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游泳,因為人少,遠遠就聽到更衣室里兩個小孩子爭論的聲音。
走近一看,兩個小姑娘都赤裸著小小的身體,梳著齊耳短發。
小的不過5歲,大的也不過7歲。兩人同時扯著一件紅色的泳衣,誰也不肯放手。
妹妹拽著泳衣遲遲不肯放手:“我要穿這件泳衣。”
姐姐理直氣壯地說:“這是我的泳衣,你穿你自己的。”
妹妹不依不饒:“我不管,我就想穿你的。”
姐姐當仁不讓:“你耍賴,這明明就是我的。”
泳衣都快被拽壞了,兩人還是誰也不讓步。
這時孩子們的媽媽過來了,妹妹見到媽媽就哇哇大哭起來,還說是姐姐欺負她。姐姐一臉委屈和無辜。
可妹妹不聽勸,任性地越哭越兇,整個更衣室的目光都被她們娘仨吸引了。
這位媽媽情急之下對姐姐說:“你就讓妹妹穿一下吧,等一下她不想穿了你再換回來,你最懂事了,乖啊。”
能看出姐姐已經委屈得快哭出來,但還是不情愿地把泳衣遞到妹妹面前。
那一刻我仿佛聽見了這個小姑娘內心的哭聲。
因為我太能理解這種內心的委屈,那種不敢表達卻強裝懂事的委屈。
只知道這是在夸自己,也就引以為傲地接受了。
于是,當妹妹跟我搶東西的時候,我忍著委屈,拱手相讓,因為我“懂事”。
當看到心愛的玩具但卻價格不菲,我突然改變心意,擦肩而過,因為我“懂事”。
當小伙伴們叫我放下作業出去玩,我違心說不想去,留在家里寫著無聊的作業,因為我“懂事”。
因為懂事,我不敢爭搶,不能耍性子,不會撒嬌,時刻告訴自己要做大人們眼中“懂事”的孩子。
長大后,我依然秉持著這個原則。
作為“懂事”的女兒,不能遠嫁,因為父母只有我。
作為“懂事”的孩子,不敢發火,還得忍讓一些親戚的無腦行為。
作為“懂事”的同事,不能偷懶,還得完成同事借口回家逃離的重要工作。
可“懂事”真的好嗎?
因為所謂的“懂事”,造就了隱忍的性格,凡事憋在心里不敢表達。
因為所謂的“懂事”,使人變得不爭不搶,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機遇。
因為所謂的“懂事”,習慣于接受不公平,任那些不美好存在眼前。
只覺得這種懂事的樣子,裝得人好累。
我寧愿不再懂事。
? ? ?
露是我的發小,她和我完全不同,經常被說成“不懂事”的野丫頭。
記得小時候,她鐵了心想要一輛五百塊的好孩子腳踏車,要知道在當時五百塊相當于現在的幾千塊。
她父母當然是完全不同意,還說她不懂事,不懂得體諒父母的不易。
我以為這事兒就算過去了,但露愣是軟磨硬泡地得到了那輛車。
還有一次,露的姑姑和弟弟去她家做客,她弟弟看見那輛好孩子單車覺得新奇,就騎著在院子里跑來跑去,結果不小心把車子蹭掉了一大塊漆。
露當時二話沒說,上前就給了弟弟一個大嘴巴子。
頓時院子里就像炸了鍋。多數聲音是指責露的,嫌她不懂得謙讓,不懂事。還有說一個女孩子家動不動就出手打人,沒教養之類的。
因為這件事,露也挨揍了。事后她還幸災樂禍地跟我說,我真該多打他幾下,誰讓他把我最喜歡的車子弄壞的。
后來因為搬家,我們也就少了聯系。
?
4
最后聽說露一個人去了斯里蘭卡,專門為新人拍攝婚紗照。
但她的選擇還是有許多不滿的聲音,說她這么大了還不結婚,還那么任性,一點都不為父母考慮,真是不懂事。
直到去年夏天,我見到了她。她一身灰色的連體褲,配一雙精致的高跟鞋,無論氣質還是談吐都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胖乎乎的她了。
她自信,她耀眼,渾身上下散發著瀟灑的氣息。
那個“不懂事”的她,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業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那個“不懂事”的她,現在生活的城市是世界級的旅行目的地。
因為她從不在乎別人的目光和說法,她只關心自己的內心。
她敢想,敢做,就算背上了不懂事的頭銜,也不給自己內心增加負累。
她從不違心裝做“懂事”的樣子,她不讓自己受委屈。
就算被人說成是沒教養、自私的人,她也無所謂,至少還有自己為自己撐腰。
這個姑娘,并不“懂事”,但卻活得瀟灑自在。
5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懂事”成了衡量一個人教養、品德、心智的標準。
以至于懂事的孩子,總要小心翼翼地面對這個世界,面對周圍的人和事,生怕因為自己的一點想法而惹來眾怒。
宮崎駿動畫電影《龍貓》中,小美媽媽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可每個懂事的孩子都會長大,依舊會讓人心疼。
因為懂事的人,總要裝作很懂事的樣子,時刻緊繃神經,強裝笑顏也要把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
懂事的人,總要壓抑自己的內心,不敢想、不敢說、不敢做,不敢不懂事。
懂事的人,就算傷心到默默掉淚也無人知曉,寧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把真實想法展示給他人。
6
沒有人知道你為懂事付出了多少代價,更無人關心你是否煎熬,是否早已受不了“懂事”的綁架。
而那些看似“不懂事”的人,往往活得更灑脫。
他們敢和不同的聲音抗衡,哪怕來自親人;他們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為從不委屈自己。
楊絳先生說過:“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懂事的人太在乎外在世界的聲音和目光,不停妥協、將就、忍受,最后自己都變得不認識自己了。
所以,別再裝懂事了,太累了。換種活法吧,你的人生不止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