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10年的舊作首發。
目次
引子: 《2012》和《阿凡達》
環境
[利] or "利"
標準1. 感覺(感性)&理性的中心 = "自我" or 環境
標準2. 目標/動機=當前能力之外的需求 or NOT
標準3. 方法=破壞/無償占有 環境/他人的正當[利益] or 管理需求/提高能力
大環境的"假說": 測試場
小結
引子
最近公映的美國大片里,想必令大家都印象深刻的,就要數《2012》和《阿凡達》了。
兩者確實給人以一定的震撼,而且有正面的、有積極意義的震撼 在里面。除了驚嘆人類的電腦科技、已經能達到如此高超、逼真之外,不難發現、這兩部片子有一個共通的主題,那就是 —— 環境。
環境
環境問題刻不容緩,已經有島國在今年即將消失。
其實、并不只是生態意義上的環境;而是更一般意義上的、我們每天所身處的環境、就都同樣在被我們自己破壞著。
根本原因很簡單,
歸根結底,就是一些人的心出了不可自控的問題、偏離了真正的合理標準太遠了,才會做出不惜破壞自身所處的大環境的事情;而"生態環境" 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利] or "利"
那么,有沒有人是 有意去破壞環境,單單以破壞環境、比如說破壞森林、掠奪他人、為目標/動機的?—— 沒有,
人,都是為了別的目標,"有意無意"地去"順便"做了破壞環境、破壞他人的事的。
什么目標呢?—— 很簡單、他/她心目中的"利益"。
而這個利益、是需要帶上雙引號的,將它與合乎道理的[利益]以示區別。
那么 你說“合乎道理”、我說“不合乎道理”,他還說“立場不同、無所謂合理不合理”,到底有沒有什么判斷標準呢?—— 當然有。
標準1. 感覺(感性)&理性的中心 = "自我" or 環境
中國自古有[道]這個概念。
真正的道的含義,其實指的就是最終會不會破壞到環境、破壞到大局,連對從中獲取很多、自身賴以生存的大環境都要破壞?長期下來弄到害人害己、系統顛覆,這就不符合于道——用現代語言來講,就是不合乎道理、不合理。而人能不能認識、進而遵守這個道,那就是德。
因此,判斷合理不合理的 第1個標準,就是去年我就已經交流過的——你每天、每一分每一秒,用來思考問題、選擇取舍、決定行動的基點/中心點,究竟是基于你的"自我"、還是環境?!
當然,這里的"自我",同樣是帶上了雙引號的,指的是不合乎道理的那一部分。
很多人跟隨錯誤的文化時間久了、真的就會誤以為: 要我為環境、那就是"做雷鋒"了、那就會損害到自己了。
可其實呢? 兩者根本就并不矛盾—— 所要求你最低限做到的、僅僅只是不要去追求與環境/他人的正當[利益]有沖突的那部分“利”,并沒說要你去犧牲、損害到除此之外的[自己]。
而之所以有些人會認為“自我和環境/他人的正當利益之間就是會發生矛盾”,其實是與當前的能力有關的,這個后面馬上說到。
必須注意的一點,人的(打引號的)那個"自我"如果熾熱起來,它真的是可以直接接管真正的那個[你] 來思考一切、說一切、做一切的,
因為按照它的"道"、你得到了很多額外的"利益",這很容易使意志不堅定的人 產生一種混淆——它"就是"你。
在這種"自我"的鼓動下,有些人,把單純的砍林毀田賣地賣錢、都可以自欺欺人地說是“為了集體謀福利”—— 而事實上卻只是“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標準2. 目標/動機=當前能力之外的需求 or NOT
判斷合理與否的 第2個標準,就涉及到我剛才說到的關鍵詞: 能力——
你這么想、或這么做的目標/動機,是不是定位在了一個當前能力之外的需求上?
注意,這個能力包括了當前的解決能力與承受能力,同時,也不單單是從個人層面看的能力、還包括從環境層面去看的能力。
以《阿凡達》中的情景為例,采礦公司的需求是什么? 礦產,更根本的需求是能源。
那么,是地球母親很吝嗇、沒有給我們礦產、能源么? 不是;是我們自己索取得太厲害,只索取來滿足我們自己的、甚至是一些并不必要的"需求",
卻甚至都"無暇"看一看、被抽取的一方——地球 這樣能不能承受? 沒看一看(或者只是象征性地看一看)一直被無償占有的、地球的[需求],這樣、怎么可能平衡?
把地球耗干了都不知反省,又繼續懷揣貪欲、把魔爪伸向了美麗的潘多拉星,
當他們把大量的"先進武器"、傾瀉在神樹上,看著原本充滿生命活力的巨樹轟然倒下時,他們有沒有想過、或是顧忌過、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納美人是不是承受得住?
“納美人沒有什么欲望,沒有什么東西是他們想要的,所以交易做不成、仁至義盡了、只好用武力搶奪”—— 虧他們說得出口
人因為不正/邪、把不合理的"好處"當成了"自己",就會迷失、就會變蠢到是非顛倒、責任不明的地步;而解救他們的藥、恰恰就在他們描述納美人的那段話里——輕易不要動能力之外的需求。
魔的邏輯,能在短期之內暴漲出力量,但真正要放長遠比較,還是要及時回歸神的道才有可能
標準3. 方法=破壞/無償占有 環境/他人的正當[利益] or 管理需求/提高能力
判斷究竟合理不合理的 最后一個(第3個)標準,就是看——
所實施的方法/手段、以及最重要的——所帶來的影響。
首先,就是必須得自己做好“需求管理”,把并非關鍵路徑上的、非必要的需求、嚴格地降低優先度、控制比例;能力有限、需求層出不窮、反而只會破壞平衡、搞砸事情;
從家庭、企業、國家來說,都是如此。
緊接著真正應該進入焦點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著力于提高我們自己的能力。基于能力、定位需求,基于新的需求、調整能力,包括提高熟練程度、設計機制/流程。
其實,有一部分能力的提升,可以說就應該落實到一般容易被忽視遺漏的——維護環境層面的承受能力——這一[需求]上。
例如,有一些造紙企業,已經著力于將一部分資金用于植樹造林,力圖在消耗生態資源的同時、恢復生態資源。
現在的一次性筷子,則是改用了可再生性極強的竹子;
只要站對到公正的基點/立場、把需求考慮全面、動一動腦子,其實往往就能有兩全其美的方法的。
怕只怕有些人就是“忙”到認為基本的理性思考步驟都可以省略,選擇了最不該采用的方法——直接去破壞/無償占有 環境/他人的正當[利益]。這種"道"的普及結果,最終就必是害人害己。
如果人們的心,都是基于公理上的,那兩個人即使素未謀面,他們的[利益]都將是無矛盾的——因為他們都懂得不要抱有、超出能力 或 需要去采用影響到環境/他人正當利益的方法來達到的"需求";
甚至 地球采礦公司 和 潘多拉星人 之間,都將能夠和平共處;相信如果真的是地球遭遇到了必要的、能源緊缺的需求,熱愛和平美好的潘多拉星人 一定會慷慨地予以能力范圍之內的相助。
(本文解剖長期的、核心級的合理標準,及其相關元素。會影響到這些元素落實的因素很多,約束這些因素(的機制建立)、首要的則還是人文共識推進,不展開)
追逐超出能力的欲望,又不擇方法,這就是激進;因此有一句話說得很對——“我們走得太快,靈魂都跟不上了”。
大環境的"假說": 測試場
[現場可切]
看完了電影,我們回到地球;呼吸著沉積了一天的廢氣、回到被"按住揭下一層皮"買的商品房、給寶寶沖一瓶澳門帶回的無毒奶粉、期待著又一天的"利益"之爭、這日子過的真是…沒話說,
我們很多人其實就已經是 被迫著在過這種超出承受能力的生活,
這當中不單單是個人能力夠不夠的問題,還有大環境中的各種躁動、綜合沖擊下所造成的"能力不夠"問題。而這些躁動中、是不是包括由你的不合理、所始發造成的一份在內呢?
[現場可切]
從二三線城市到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動,其實就類似在一線城市的人選擇到國外做初代移民一樣;并非人人都能勝任。由于缺乏各方面基礎,初期必然要面臨很大“需求超出能力”的壓力;由此會伴隨一系列問題。
對于在當今這樣的大環境下,想要為善、卻感覺無望而難以堅持的人;我想借此晝禮之機,提供一個"假說":
這個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簡單地,還是借一部電影為引子 ——《Matrix》(黑客帝國),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其中其實已經暗示著一種世界觀?
"矩陣"、這樣一臺超級電腦,控制著所有人的所有思維、感覺,而真正的人類世界、其實早在對抗AI的世界大戰中毀滅到無法生存;
關鍵的是,人一直所信以為真的“世界”,其實、居然是一個極為逼真的夢境,虛擬世界。
我不知道,沃卓斯基兄弟把超級電腦作為虛擬世界的載體,算不算是受了中國的神秘古文化、《易經》八卦的啟發(注: 八卦如果只用來算命,那只是[術],不是[道]),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二爻),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乃至于萬物”,符合于超級計算機“二進制、生萬物”的假說..
順便,沃卓斯基兄弟(2016年補:已是姐妹了)還是另一部神作《云圖》的編劇導演制片人。
無獨有偶的,《阿凡達》里、也表述了一種人可以通過精神溝通的方式、在睡夢中控制另一實體來行動的假說。
其實即使以目前的科技,人通過腦電信號控制數字電路信號的實驗 也已經有了成果。
綜合起來,是不是大有“夢里不知身是客”(莊周夢蝶)的味道。
當然在更“專業于非現實幾千年”的宗教界版本中(當然也就不可能出現超級電腦這種新生事物),則是不約而同地有“天堂、煉獄、地獄”的劃分,其中“煉獄”、都指的就是人間。
真正關鍵的是,盡管宗教的訓示早就存在,但是縱觀人類紀元后兩千年的歷史,似乎從來就沒覺得惡的得到過什么懲戒,人類的歷史看上去就是強者、而非正者為王,這究竟又是為什么?
我不知道、也不需知道精神/靈魂控制實體的真正機制是什么,
可以確信的是,如果這個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 確實是由超越人的生命所安置的,那么一定是有其目標。
而這個目標,很可能,就是——[測試]。需要測試什么呢? 測試一個生命,在并沒有其他更高級生命他律的情況之下,能不能自律,自律到符合道理的程度。
時間關系,這個子命題已無法展開細說。
我希望這個假說不會被"有意無意"地曲解成"消極"——他恰恰要求的是你的積極,在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里,除了創造出維持自身生計的價值,更還要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人],始終、都能把這個作為基本前提。
有能力時、更去正面影響身邊的其他人。即使只有人自己,這都具有現實意義。
現在可能已經不用怕什么不理解, 因為這個大環境,如果不是由更高級生命維護著的,那他反而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自己來善待、及時維護了,已經是到了這樣的時候了。
小結
- 環境問題、刻不容緩,不過、生態環境問題也只是問題的一部分,真正的癥結、只在于人心
- 帶引號的"利" 與 帶方括號的真正合理的[利],是有3個區分標準的,分別是:
1.你每時每刻的直覺、你的思考所基于的中心,究竟是(帶引號的那個)"自我" 還是 環境
2.你的目標/動機,是不是定位在了一個當前能力之外的需求上?
3.所實施的方法/手段、以及最重要的——所帶來的影響是怎樣的?
是首先去管理需求/提高能力了、還是選擇 破壞/無償占有 環境/他人的正當[利益]。 - 對于大環境的一個"假設"
作為結束,引用在10年之前、我在KMS論壇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話:“如果思想可以接駁,世界將會怎樣”,
很高興 這句話終于在《阿凡達》中 能夠得到了體現~(通過頭發/觸手的連接、完成思想的交流)
我今天所能夠交流的,就這么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