟能圓滿五道十地的功德,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
菩提心對眾生來講,利益真的非常大。如云:“佛于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無量眾生依于此,順利能獲最勝樂?!狈鹜釉诙嗌劢僦幸詿o礙智慧再三思維:對眾生最有利的是什么呢?是有吃有穿好,還是身心健康好?結果發現菩提心對眾生最有利。就像一些發明家,通過長期潛心研究發明出一樣東西,覺得對人類特別有利,同樣,佛陀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反復觀察,發現菩提心對眾生最有利,依靠它,無量的眾生能輕而易舉地獲得無上佛果。
因而,法王在這里說“切莫散亂修此要”。在修學菩提道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心被世間八法等外境誘惑而迷失方向,一定要認認真真地修持菩提心這種秘訣,這是一切修行中最重要、最可貴的修法。
關于這個問題,凡是聽過《入行論》的人,對菩提心都有所認識,這一點我的確很高興?,F在不管到哪個城市,大家都覺得菩提心很重要,只不過有些人因為煩惱、工作各方面的原因還沒有修好,有些人還是修得非常不錯的。人生很短暫,希望大家不要先高攀一個大法,而應先把基本的加行修圓滿,每時每刻憶念利益眾生的菩提心,這樣以后,對今生來世定有非常大的利益!
乙三(發出離心)分二:一、護戒功德;二、破戒過失。
丙一、護戒功德:
于諸輪回之盛事,不起羨慕之心念,
當持人天供養處,殊勝嚴飾之凈戒。
于此輪回中令人炫目的盛事與富足,不要有絲毫羨慕之心,應當一味守持人天眾生的殊勝供養處——清凈戒律。
對于想脫離輪回、希求解脫的人來講,輪回中的名聲、地位、權勢、妙欲等殊勝之事,無有任何意義,一點也不會生起羨慕渴求之心,看見特別豪華的轎車美宅,只是把它視為如夢、如幻、如水泡。這不是口頭上說說,而是內心中確實感到三界猶如火宅,沒有剎那安樂,真正有一種出離心。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就像難陀尊者一樣,很難以做到對輪回不起貪念和執著,但只要通過學習理論,然后再加上長期串習,必定會覺得身處輪回沒有安全感,進而生起厭離心。對我們而言,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先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這四個共同加行修完之后,相續中定會生起出離心。
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說:“修后于諸輪回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什么樣才是生起出離心呢?對上述四個共同加行精勤修行之后,何時對輪回的榮華富貴一剎那也不起羨慕之心,日日夜夜唯獨希求解脫,如關在監獄里的犯人渴望被釋放一樣,何時就已經生起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
當然,“一剎那”也不生羨慕心,這個要求比較嚴格,非常難以做到。尤其是我們凡夫人,在經堂里上課時,聽上師講得十分精彩,就覺得輪回一切瑣事沒有實義,馬上生起了出離心。但等一會兒下課后,路上遇到悅意的對境,又開始產生貪戀之心,剛才的出離心立即蕩然無存了,這對凡夫人來講極有可能。但是要知道,真正希求解脫的人,對名聲地位等人天福報要看得淡、看得破,只有這樣,才能變成名副其實的修行人。
有了出離心之后,一定要受持人天眾生的供養處、整個世間的莊嚴——清凈戒律。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別解脫經》中也說:“戒為趨善趣,渡河之橋梁。”修行人以耳環、手鐲等飾品為嚴飾,并不是很莊嚴,倘若具足清凈戒律,這才是最莊嚴的裝飾,值得人天眾生頂禮、膜拜、供養。
每個眾生的根基不同,所受持的戒律也不相同。如果出離心比較強,則可出家受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沙彌戒、沙彌尼戒;如果這方面的因緣還沒有成熟,至少也要受持居士戒,或以出離心攝持的皈依戒。假如相續中什么戒體都不存在,一切功德很難生得起來?!队H友書》云:“戒如動靜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贝蟮厥侨f物賴以生存的根本,同樣,戒律是一切功德得以產生的根本,有了清凈的戒律,一切功德才有產生的可能。倘若一分戒律也不受持,將來想獲得人身、轉生善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對每一個人、尤其是皈依三寶的弟子來講,還是要受持約束自己的戒律,這非常重要!
丙二、破戒過失:
一切增上定勝樂,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墮惡趣,切莫迷惑當取舍。
增上生的暫時人天福報、決定勝的究竟解脫果位,全部依靠戒律而生。倘若破戒而沒有懺悔清凈,則一定會墮入三惡趣。因此,修行人切莫迷惑顛倒,務必要對自己的行為善加取舍。
《別解脫經》中說,破了戒的人,唯一的去向就是地獄、餓鬼、旁生。這種人連自利都沒辦法承辦,想幫助別人、救度一切眾生簡直可笑,如《般若攝頌》云:“破戒自利尚不能,豈有成辦利他力?”
末法時代,守持清凈戒律越來越不容易了,尤其是信息商業化時代,出家人守持凈戒實在是難上加難。我所在的縣城里有一座寺院,據了解,大概十年前有三百多出家人,現在剩了還不到兩百,在十年中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由于電視、電腦、手機的信息刺激著人的感官,市場上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種種外境的光一直在凡夫人面前閃爍著、誘惑著,這樣之后,很多人不像古代修行人一樣有出離心,真正安于靜處修持正法的人非常非常少。
這次在北京的時候,我遇到各大寺院的方丈、住持、大德,他們自我介紹是某某寺院的,我問:“你們寺院有多少出家人?”回答是十來個人、二十來個人,最多是三十來個人。不客氣地說,漢地很多現象真的非??杀?。(我們佛學院雖然出家人很多,但將來會變成什么樣也不好說。)有些出家人問我:“你們寺院有多少人?”我回答:“現在國家統計的有六千多人?!薄鞍??你有沒有算錯!”我說:“這個數字只是常住人口,如果加上流動人口,可能會更多?!焙芏嗳硕加X得我在造神話。
的確這是法王的加持,我們學院幾乎每天有人出家,今天一個、明天一個,好像出家人太多了一樣。但別的地方不是這樣,許多寺院以前非常出名,而今只剩下金碧輝煌的殿堂,此外根本沒有聞思修行。那天我還遇到一個很有名的和尚,我們聊了很長時間,他一直說寺院花了多少多少錢,我問:“你寺院有多少人???”他說:“我寺院有很多居士,出家人嘛,只有我和我的徒弟。”
我并不是說漢傳佛教不興盛,藏傳佛教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不管是拉薩那一帶,還是康區這一帶,很多寺院的出家人日漸減少——比丘和老修行人紛紛圓寂,年紀小的不愿出家,中年還俗的也非常多。所以,這幾十年也看得出來,出家人守持戒律越來越麻煩了。
對現在的居士而言,一部分不敢說有真實的出離心,但還是有相似的出離心,很多人對解脫也有希求之心,既然這樣,大家還是要重視戒律,三皈五戒應該受持,一旦破了,則應在上師面前重受。有了大地,花草樹木才能得以生長,同樣,有了戒律,一切功德就有了依存之處。因此,在末法時代,大家不要迷失方向,務必要詳詳細細地取舍,該接受的護戒因緣理應接受,該拋棄的破戒違緣應當拋棄,這方面值得多加努力!
乙四(人格賢善)分二:一、修習賢善人格之理;二、賢善人格之功德。
丙一、修習賢善人格之理:
言行恒時隨順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所謂的賢善人格,是指言行舉止恒時隨順親友,為人秉性正直,心地善良。若欲長久利益自己,暫時利益他眾乃是竅訣。
賢善的人格確實很重要。前面也講了,修行密法或般若法門要依靠菩提心,菩提心的生起必須有出離心,而出離心只有好人才生得起來。非常壞的人不可能有出離心,沒有出離心就無法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就不會有大圓滿的開悟。就像你沒有讀小學的話,則不可能中學畢業;沒有中學畢業,就不可能有大學文憑;沒有大學文憑,又怎么會有博士學位呢?假如有,這個證書也肯定是假的。
修行需要人格賢善,這是法王如意寶多年總結的精華教言。不管你學顯宗、密宗,具有人格都非常重要,人格不好的話,什么出世間修行都是紙上談兵,絕對不可能成就。麥彭仁波切在《二規教言論》中也說:“世法即是佛法根,若無世間高尚行,則彼始終不容有,殊勝佛法之規故?!笔婪ǎㄙt善的人格)是佛法的根本,如果沒有高尚的人格,佛法的殊勝證悟無從談起。
當然,每個人對人格賢善的判斷各不相同,有人認為脾氣好、性格好、做事勤快,就是人格賢善;有人認為漂亮的人,就具有人格魅力;有人認為心比較軟,就是人格很好;有人認為個性堅強,肯定是好人……但法王并沒有這么認為,他老人家說,人格賢善的標準有這么幾點,希望大家好好記?。?/p>
一、“言行恒時隨順友”:言行舉止跟上上下下的親友和睦相處,跟誰都合得來,不會動輒橫眉怒目、處處與人作對、不論到哪個團體都攪得雞犬不寧。從世間角度講,人格好的人對上者恭敬,對下者悲憫,對中者和睦。
大家在發心時一定要注意,任何團體都會有許許多多矛盾,人與人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但人格好的話,對誰都能觀清凈心,別人說什么也可以隨順。佛陀在經典中說“我要隨順世間人”,佛陀尚且如此,我們凡夫人就更需要了。當然,隨順他人并不是沒有原則,別人生貪心你也隨順,生嗔心你也隨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對如理如法的行為應當隨順,跟誰接觸都十分融洽。不要所有人都上去時,你非要背道而馳,就像藏地有個比喻說:“一百頭牦牛上山的時候,嘎巴牛(牦牛中的敗類)非要往下跑?!边@種說法還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行為上處處與人沖撞,就算坐車從色達到成都,一路上也會跟好多人吵架,在任何地方都會惹是生非。所以不好的人離開后,大家都覺得很舒服,好像眼翳去除了一樣,要吃頓飯慶祝慶祝。但一個好人離開了,所有的人會特別傷心:“怎么辦啊?我們中午不想吃飯了,那么好的人都走了,嗚嗚……”
不過,人格的好壞在表面上也看不出來。我每次剛認識一個人時,往往有這種分別念:“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有時候這個人言行舉止很不錯,但接觸一段時間后大失所望;有時候這個人似乎比較壞,結果越接觸越覺得他非常好,很讓人信賴。
二、“秉性正直”:不管說話還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貪執自方、嗔恨他方,也不會做什么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評價,而是始終以真理為主,不偏袒任何一個人。所以,為人正直十分重要,《二規教言論》中也講了許多這方面的功德。
三、“心善良”:如果為人正直、隨順別人,但心腸狠毒的話,人格也好不到哪兒去?,F在有些領導和學者,話說得特別漂亮,可一直有自私自利、害人之心,那做什么都徒勞無益。因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師也說:“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心善的話,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惡的話,只有趨往黑暗了。
這三點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法王又進一步指出,倘若你想長期利益自己,暫時利他是很好的竅訣。作為一個凡夫人,完全不考慮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慮自己的過程中,如果損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業也不會成功。雖然為了自己而幫助別人是一種狡猾,最好不要有這種想法,但退一步說,假如你實在不能利他,那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應該對別人好一點,這樣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記得有一次乘飛機,我旁邊坐了個年輕人,看起來很有才華,他是一個企業的總經理,平時不信佛教,但我們聊起來還是有共同語言。他說:“應該要做好人,多幫助別人。實際上企業若想成功,一定要幫助周圍的人,這樣才有空間生存下去。假如我一味地顧著自己,別人也是很聰明的,誰都能感覺得到,最后我不會有什么成果?!蔽矣X得他講得挺有道理,點點頭說:“我們佛教也是這樣贊嘆的?!贝_實,不管依止上師也好,依止企業家也好,如果你始終想著自己,別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大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所以,一個人要想自己得利益,暫時幫助別人是很好的竅訣。
上師曾一邊開玩笑一邊說:“我通過多年的生活經驗發現,如今很多人不會做人,每天自私自利地想著自己,這不一定很好。比如有的年輕人喜歡某個人,就把對方束縛得死死的,拼命地占為己有,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而有的人喜歡對方,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幫助他,對方也畢竟是人,最后會接受你的心意。只可惜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尤其是修學佛法時,不知道人格很重要,沒有人格的話,高深莫測的境界不可能生起?!?/p>
以上講了人格要賢善,大家務必應牢記,倘若沒有做好人,做佛是不可能的。想做好人的話,就要在這幾個問題上下功夫。如果你想廣泛了解,則可翻閱《教誨甘露明點》,法王在里面還講了一些寬宏大量、廣聞博學等要求。
丙二、賢善人格之功德:
此乃清凈人規法,三世諸佛方便道,
亦為四攝之精華,諸位弟子切莫忘!
修習賢善人格,是世間清凈的人規法;從出世間而言,也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成佛的方便道;它還是菩薩行持四攝法的精要,諸位弟子切切不可忘記這一殊勝竅訣。
“人規”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昔日藏地佛法特別興盛時,國王松贊干布對全藏人民規定了“人規十六條”,有很多做人的行為規范,比如敬信三寶、修行正法、孝敬父母、心性正直、心量寬宏等等。具有賢善人格,不僅是世規,而且也是佛規,它是三世諸佛成佛的方便道,無論是哪一尊佛,因地時都會做好人,一個壞人不要說成佛,連菩薩、阿羅漢也無法成就。
平時也可以看出,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不說他的出世間修證,僅僅是人格魅力,也特別吸引人。我一生中依止過很多善知識,他們的言行舉止遠遠超出我們想象,凡夫的說話、分別念沒什么好效仿的,可是這些高僧大德,在人格賢善的基礎上,擁有不共的出世間境界。所以六祖惠能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比绻x開了基本的世規,佛法的成就則如空中樓閣。
賢善人格是諸佛成佛的方便道,自利利他不可缺少,同時也是六度四攝中“四攝”的精華。四攝,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菩薩利生的四大行為,這些均要以人格為基礎。如果有了良好的人格,就肯定愿意布施,愿意說愛語,愿意做利他之事,愿意以身作則地攝受眾生。
因而在道歌的最后,法王語重心長地叮囑:對我有信心的弟子們,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千萬千萬不要忘記做好人,倘若人都做不好,其他修行境界如無根之樹,不可能真實生起。
要做一個好人的話,起碼應該隨順別人,不要今天跟這個吵架,明天跟那個打架,即使沒有膽子打架,也天天毀謗別人,跟誰都合不攏;或者對這個生嗔恨心,對那個發惡愿,這些心要統統斷掉。同時,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不要像有些世間人那樣,說起話來天花亂墜,但私底下完全不是這回事?,F在狡猾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一定要學會正直,若能做到這一點,別人冤枉誤解也好、誹謗詆毀也罷,對自己不會有任何危害,自己始終會像純金一樣發出真實善良的光,不被任何黑暗和違緣所覆蓋。
過去噶當派的很多格西,在攝受弟子之前,首先都要觀察他的人格:如果是壞人,則不予攝受、不給傳法;如果是好人,雖然比較愚笨,但認為可以教得出來。因此,人愚笨不要緊,關鍵是人要好。所謂的人好,并不是相貌莊嚴、聲音悅耳、舉止高雅,而是心一定要善良。做了好人以后,再談佛法才有希望。所以作為佛教徒,團體與團體之間不要勾心斗角,人與人之間也不要爭執不息,否則會讓不信佛的人譏笑:“你看,佛教徒完全口是心非,每天說得那么好,卻做得那么糟糕!”但如果僧團里彼此和睦相處,一切都很和合,別人也會見而生信的。
慈誠羅珠和我曾碰到一位著名的藏族博士,他特別羨慕我們學院:“你們學院人多,是一大特征;戒律清凈,也是一大特征;但還有個最大的特征,就是你們彼此間心性和善,沒有什么矛盾,這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我們單位才十幾個人,就有五六個人的關系不好?!钡拇_,這么多的僧眾和合團結,完全是法王如意寶的加持。雖然從小的方面看,人與人之間有一點意見不和是難免的,不要說我們,即便是佛陀身邊的僧團,有些比丘或比丘尼也很復雜,律藏中經常講到一些公案,但整體上看,我們還是很和合的。因此,我非常希望,不管是顯宗、密宗的四眾弟子,跟信佛或不信佛的人接觸時,應該有種和諧團結的氣氛,這也是人格賢善的一個表現。
概而言之,法王在論中講了,顯宗密宗的無二智慧依靠菩提心而來,菩提心依靠出離心,出離心又依靠賢善人格。這四個要訣是八萬四千法門理論與修行相結合的智慧總結,大家一定要牢牢地記在心里。
甲三(末義)分二:一、回向;二、造論之事。
乙一、回向:
以此善根愿諸眾,超越輪回之深淵,
令諸心子皆歡喜,往生西方極樂剎。
以此造論善根,回向一切老母有情,愿其超越六道輪回的恐怖深淵。同時,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要義攝于上述四種竅訣中,愿對法王和佛教有信心的心子生起極大歡喜。并愿一切有緣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獲得無上的安樂,將來利益無量眾生。
在茫茫無邊的輪回苦海中,我們能遇到這樣如意寶般的竅訣,實在是極大福分,對此應生歡喜心。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歡喜心?有的話,說明你對佛法還是有信心;如果什么歡喜心都沒有,覺得:“《勝利道歌》兩節課終于講完了,講完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再廣講了。趕緊下課吧,我想馬上回去吃東西、睡覺,等一會兒該吃什么好呢……”那說明你沒有太大收獲。
乙二、造論之事:
第十七勝生周丙子年,我等師徒遣除內外密諸違緣,阿旺羅珠宗美于慶祝勝利之吉日,近五千僧人中,即性而唱,善哉!
藏歷以六十年為一周期,其紀年從公元1027年算起,法王如意寶造《勝利道歌》時是第十七勝生周丙子年,也就是公元1996年9月21日。前面也講了,當時法王遣除內外密一切違緣回到學院后,與所有的弟子歡聚一堂,學院還專門開了金剛娛樂法會,表演法王生病的整個經歷,包括唱了仲敦巴、麥彭仁波切等尊者加持法王的一些道歌。去年我看到了這卷錄像帶,但畫面比較模糊,距今已經十多年了。“阿旺羅珠宗美”,是上師如意寶的法名,那時學院規模沒有現在這么大,上師在近五千名僧人中即性唱出此《勝利道歌》。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愿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