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記錄生活的片刻,我也想從眼中的景象看到無形的人生。以至于苛刻,好幾天沒更新,我覺得此圖不合心意,便更不愿分享。
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盧梭《社會契約論》
這是盧梭對其所處社會時代人的生存狀況作出的概括性論斷。他一方面原則上肯定了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稟賦和權利,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指出現實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狀態之中,飽受種種奴役。
人處在原則與事實的矛盾之中,究其原因,是因為人不能主宰自己。要獲得自由,人必須與套在人身上的種種枷鎖、不平等相區分、做斗爭。
簡言之,人在社會生活中服從經自己同意的法律,道德生活中聽從良心的呼喚,盧梭稱這樣的人為公民,他認為只有公民才配享有自由。
狗與人生來一樣,只是活命與思考的不一樣。狗戴著有形的頭盔,人卻生活在無形枷鎖,比看得到的更可怕。看得到的至少會掙扎、改變、離開,而無形則貌似被忽略,實際被壓迫喘不過氣。
房貸、車貸、婚姻、工資、壓力、高考、謀生.......
也許你會說,這些枷鎖都是被社會所逼,爸媽讓我們必須去做,家庭必須讓我們承擔責任。
在很久以前的中國,也許沒人會離婚、分手、體驗式婚姻,而今面向世界,開放式的人生有很多種選擇,你可以去挑,在于你內心是否勇敢跳出圍墻,看到紅杏與蔚藍天空。
如果人與機械一般,是工廠的流水線的產品,統一相親、結婚、生娃,為工作忙碌,為生活奔波,我想問:我們活著就是為了生存嗎?人人倡導個性化的生活口號,到頭來,我們都毫無差異,一身軀殼,面孔不同罷了。
最近在看《幸福的方法》,書中提到四種漢堡人生模型,分別是:
忙碌奔波型——現在過得很苦,期待有一天會過上心中理想生活,社會上大約70%都屬于這種類型。如:加班的上班族
享樂主義型——一味吃美味的垃圾食品,當下幾小時過得很快樂,卻不考慮未來身體健康。如:燒烤、追劇
虛無主義型——既不享受當下快樂,也不吃苦奮斗,對生活及未來沒有欲望,猶如行尸走肉。如:失戀
感悟幸福型——樂于享受當下的過程并且對未來有益。如喜歡讀書、吃新鮮水果、鍛煉
這四種類型狀態在我們的每個人都有過,小小的改變來自多做一點快樂與意義并存的事情,這也是感悟幸福型的詮釋。
為什么我們需要做感恩幸福型的漢堡呢?
因為,只要出生,就會有家庭的枷鎖。
因為,只要上學,就會有學校的枷鎖。
因為,只要上班,就會有公司的枷鎖。
而且,國家法律、社會道德都是任何時期存在的隱形不了逾越的枷鎖。
無論富貴子弟,貧苦學生,都不是完全自由的活著。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擠出一些時間,從小習慣做起,做一些快樂有意義的事情呢。
追劇到凌晨的你,為何不花40分鐘閱讀原著小說呢?
玩王者榮耀的你,為何不用30分鐘運動出汗呢?
天天等外賣的你,又為何不花30分鐘買菜做飯呢?
人生枷鎖,既然沒有鑰匙解脫,何不活在當下,眼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