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的狀態是忙、盲抑或茫呢?”
這是兩年前一次開會時,前老板問我們的問題,而它,也成了后來我不時問自己的問題。
什么是忙、盲、茫?
忙,顧名思義就是忙碌。忙碌的時候要分清是真忙、假忙,還是瞎忙。
一些成功人士是真的忙,他們一天工作16個小時還在喊著時間不夠用。
關于假忙,我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一些大學生,他們以學習為名整天泡圖書館、自習室,結果書沒有讀多少,倒是一直在玩手機。假忙的人特別普遍,他們會說我忙得沒有時間看書、沒有時間健身,可是你仔細去觀察他們的生活,會發現他們回家不是刷微博、刷朋友圈就是看綜藝、追劇,這些人就是假忙。
瞎忙的人,就像李笑來筆下的“偽工作者”,他們大都沒有目標或目標不清晰,整天忙忙碌碌,卻做著一些可以用更高效的方式解決的問題。他們做事的時候是先從簡單的開始而非重要的開始,他們忙忙碌碌,卻沒有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也沒有讓自己獲得提升。
盲即盲目,一般用來比喻認識不清,如盲目樂觀,盲目自信,盲目隨大流。盲目的人往往缺乏主見,沒有自己的個性。
茫即迷茫、茫然,形容不知所措,悵然有所若失的樣子。前兩年有句話說:如果你對人生感到迷茫,多半是你的能力暫時還無法支撐得起你的夢想。
忙碌的時候,不要讓自己掉入“盲、茫”的陷阱
3月之后,換了新工作,我感覺自己像一個陀螺,整天在不停地轉啊轉。朋友圈沒刷了,微信一天最多看一次,讀書也不規律了。白天上班,晚上加班,有時候也熬夜。
熬夜之后,整個人特別疲憊。而更要命的是,生物鐘被打亂,醒來了起不來,起來了毫無效率,不要說看書寫作,有時候眼睛都睜不開。即便勉強支撐對著電腦想要繼續未完的工作,也是完全不在狀態。
少了早起的時間,晨間日記間斷了,晨間日記間斷了,咖啡冥想、自我反思都跟著崩塌了。
于是,今日早起寫晨間日記,赫然發現已在“盲目”中了。
早早地訂立了今年的目標,二月份又梳理了一遍。但是,一忙起來,就忘記了關注自己的目標,甚至,總是讓其他事情占據了最重要的目標事件時間。
也因此,偶爾會問自己:這樣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
越是忙碌的時候,越是要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
雖然不能完全肯定,但相對很多人,我對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還是比較清晰的。之所以偶爾迷茫,確確實實是自己的能力還撐不起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需要暫時向生活做出妥協,更需要盡快提升自己。
羅振宇、梁寧等很多大咖都說過,成長是反人性的。
的確,成長就是跳出舒適區,去學習,去調整,去突破。但是,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越是忙碌的時候,我們越要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用思考,指導我們的行動。
比如有很多工作的時候,不要只是機械地去完成,而是在做之前問問自己:這件事對項目有沒有推進?能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是否一定要自己親歷親為?
此外,不論工作或生活中,更應該時常問自己:你在做的是實現目標、接近夢想的事件嗎?
越是忙碌的時候,越要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并通過思考去校正方向,讓自己不偏離想要的生活。
告別盲目,遠離茫然,讓自己真正忙起來,讓生活更充實,讓人生朝著夢想的方向前進。
今天,你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