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與蘇軾一起體驗孤獨,學會成長
? ? ? ? ? ?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學設計
? ? ? ? ? ? 青水九年制學校? ? ? ? ? ?趙晨晨
? ? ? ?一、教學目標
? ? ? ?1、朗讀詞作,初步感知內容。
? ? ? ?2、通過品詞煉字,體會作者的情感。
? ? ? ?3、聯讀《記承天寺夜游》,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感受作者樂觀豁達的胸懷。
? ? ? ?二、教學重點、難點
? ? ? ?1、重點:通過品詞煉字,體會作者的情感。
? ? ? ?2、難點:聯讀《記承天寺夜游》,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感受作者樂觀豁達的胸懷。
? ? ? ? 三、教學方法:
? ? ? ?1、朗讀法。通過朗讀感知內容,以讀帶品,以讀促品。
? ? ? ?2、講授法。在學生不理解或偏頗處,進行講解或糾偏。
? ? ? ?3、討論法。在充分的自足學習基礎上合作探究,體會詞作的情感及其變化。
? ? ? ?四、教學過程
? ? ? ?(一)導入
? ? ? ?林語堂說:“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卻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今天,我們走進《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起去感受曠達詞人蘇軾的孤獨。
? ? ? ?(二)解題
? ? ? ?結合注釋一,看看題目,你能從中讀出哪些信息?
? ? ? ?【預設】“黃州”“定慧院”交代地點;
???????“寓居”此處意為“寄居他鄉的官員”
?????????詞牌名——卜算子
?????????題目——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 ? ?(三)感知
? ? ? ?朗讀詞作,請用自己的語言把你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請用“通過這幅畫,我看到了???????????”的句式回答。
? ? ? ?【預設】通過這幅畫,我們看到了夜色蒼茫,冷月殘輝,幽人獨行,孤鴻縹緲;通過這幅畫,我們看到了孤鴻驚悸起飛,頻頻回頭,心懷幽恨,撿盡寒枝卻又獨宿荒冷沙洲。
? ? ? ? ? ? (四)品讀
? ? ? ? ? ? 請同學們結合注釋再讀兩次,你還能讀出什么感情?要結合具體詞句分析。
?????提示:
? ? ? ? ? ? 讀上闕,讀出凄清、孤寂的感覺。
? ? ? ? ? ? 第三句要讀出問句的語氣“誰見幽人獨往來?”;幽人在月夜獨自徘徊,詞人在慢慢地走,我們也要慢慢地讀,再讀第四句“縹緲孤鴻影”
? ? ? ? ? 【預設】
? ? ? ? 下闕:詞語:驚起—害怕;恨—幽恨;不肯—堅守;
? ? ? ? ? ? ? ? ? ? 無人省—無奈、孤獨;寒枝、沙洲
? ? ? ? ? 情感:幽恨孤獨、孤高自許
? ? ? ?【小結】通過品析詞句,我們體會了詞人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這首詞對月夜景物的描寫,營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圍,詞人以幽人自稱,以孤鴻為喻,表現出幽恨孤獨而又孤高自許的情感。
? ? ? ? (五)聯讀
? ? ? ?蘇軾慘遭貶謫,他是否就此沉淪?回顧《記承天寺夜游》,依舊在被貶之地黃州,蘇軾的心境有何變化?你是如何看待?
? ? ? ?(請同學們瀏覽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興—自嘲。齊讀。)
? ? ? 【背景鏈接】
? ? ? ?烏臺詩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獄。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與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見不合,出補外官。他看到當時地方官吏執行新法,擾民,心中不滿,任杭州通判后寫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諷的詩,因而激怒新黨。被構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獄一百三十天。而且牽連甚廣,蘇軾的友朋故舊被連累處罰的達二十二人。蘇軾在獄時自度必死,曾作詩與蘇轍訣別。
? ? ? ? ?被貶黃州。元豐三年,蘇軾被貶黃州,亦因罪廢之余,灰心杜口,謝絕交往。由于牽連甚廣,這時,“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彼此音訊盡絕,蘇軾不能不深懷幽居離索的內心隱衷。元豐五年,他寫下《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詞以“幽人”自稱,就反映了他在這種特定環境下的處境與心情。初至黃州,一家二十多口人生活有問題,內心深處幽獨與寂寞借物(孤鴻)來表達。
? ? ? ? (請同學們瀏覽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興—自嘲)
? ? ? ?【小結】沒有誰的人生能一帆風順,每一場暴風雨都是一種修煉,一種成長。多少次艱辛的求索,多少次噙淚的跌倒與爬起,都如同花開花落一般,為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礎。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熠熠生輝的圓月,不懼孤獨,追夢前行。
? ? ? ? ?推薦閱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 ? ? ?附:板書設計
? ? ? ? ? ? ? ? ?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 ? ? ? ? ? ? ? ? 孤獨幽恨——樂觀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