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女友家因為建房子的原因,琴回家幫忙去了。昨天突然微信發了個自拍視頻給我,視頻中,女友琴頭發全濕,眼鏡片上全是水珠,衣服褲子也由于濕了的緣故,貼在身上。我問,
“干嘛去了!?”?
琴說,“下雨了,幫我姑姑家收稻子,就曬在我家門前,淋濕了?!?
我不知道該說點什么好,所以什么都沒有說。我只是心疼,因為我知道這幾天,琴剛好來了大姨媽。
大四的下學期,我在紅谷灘一家公司實習,由于公司規模較小,每天中午的工作餐都是由公司的行政兼職做的,一個女生,比我大不了幾歲,每天上午她都會去超市買好菜,然后洗菜做飯。有一次,我見她在洗菜的時候小心翼翼,盡可能的不碰到水,當時我心里就明白,她這是女生的特殊時期。那時候自己還有點害羞,所以我只是走過去,說了句“我來吧”,便幫她把菜和米都洗好了,洗好了之后,她對我說,
“謝謝你”
我沒說什么,只是朝她笑了笑,她說,
“你很細心,以后你女朋友肯定會很幸福的”。
我跟琴說,“別的女生來大姨媽了,最好是冷水都不能碰,你倒好,還特么的淋了場雨!”
琴說,“有?什么辦法呢,爸媽不能幫忙,弟弟又不在家,我不幫忙說不過去”
之前琴就有和我提起過,說她家那邊“重男親女”的觀念很嚴重,她家也是。開始我總覺得,再怎么“重男輕女”,畢竟都是自己親生的,也不至于太明顯吧。但現在來看,我覺得她家那邊的這種觀念已經深入骨髓,無可救藥了。
就拿這次她家建房子這事來說吧,她家那邊的風俗是,建房子開工動土之前會辦一次酒席,建好第一層后也要辦酒席。?半個月前,她家建房子開工酒席,琴就回去幫忙了,具體幫忙做些什么我不太清楚,只是回來之后就說好累。而且她回家去,還沒地方睡,她媽找了個那種用竹子做的,我們那邊家鄉話叫“竹凳”的東西給她睡,我怕她會著涼,讓她用毯子墊好,而且那東西也太硬,睡在上面硌得慌,她說沒關系,以前也經常這么睡。回來之后說晚上沒睡好,早晨5點就得起來幫忙,我問她是不是睡“竹凳”硌得不舒服,她笑笑,說,還是床睡著舒服。
關于這件事,我覺得家里辦酒席,女兒?回家幫忙是天經地義,沒什么好說的,但讓女兒晚上睡在“竹凳”上,做父母的不會心疼嗎?她會不會著涼?會不會硌得睡不著覺?會不會因為睡相不好而落枕?為什么不可以讓弟弟睡在“竹凳”上,騰個床給姐姐睡?
這一次回去是她家房子已經建好第一層了,她爸打電話說有時間就回去幫忙,畢竟她弟弟開學了,不在家。我跟她說,你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去忙這忙那的,這兩天好好休息,她說沒關系的。結果昨天就因為幫她姑姑家收稻子,淋了場雨?。
跟琴聊起她家這種“重男輕女”?的觀念,琴說,你還以為我只是說說而已嗎?說她小時候,她爺爺從來就當沒有她這個孫女似的。我說,難道女兒就不是親生的,就不是自己的孩子嗎?琴說,她覺得她爸媽在某些事情上并沒有虧待過她,所以也就覺得沒什么了。我沒回她,因為我不知道該說點什么才好。
還有就是琴弟弟的問題,她親弟弟。
她弟弟比她小三歲,今年大四,馬上就要畢業了,這么多年來,她弟弟從來都沒叫過她一句“姐姐”?,從來都是直呼其名的,琴說覺得沒什么,家里對這個也不怎么在意的。
小時候不懂事,有時候叫我哥,直接叫名字,爺爺就會說我沒大沒小,后來這許多年來,再沒有直接叫過我哥的名字,從來都是叫“哥哥”的。我覺得這個不是地方風俗差異的問題,是家庭教育態度的問題,如果我小時候就一直叫我哥的名字,而家里人也覺得沒什么關系,沒人教我這一點,或許我現在也還在直呼我哥的大名吧。
?另外,琴的父母也說過,她嫁出去拿到的彩禮錢就是留著以后給她弟弟結婚用的。
前段時間在微信朋友圈看過一篇文章,說的也就是某些父母對待女兒和兒子的差別。?我甚至無論如何想不明白,女兒、兒子都是父母親生的,都是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重男輕女”的變態觀念???而且現在社會上雖然各種宣揚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個樣,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這種“重男輕女”的觀念還存在著,而且根深蒂固。
?以上所述有關于女友琴的家事,并沒有挑撥離間,也完全沒有責怪其父母的意思,純粹的就是個人有感而發,就事論事。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