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極其興奮,感覺當一個瘋子實在是妙不可言。閑暇時隨手搜了一下書評,卻發現了鋪天蓋地的嘲諷和挖苦差評,也把我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里撕來扯去,險些真瘋。
網友們是這么說的:
硯小朵:這本書是作者看了量子物理簡史、美劇、日漫之后的意淫,不嚴謹的瞎編亂造成分太重,寫作水平過于隨意(后來發現果然曾是網貼),當故事看是可以的,別當真事兒YY啊,被人揪辮子就拿“這個世界有很多不可解釋的事情”或者“想象力才是關鍵”來當擋箭牌,你是中學生么?總而言之,推薦的人知識面都太磕磣了。
文澤爾:即使書中訪談的內容是真實的,大概也是讀了馮內古特,看過致命id,掃過霍金以及更多科幻科普書及懸疑電影之后瘋掉的人的訪談。或許還包括伊藤潤二的漫畫。因為這本書中沒有任何新的東西,文字也是知音體,獵奇性停留在最低等級,甚至連裝幀、紙張、排版都爾爾,根本找不到任何可讀點。作者在后記中已說有不少是編造,很多是真實案例,預估真實案例也是來自那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而編造的則是那些虛構的國內外作品了。同是國內訪談類作品,畢淑敏和李銀河的要好得多。相當失望,甚至連無聊時都不值得一讀。
他們的評價我表示不做評價,主觀性太強,我也不想跟他們吵架,但是如果以此試圖把我拉回一個理性的正常人的行列那是遠遠不夠的。我百般迷惑,思索再三,始終不甘茍同,但是我終于承認:見識淺薄的一大好處就是容易被震撼。
我還是覺得這本書寫的非常精彩,最可貴之處就是它為我打開了一些全新的思路。他在書中闡述的一些原理和科學知識我是看不明白的,但是所有的不明白都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能完全看懂這個瘋子在說什么,那也太酷了吧?!保捎谶@本書里的一個物理天才瘋子的正太的故事,我還特地去買了一本物理入門的書去讀。除此之外,它為我提供了一些看問題的另外的角度,提出了我從未嘗試去回答的問題。思考這些問題特別費腦子,卻又真的無法反駁和回答,對于普通人來說,這些問題完全都是無解的。雖然精神病人們給我提供的答案看起來都天馬行空,但是我一時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他們竟然天衣無縫。
這里引用咪蒙書評中對這本書中幾個經典故事的概括:
比如一個17歲的正太,屬于物理天才型瘋子,作者為了跟他溝通,試了7次,實在聽不懂他講的專業理論,去圖書館狂啃量子物理書籍、拜會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聽物理講座,惡補一段時間,再請一個量子物理教授當外援,總算爭取到對話機會。結果,剛開口說“物理三維是長寬高”就完蛋了,正太怒斥:物理三維是長度、溫度、數量!長度里面包括長寬高。你還是再回去看書吧!作者認錯啊認錯,坦承自己白癡,好不容易正太懷抱對SB的悲憫,才勉強給他透露了點前沿課題,“跨越時間來看,人類是很長很長的蟲子怪物,從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學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場,延伸到好多地方……”(我個人超愛這個既科幻又哲學的比喻),拽了一大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知識,正太甩下一個結論: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這話怎么看都長了要得諾貝爾獎的模樣,建議讀十遍(笨蛋讀100遍)。
比如一個60多歲的老爺爺,其人生完全就是現實版《飛越瘋人院》或者《K星異客》。他在一家精神病院住了十幾年,被稱為“鎮院之寶”,WHY?他的牛逼在于,能把等外星人老鄉接自己回家的、天天在床上劃船的、埋頭寫小說(沒有紙筆)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瘋子統一到自己的世界,組織他們定時召開主題研討會,談論一些歷史、哲學、社會學的命題,幾個瘋子被他治好,幾個瘋子被他治壞了。他被關進單間,卻跟度假似的,很HIGH地吃飯睡覺看報紙。一般人孤單個一年就要瘋掉,好在他已經瘋了,早就超越時間這么庸俗的層面了。他說,自己之所以這么愉悅,主要是可以經常去“時間的盡頭”玩,接下來又是一堆“黑洞蒸發”“廣義相對論”之類的闡釋,我承認我看不懂,看得懂我還被震撼個屁呀。反正,這位大神的中心思想就是,瞬間就是永恒。
一個喜歡跟石頭說話的瘋子,她認為石頭是高級生命,而石頭根本看不上人類,我們太速生速朽了。就算我們原地站一輩子,它們也看不到,就像我們看不到朝生夕死的某些細菌一樣。換到宋代,她就能貴為藝術家。如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最經典的行為藝術就是見到石頭就瓊瑤附體,大喊哥哥啊,我想死你了,然后撲上去一陣狂親。
好了,剛才我也承認自己見識淺薄了,只是網友單純對于書中寫作方式和知識點的攻擊無法打動我。
如果一個孩子深信世界是果凍,大家就夸他有想象力。
如果一個成人比喻世界是果凍,大家就稱他為哲學家。
如果一個成人假設世界是果凍,大家就稱他為科學家。
如果一個成人創造的世界是果凍,大家就稱他為藝術先鋒。
如果一個成人深信世界是果凍,在古代他可能被稱為宗教先知,在現代就叫精神病患者。
可憐的精神病患,為什么唯獨他進了醫院?
因為哲學比喻和藝術表達不必是絕對真理;宗教先知受限于時代 (《圣經》擱現在也是一傳記);兒童的臆想向來被允許(比如圣誕爺爺、牙仙、美人魚等等);科學假說有其特定的陳述形式且可證實或證偽,簡言之是基于模型的實證(否則弦論的提出者早就進醫院了) 。
而精神病人堅信的理論——只有闡述、無法驗證、消除未知、解釋“一切”——它使探索尚未開始就已經終結。有兩種理論最不可信:漏洞百出的和無懈可擊的。后者即使再完美,也受限于時代、物種、認知、語言等等,而其無懈可擊阻止了探索者去突破這些界限。它唯一的作用是消除人們對未知的不安。停止提問也就停止了思考,停止思考便就不再糾結。
??拢喝祟惐厝粫傤嵉竭@種地步,即不瘋癲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不知道你怎么想?要不要先去看一下這本精神病人訪談,再來跟我分享一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