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覺得斜杠是一個很酷的職業,身兼數職,就叫斜杠,但此斜杠非彼斜杠。
原來的想法是:斜杠不僅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有其他領域的工作,比如他是一個老師/作家/歌手,斜杠青年不僅能多獲得一份收入,還可以提升個人的能力學到不同的領域的知識,有什么不好的呢?
現實:在有多個工作下,所謂的提升個個人能力、得到鍛煉,增加的往往是一個“能力假象”,你點了一大桌子菜,就以為自己是大胃王?
更多的的其實是多了普通的工作經歷了而已,最主要的認知深度沒有增加,說白了,并沒有給你帶來什么改變。
很多人也都說,現在年輕多出去闖闖,多體驗體驗,就會找到你最后最喜歡的職業了。
但是,每個蘋果只吃一口,不一定下次總能找到新鮮的蘋果。你形形色色的職業經歷如果不能給幫助我們提升認知深度,帶來改變從長期來看,那也是低效的。
我們不是為了追求斜杠青年而成為斜杠青年,是要進行深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斜杠青年。
斜杠是結果,不是原因。
如果盲目地要做斜杠青年,東學一點,西學一點,追求所謂的多元生活,那我們很可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繞了一個大彎。
在當代的互聯網行業,人才密集,流動性強,競爭越來越激烈,你必須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對它的認知足夠深刻,成為頭部,才能獲得真正的話語權。
最本質的一點如果忽略了,就只追求工作的數量,不注重自己的個人提升,其實都是膚淺的那時間變現而已。
如果你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膚淺的兼職變現上,那并不是多元與提升能力,只不過是自己控制不住虛榮心和金錢誘惑罷了。事實上,很多事情表面看是好事,往深里想,可能是壞事。
沒有延遲滿足感的能力,就覺得應該用體力或者時間來換錢,本質上個人認知沒有的得到提升。
前期是社會法則起作用,但最后其實是自然法則。
一開始就能帶來直接利益和誘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來的機會做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