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即將爆發的思秋經濟!

思秋經濟和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系,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在我們看來它其實是借助了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就是因為我們的人力成本低,所以讓我們各個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個非常好的成本結構。可是,今天中國人口的年齡的中位數已經達到了37歲,和美國一樣,而日本是47歲,印度的年齡中位數是27歲,相比來說,以人口紅利的角度,印度正迎來了比中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要大的人口紅利,經濟增長前景非常好,全世界的投資人幾乎都非常看好印度經濟增長的前景,我相信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年齡。但是中國卻進入了人口的負債期,日本卻是更加嚴重的人口負債期。

為什么我們今天要談思秋期呢?思秋期又是誰提出來的呢?他其實是我日本的一位朋友—和田秀樹。

和田秀樹是日本著名的精神心理科的醫生,又是一位作家,同時還是一位電影導演,他推出的這本新書的名字叫做《思秋期》。主題很新穎,內容很有料,而且在日本也是一個大賣80萬冊的爆款。和田秀樹切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痛點,這個痛點是他從一個精神心理科的專家和一個社會學家的角度來談了人進入中年老年后應該如何在心理、生理方面去進行保養、調理和適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大體的市場規律,但凡在日本流行的食物,先是日本后是港臺,最后一定會在中國大陸區域流行。也就是說在日本火爆的概念基本上在1.2年之后就會進入中國。思秋期這個詞其實是從日本的一個詞思春,其實國人也非常熟知,在德國作家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里面有一句話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思秋是我們很陌生的一個概念,但是今天我們有必要去了解這個核心概念。

中國經濟30年的發展依賴的是人口紅利,那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我們可以參照我們的近鄰—日本。日本在20年的發展的停滯期,因為日本已經進入了超少子化的國家。另外還有兩個超少子化的國家,一個是意大利一個是西班牙。毫無疑問都進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中國已經進入了嚴重少子化的國家,和中國為伍的還有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波蘭等國家。年齡的問題卻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負擔。

這個負擔到什么地步呢?

用一個數據來告訴大家,大概是在三年之后,中國的老年人口將會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會達到17%,也就意味著中國將會有幾千萬80多歲的老人,幾個億60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對于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講,它會制造一個巨大的負擔,而且是一個很難逆轉的趨勢。所以我們未來的方向就是人口會越來越老齡化,人力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毫無疑問我們將會是世界第一大的老年大國。我們會不會是世界第一大的人口大國就不一定了,因為印度的人口已經接近中國了。中國的經濟也將告別人口紅利的思春經濟走向養老經濟的思秋經濟。老年人多了,就好比汽車一樣,汽車用到了一定年頭,大批量的就要進行定期的保修,意味著我們的健康、醫療、金融、服務、體檢等一系列的市場將會進入大爆發期。

舉個例子,7年前,2010年中國的健康檢查市場總量大概是2.87億人次,市場規模是400億,但是2014年的時候人數卻達到了4億,市場規模幾乎翻了一倍到了700多億。中國在各個和養老經濟和思秋經濟和銀發浪潮想過的行業都面臨一個巨大的爆發,包括生物醫藥、個性化的醫療定制、基因的醫學等方方面面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好在中國的思秋人群不差錢。2016年GDP是74萬億,但是我們的人民幣存款余額卻是150萬億,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存款是全國GDP的兩倍,這意味著只要服務好,錢是不缺的,市場也是不缺的。


那我們缺什么呢?

我們今天其實缺的是對于思秋經濟一系列產業生態的準備。舉個例子,日本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經濟停滯期當中經濟雖然發展停滯,但是日本人卻沒有停下來。日本近兩期獲得諾貝爾學獎的教授,一個是山中須彌一個是大隅良典,他們獲獎的原因都是因為在養老經濟在生命科學方面的巨大成就,而日本一共17個諾貝爾學獎得主,卻超過一半都是專注在這樣一個領域。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我們還差很多。

有一位我非常熟悉的技術大牛是生命科研方面的專家,在訪談完日本最頂尖的養老技術和養老科學之后得出一個結論,日本人即使停著不干我們恐怕20年也追不上,這樣恐怕有點兒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覺得其實也并不是言過其實。講兩個我親身體驗的例子,我們有一款產品,這款產品叫力二力,它是近畿大學的副校長村岡修教授(一個著名的醫學專家也是藥學專家)花了13年專門研究中國新疆的肉蓯蓉,他把肉蓯蓉用日本的科技去進行高度的提純找到了兩百多種有益物質把它們變成了三個方向的藥物去進行推廣,用13年時間去做一個應用型的產品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有匠心。中國可能有很多的科研人員不見得有這樣大的時間成本的投入去做僅僅是兩到三個產品,這只是其一。其二,在日本的養老當中有一個行業是非常垂直的行業,它只不過是為養老公寓和老年人口去提供老年的配餐服務,這個在日本居然是一個百億級和千億級的大市場。他們可以針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疾病甚至不同的氣候節期去為每一個人去定制他們的養老配餐,做到的個性化的程度定制化的程度和技術化的程度簡直可以說是令人發指,充分體現了日本人在這方面的細致。


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但是我們反過來看目前中國的思秋經濟和養老的市場,我們可能更多在這塊兒都是停留在治病、吃、住、行等方面的基本服務。但是在垂直領域在更加深化的品質化的服務和技術化的服務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空缺,不過好在中國未來銀發浪潮不可阻擋,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其實為中國巨大的創業人群提供了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思考方向,誰將來能夠在思秋經濟的角度上能夠開創出具備品質化、科技化、個性化的市場,我相信他將會成為市場的寵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