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殺貓,多字殺馬特。
昨天樹豐老師給我發了他自己和另一個隊友關于碎碎念的看法,簡單來說就是我手寫我心。想到哪寫到哪,在這里,我就是君王,指哪打哪。這不是在寫工作總結,不是寫公司的銷售文案,不是給暗戀的姑娘寫情書。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單純為了寫而寫,好,開始干活吧。
從辭職到現在也一個月了,中間參加了一些線下活動,還去了一些地方逛,然后就一直待在家。現在的想法就是,找工作。接下來把找工作來當做一個項目來做吧,可以用之前參加過的寫下來訓練營來做。在沒有辭職之前,我很討厭當時的工作,那時候的期待是去周游世界,然后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就是好好享受不工作的感覺,當時認為這樣肯定非常棒。到了辭職后,自己一個人去了北京、威海、上海、西塘、蘇州、南京、杭州,那時候最大的感覺是孤獨和累。然后,回家一直待到現在,發現自己在家也并沒有什么產出,每天的學習時間還是不夠,鍛煉身體還沒以前上班的時候多,這就是一種自我放縱了。到了這里,我也才慢慢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了。這點啟發也是在一個零基礎學編程的課程里聽到的。那位講課的老師主題是講如何零基礎學編程,實際上,講的是如何開始一個新領域的學習,其中有個套路叫“高頻小套路”。簡單來說就是進入新領域不要從基礎知識開始扎扎實實開始,找一點可以馬上開始的做起,讓自己先有成就感,這樣就能驅動你一直做下去。沒錯,我當初學英語也是這樣,在每次考試都能進步1到2分的驅動力下,在同學們羨慕的眼神中,在老師的夸獎下,每天背錯題、背文章,每次發現一個新的不認識的單詞,那都是特別有動力的。好了,我就是知道我需要成就感,那么,問題來了,如何獲得成就感。
寫到這里,突然發現寫得還蠻過癮的,老司機剎不住車啦。繼續。剛剛寫到繼續,然后句號,是不是很反作文課常識?沒事,我喜歡。沒事,沒人管。這種意識流寫法此刻就讓我有了成就感,有種自我對話的快感,突然感覺這個天黑寫作團的報名費挺值的。這里想對學習文案的同學們說個建議吧,這個建議是,什么都不管,先寫起來,一天一篇。推廣到別的地方也是,什么都不管,先上手,先做你能做的事情,尋找成就感。別讓自己陷入一個叫“從入門到放棄”的坑。
這里也讓我意識了自己對于寫作的兩個誤區。一個是以前以為寫作是專門留給作家的,一個是一定要自己準備好了再寫。來破誤區。第一個,比如就這樣寫碎碎念,你會覺得特別爽。尤其是我這種有非常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身邊沒有人可以有耐心聽我扯淡以及自己屬于慢熱型選手,那么,這里寫下來的自我對話就非常棒了。這種事情可以在任何時候做的,這里有自由啊,對,自由。第二個,總是想準備好了再寫,準備好了害死貓。等我準備好了再娶妹子的時候,妹子已經二胎了,攤手。等我準備好了再開通微信個人號的時候,微信公眾號都泛濫了。沒有人會等我的,沒有機會會等我的,沒有100塊錢掉在大街上等我去撿的。
完了,真的停不下來了。那就只好繼續吧。看看今天能寫多少字?要不就一直寫到12點去吃飯才停下來吧。這里預測下,5000字吧。今天天氣還不錯,終于不下雨了,我要去曬太陽。記得,大一踢球骨折在家,家里幾乎曬不到太陽,那時候,拄著拐杖,在家追太陽,而我不是夸父。我一直在追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我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從大概高中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身邊的父母給出的答案,我不認可。現在,我還在找這個答案,這不是吃飽了撐的,當然,真要是餓著肚子,我也沒空去思考這個問題了。有時候,自己會比較恐慌。恐慌一般大部分來源于比較。比如,同學收入高出自己一大截,同學結婚生子,朋友買房買車,哥們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大的突破、影響力。如果是陌生人,那么,我反而不會覺得恐慌。比如,馬云又多賺了多少個億,who care?當然,比較看到的落差帶來的壓力也是有積極作用的看,豎子成名,我也可以,小宇宙瞬間能爆發了。
感覺寫了太長的一段,我要是不換一段的話,感覺有點怪怪的,其實,這里也沒有閱卷老師啊。這里讓我想到,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面有個老人出獄了在一家超市工作,每次上廁所之前都要向主管報告,不報告尿不出。我現在就是寫太長,不分段,寫不出。臥槽,這是病,得治。好了,繼續吧。突然感覺自己他媽的就是一個話癆啊。再次感謝樹豐老師的活動以及碎碎念的提醒,上次他寫了碎碎念的文章,壓根沒打開看,我以為里面寫的東西是在扯淡,哈哈。這里想到,也許,自己的這種我以為已經錯過了很多東西。自己為什么在現在的球隊踢球會比較不開心呢,或者說,很多時候都不愿意踢了。本來我就是非常喜歡踢球的,但是呢,這個球隊里,由于自己的水平差,經常在出錯后,會被隊長、隊友說這里不對、那里不對。我想,他們的出發點是好了,在給我提醒。但是,效果是我在比賽的時候越踢越緊張,接到球的第一反應不是想如何處理最好,是傳還是帶。第一反應都是:尼瑪,千萬不要犯錯,一犯錯隊長又要罵人,又要丟臉了,又要給坑隊友了。所以呢,結果是往往是大腳就直接處理球,表面看我沒有犯錯,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球權的控制。感覺心理素質不好的國足后衛也是這樣的呢,后衛拿球不是找最合適的出球點,而是趕緊把球踢得遠遠得,只要自己不犯錯就好,或者,把錯誤留給隊友吧。別的地方也是,比如工作。工作只求不犯錯,只做上級交代好的事情,那么,能力如何增長?視野如何開拓?之前在銀行工作,我的想法就是這里的視野會很狹窄。我沒想到的是,在任何一個行業,不去自己主動關注外界的發展,那么,眼界都是一樣狹窄的。我的結論就是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是要自己主動去尋找信息、去學習的。文章寫完去剪個頭發,依然是自己喜歡的子彈頭。這里想到,自己總是喜歡在外表表現出自信、牛逼、不可侵犯的特征。其實,尼瑪,內心還是小孩。以前,前任女友會說我心理不成熟,我也漸漸發現了,那時候,我會著急,完了,這戀愛談不下去了,這樣在社會中估計會會很吃虧。現在,對于心理不成熟的事情,我不是很在乎了。內心滄桑得跟大叔一樣真的好么?現在不成熟的內心,我會去嘗試做很多事情,我要尋找三觀一致的妹紙談戀愛。大叔只想找個適合過日子的。那樣的湊合過日子的表面上看,是非常合理合法,非常政治正確,非常風平浪靜的。那么,問題來了,那是愛情嗎?也許愛情對大叔來說,本來就不是剛需或者必需。這樣的情況,對我來說,不可接受。如果,哪一天,我接受了,我就是大叔了。又讓我想到,現在的我已經不會在地上玩泥巴,不會喜歡下雨天故意不打傘淋雨玩了。這些都是孩童時期喜歡干的事情啊,現在為什么不想干了?因為老了,因為成熟了。
抱歉,我又犯了上廁所要向上級打報告的毛病了。碎碎念是一種自我對話,外面陽光明媚,我在電腦前隨意寫這些東西,還有無限量的西湖龍井供應。這樣非常棒,我決定寫完單獨發給樹豐老師,再給他一個紅包,表示感謝。這位大神早上5點起來這樣寫東西已經干了8年了,8年前我在干嘛?我算算。那時候剛剛上高三在刷題呀,臥槽。這里讓我想到一句話,要永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美好的事物,你沒有看到,那是因為你瞎或者你還沒有遇到。想想那些職業寫手挺不容易的,寫東西要考慮各種因素,寫出來大家喜不喜歡看,能不能寫這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不予顯示”的題材。以前自己寫東西也是一直瞻前顧后,寫得不好被大神嘲笑怎么辦,領導看到我的言論偏激怎么辦。還好,現在沒有領導了。父母看到我寫的東西,發現我的秘密怎么辦。沒事,簡書爸媽沒有關注我,我也不發到公眾號去。來回憶一下我自己曾經因為寫東西讓自己獲得成就感的事情吧。第一個是小學寫作文被老師當做范文在全班讀的時候,感覺非常棒,記得那時候經常為了讓老師念出來讓同學們聽得過癮,還故意加入各種段子,原來,我曾經小學就有段子手的潛質了。第二個是大學參加創業比賽,那時候我一個人在宿舍寫方案,由于當時在2013年發現了公眾賬號特別牛逼,抱著我發現了一個好東西,你們都不知道的心態去炫耀。那天的方案在蹩腳的宿舍,從晚上10點開始寫到了早上4點。7點起來,去打印店打印,把方案交給帶隊的班主任,班主任當時都驚呆了,小伙子竟然一夜自己搞定方案。然后,是當時商學院唯一獲救的作品,爽。第三次是2013年大三暑假在郵儲銀行實習,結束后寫的實習總結,從營業部主任到行長,到大神秋葉大叔都點贊,再到征服朋友圈。后來,也是憑借這份總結在2014年畢業失業后以一個非金融專業的背景,忽悠進了九江銀行。當然,當時考上了銀行還是特別高興的,畢竟大家都說銀行工作好、工資高、還好找對象。第四次是2016年3月參加寫下來訓練營的活動,頭幾次寫的非常痛苦,后來不一樣了,越寫也是越過癮的,從此淪為了幸福進化俱樂部的腦殘粉。第五次應該算是2016年3月,寫了《那些年,我參加的社群》,發到朋友圈,當時也是引爆朋友圈了,畢竟生活的圈子里認識的人沒人花1w多進各種各種看起來不知道是什么鬼的社群,對了,社群是什么鬼?第六次就是今天了,之前的都不太長久,都是在特定的經歷和場景才能寫出來。現在在社群花的錢更多了,沒有仔細算過,估計已經4w了吧,我得認真寫文章總結這個事,尼瑪,錢不能白花了,丟了我也要聽聽響聲。知識變現的道理我去年就聽過了,還是應了那句話,聽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一生。寫碎碎念也是一種觀自在,自己現在想到的就馬上寫下來。昨天寫文章抱怨的不知道寫什么好就是有點不憋出大招就不想寫的感覺,好了,這樣寫碎碎年,我唯一擔心的就是以后工作了沒那么多時間寫啊。不夸張的說,今天我可以這樣寫一天。如果,每天都能有一個小時,自己隨便寫什么,那么,我也是很幸福的呀。記得半年前自己開始實踐自我管理的時候,我也規定了自己每天寫一篇文章,后來就沒有后來了。中間也有寫東西帶來的快樂,但是,自己還是給自己較勁,不知寫什么,那么,干脆,就不寫了吧,就這樣和自己達成了和解。好了,想到了比特幣了。能看到這里的人,作為你耐心看到這里的福利吧,來給你科普下什么是比特幣。反正,你以后都要知道的,可能是3年、5年后。現在這里知道了,以后再聽說可以拿出來裝逼,我5年前就知道比特幣了。好了,我不裝逼了,上干貨。從我接觸比特幣之后,我就總是向身邊關系比較近的人比如同事、好基友安利比特幣。乃至于,有的朋友以為我被某微商集團洗腦了。乃至于,我后來就再也不向不熟的人談比特幣了。如果,我沒有和你說起過比特幣,那么,說明我們的關系一般咯。既然,都耐心看到這里了,我就來發點小福利吧。我是2015年10月接觸比特幣的,當時的價格大概是2600元一枚,截止今天2016年11月2日,比特幣的價格是5000元。幾乎翻倍了呀。如果,你要問我,現在買了以后會不會到1萬還是會跌到1000塊。其實,這個答案我也很想知道啊,我又不是神,摳鼻。要是去年把房子賣了,換成比特幣,到今天家里就有兩套房了呀,我去,不敢想啊。數字貨幣的投資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只是,我搜索了很多關于比特幣的內容后,我中間是越來越興奮的,感覺發現了新大陸。感興趣的可以來找我詳聊呀,反正微信語音又不收費。自己想去了解的就建議去維基百科搜吧,那個比較全面,國內的網站也有大量內容,當然,質量參差不齊。你要說維基百科上不了,那也找我私聊吧,因為該內容因相關法律法規限制不予顯示呀。對于比特幣,我還是看好的,未來能到什么樣的價格我不知道,當然,我也希望越高越好呀。只是,這東西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或許,好字都不夠我來形容的。從在銀行工作的經驗來看,現在的貨幣系統簡直弱爆了。對了,我的個人公眾號“聞墨書香”,這里有篇之前寫的文章《比特幣是什么鬼》,感興趣可以自行去找,反正文章不多翻翻歷史消息很快就能找到了。除了比特幣,還有以太坊、DGD、SC、1ST、Zcash等大量的區塊鏈資產值得投資,很多都是動不動翻很多倍的,這個在目前很多見的投資利潤了。當時,這個目前也是屬于法律灰色地帶,法律不保護也不打擊,出了問題法律不管的,聽起來怕怕的。你在銀行、或者P2P公司,個人資產出了問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還是可以來管管的。區塊鏈方面,出了事情自己承擔的,比如交易所跑路、比如被盜幣、比如暴跌80%。李笑來對比特幣有個定義:用技術手段保護人類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好了,寫到這里肚子餓了。
自己有個毛病是想得多,做得少。腦海里總是會有很多想法,但是,自己總是會拖延不去做。今天看到了科學家種太陽的文章,關于人類教育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問題。基礎教育是知道,高等教育是知道如何知道。漸漸的會有感覺,比如,在前幾天看電影《驢得水》,對于里面的銅匠不肯照相,因為怕會短命,其他幾個老師在嘲笑銅匠愚昧。同樣的,在有更高認知水平的人看來,我一樣是愚昧的,現在的我看過去的我永遠都是愚昧的。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讀高中開始知道的。可是,一直都沒去真的理解到底什么是知行合一。比如,樹豐老師前幾天就在寫文章為碎碎念正名,我知道嗎?知道啊,我在微信群看到了,我不瞎呀。可是,我行動了嗎?沒有啊,那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呢?這里有點后悔沒有去考研,當時對考研的認識就是多讀倆年書可以更容易找工作。上次在杭州見了一個在讀研的校友,感覺有非常大的變化了。本科的時候,大家都是比較屌絲的,看不出什么差別。現在,在和他交流的時候,我就發現,他的思考模式不一樣、思維不一樣了。當我就某一時間去問他怎么看的時候,他不會馬上給出結論。他會考慮我說的是不是真實的,有沒有個人偏見等,以及如何論證。對照我曾經大一時候進去傳銷,那里面接觸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人群比較多的是不滿20周歲的孩子和55歲以上的老人,相對中年人比較少。我想一個邏輯嚴謹的人最起碼不是那么容易上當受騙吧。結合當時我是為什么進入了傳銷,這也是推倒出當時我就是很沒腦子,不會獨立思考。
好了,交作業吧,5500字,寫了這么多字,爽。我發現,其實,我是個話癆,攤手。
?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