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拜讀北京四中初二學生張詠言之作《愿你》,或許每個人對未來都憧憬,都向往。但又有幾人可以堅守自己,而不被社會的大染缸而污染。
愿你的世界里天天都是好天氣,即使忘帶了傘也要告訴自己:寶寶今天偏要淋雨!原來驅趕陰霾的太陽是明媚的自己。
正文開頭第二段是對現在自己的評價,我想是我們每個人最初的愿望,可我們有何德何能而堅守?如果一個人的世界每天都會是好心情,那他的世界便是萬里晴空吧,可是相比之下,我更想體會生活百味,去感受生而為人的每一種情緒。去體會世界所有的情感,我想體會痛徹心扉的悲痛,喜極而泣的哭泣,求而不得的落寞,努力奮斗的喜悅……
愿你的成熟不是逼迫,學著笑而不語,學著承認不相信,學著接受不盡人意。我知道,你是一個急性子,但請慢慢來,不著急。
第三段是與自己說不必被迫成熟,自己與時間都不忙,我反而覺得只是個實在的理想主義者,現代的中國又有多少的時間給予年少的我們?我們處在個速食的時代,“速度”“高效”便是與我們的要求,那么這些不都在要求我們的快速成長嗎?所有的快,不只代表直性子,不是毛躁,不是沖動。而是有選擇的成長,有選擇的是自己變得更好,更適應這個社會。
愿你有盔甲也有軟肋,善良得有原則,感性得有底線。對可惡的,就該連本帶利地還回去,兇狠之后別失禮儀:對不起,弄傷了你,可我是個女孩,我必須保護好自己。
愿你不饒點滴,不饒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所有的結果都由自己承擔,沒有理由,沒有借口。
這兩段便是是我有深切的共鳴,善良是基于理性的基礎之上,感性不是沒有底線的象征,對待所有的“壞”,應做到不委曲求全,敢于爭取自己的利益。不饒點滴,不饒自己。確實直擊心靈,現代的人兒,總是有各種的理由拖延癥,懶癌,焦慮癥,這些不都源于對自己的放縱?都說世上有四種人; ①對自己放縱,對他人嚴苛②對自己與他人都嚴苛③對他人放松,對自己嚴苛④對他人與自己都嚴苛。我不想去說我們應怎樣,只想說無論怎樣,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有自己的活法,只愿事過無悔。
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愛。在最糟糕的的那天和注定的人撞個滿懷。也許你正在墜入愛河,但千萬別淹死其中。愛不到的人就別等了,別把尊嚴弄丟后又到處哭泣,找個愿意陪你虛度光陰的一起老去吧。
或許,被愛的人都有恃無恐。我想可以一生努力,但可以不奢求一生被愛。我想,遇到那個對的人,一定是對的時間對的人,這或許便是愛情的制高點,可又有幾人達到了這個制高點?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是每對相愛之人最美的誓言,但卻少有幾人…無論結果如何只想對生命中的每個人所說,感謝你來到我的世界,謝謝你陪我走過一段沿途時光。無論你是什么人,都請不要失去尊嚴,不過分的“自尊”,但絕不失去自尊。有著“識時務”的自尊。與那最對的人去看時光的流逝,看對方從青絲變白首,一定和穿上婚紗是一樣美。但得到也好,失去也罷。做好自己,善待自己,才是最初的,最本質的,一個連自己都不會愛的人,有怎么可能去愛別人與被人愛呢?
愿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不必取悅任何人,也不無故討厭某個人。你總是偷偷在意其他人的眼光,為此苦惱,為此憂愁!其實無所謂的東西不必放在心里,短短幾十年,誰又將和誰永遠在一起,都讓它隨風去吧!
這段話與少年時的我便是理所應當,可是放眼未來也只會說年少天真吧,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是代表不必取悅討好任何人,不是無故討厭任何人,有時,出色的才華不如一個“臉熟”,有時,捷徑是有的,只是取決于我們如何去走捷徑,去分清捷徑的善惡,有善意捷徑不會走的人好像是個呆板的傻子。但是,我們要走的起捷徑,有著堅實的才華,善于扎住機會的頭腦。對呀,人生匆匆十幾年,我們要為自己活得更好。
愿你付出甘之如飴,所得歸于歡喜。有人說你不甘平庸,其實你只是想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只是別忘了偶爾停下來,就當犒勞那努力的自己。
這便是勞逸結合吧,但我想休閑有度,不要過分放過自己,不要在自己人生中任何時間成為只會玩手機而碌碌無為的人。在最好的時光去努力,在最好的時光去奮斗,在最好的時光為未來的自己打下結實的基礎,避免以后的“子欲孝而親不待”的畢生遺憾。
愿你可以走過長長的路,有豐盈的時間發生故事,若沒人陪你顛沛流離,便以夢為馬,隨處而棲。愿你在最無趣的日子仍對世界充滿好奇,撐不住了就去睡一覺,等一等,說不定隨時綻放奇跡。愿你有高跟鞋但穿著平底鞋,愿你一輩子下來心上沒有補丁,愿你的每次流淚都是喜極而泣,愿你筋疲力盡時有樹可倚,愿你學會釋懷后一身輕。
人生匆匆十幾年,正如網上最火的“A4人生”,無論你的身邊有無人陪伴請你一定要愛自己吧,對待這世間所有的事情,不逃避,不排除,請堅信;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溝通不了的事情。愿你可以從簡入繁,又可從繁回簡。不必理會心中補丁與否?誰讓我們體會的是人生,玩的是生活。愿你一生可以痛徹心扉的哭幾次,體會生活的本味,感受生活。愿你可以拿得起放得下,做得到承擔責任,也可以耍的了無賴,愿你可以調節自己,做個聰明人。
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不愿你走出半生仍是少年,唯愿你知世故而不世故。就如:三歲時叫母親為麻麻,覺得你天真無邪;七歲時叫母親為媽咪,覺得你是個孩子;而你二十歲,三十歲還能叫自己的母親為麻麻,媽咪嗎?那是想必是媽媽,因為你已成長,不再依賴家人的羽翼,可以獨自去在這個世界翱翔。
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有早有晚。但我想,既然早晚都要成長,我又何懼早晚,其實,世故又何嘗不是成熟,這確實需要我們不忘初心,但年少的初心是否還配得上現在的你?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的成長,不斷地調整目標,不斷地努力,不斷的奮斗,才是我們應有的最好的模樣!這也只是說說,社會的大染缸又怎么能讓你,出淤泥而不染也,這也便是需要恰當的世故,世故的理所以當,就行索求嫁妝是的,誰能說出不是?只愿你不世故的圓滑,在其位而不謀其政。適當的世故,有利于你,當不要把它當做立世的基礎,這基礎源于不斷努力的自己,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