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霞(化名)在網絡的另一端向我求助。
求助的主題是,如今她面臨著重要的職業選擇,一直糾結不已,不知該走哪條路。
小霞告訴我,目前她在一家商貿公司做了五六年的主辦會計,待遇也還不錯,并且這家公司正日漸壯大,鑒于她出色的表現,領導也有意提拔她做財務主管;與此同時,她的朋友開了一家咨詢公司,專門面向企業提供咨詢,打算請她過去做財務咨詢。
于是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到底要不要離職呢?
既然小霞拋出了這個糾結,至少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她對自己的現狀多少存在著不滿。
經過詢問得知,小霞顯然對目前的工作有些“嫌棄”了,因為在這份職業里,她已經成長為一名財務熟手,對于商貿公司的業務了如指掌,所以目前的待遇雖然看起來不錯,但她一直惶恐不安,因為她擔心這份安逸的工作會讓自己喪失斗志,越來越缺乏價值。
與此同時,一份巨大的誘惑擺在她的面前,那就是領導透露出提拔她做財務主管的意向。
然而朋友開的咨詢公司對她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她想趁自己年輕,多接觸不同行業學習不同的知識,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可問題在于,這家咨詢公司剛開不久,發展前景尚不明朗,待遇也沒法同如今的商貿公司媲美,站在職業的岔路口,小霞頭一次陷入了深深的迷茫與糾結。
做培訓師的這幾年,我接到過很多人的求助,然而我也很清楚,并不是每個求助者在求助的時候都到了咨詢的火候,而像小霞這種求助者的咨詢效果無疑是最佳的,因為她對自己的現狀把握的很清楚,只差一把助力幫助她理清內心的想法了,而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她進一步思考,而不需要做出任何評判或者干涉。
我一共問了她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覺得在這些年的職業生涯中,你的價值感主要來自哪里?
小霞告訴我,她感到最有價值感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夠得到領導及同事的認可,然而目前她遭遇到的最大困惑就在于,由于太熟了,不論業務還是人際關系還是環境,感覺沒有任何新鮮感可言,突然就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你為何感到恐慌?”我問她。
“如果我的職業發展始終停留在一個水平,比如后面雖然要提拔我做財務主管,但工作內容和現在并沒有太多的差異,那么就意味著我的價值其實沒有增加太多,如何保證自己不斷升值呢?”看的出來,小霞是個對自己職業有明確要求的人。
第二個問題,是什么導致你在去留之間如此糾結?
小霞說,因為不確定的因素。
她朋友開的咨詢公司剛起步,面向的是各中小企業的管理層,這種工作性質和她之前在企業里做財務還是兩個概念,令她向往的是,這份職業可以讓她積累很多高質量的人脈,因為她可以接觸到各種企業的老板,直接面向他們給予財務解決方案,無疑可以增加自己的人脈,鍛煉自己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站的角度更高也會更加全面。
然而她的擔憂之處在于,正是因為咨詢公司剛起步,所以業務能否順利開展下來是未知數,而目前的工作雖然沒有新鮮感但還有上升空間,何況待遇什么的都還不錯,真丟了確實可惜。
瞧,當我們談論理想的時候,價值感、職業發展、人脈等因素都會在考慮之列,而真正選擇的時候,穩定性、薪酬待遇、社會關系又會成為優先考慮的因素,可魚和熊掌往往難以兼得。
經過層層引導,小霞漸漸清晰起來,其實她最看中的還不是穩定,否則她不會如此糾結。糾結的潛臺詞就是,她還是對那份全新的咨詢領域非常感興趣的,也特別想嘗試一些從來沒有做過的事務,只是擔心如果業務做不起來丟失了現在的工作,會被家人念叨,也會被同事取笑。
最后一個問題,那就是假如結果都不盡如人意,比如你選擇留下,最終現單位領導沒有升你的職;或者你選擇離開,沒想到咨詢公司業務無法順利開展起來,那么你又要如何割舍?
小霞有點為難了:“一定要舍棄一樣嗎?”
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但是這種假設最能看來你的內心究竟在乎哪個選擇,或者說更看中哪些因素。
小霞理解了,最終梳理的結果出來了,價值感、發展空間、經濟報酬是她最關心的三個要素,而這三個要素中,最關鍵的莫過于發展空間。
小霞最終明確了,原來她內心最在乎的還是個人成長與發展。
唯有你個人得到發展,你才會確定自己的價值,有了價值之后,經濟報酬自然就提升了。
小霞雖然清楚多了,但還是有些不甘心。
從理性上說,留在商貿公司是最現實最穩妥的一個選項,然而她更向往咨詢公司開放的氛圍以及不斷能夠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可如果在這個升職的節骨眼走了,未免心有不甘。
我繼續分析。
其實她之所以向往咨詢公司,是因為比起傳統行業,咨詢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能遇到很多人,這些人和之前傳統職業面對的人群不同,多是企業高管和老板,而客戶遇到的問題無疑會推著她不斷學習與成長。
咨詢結束時,小霞終于理清了自己糾結的來龍去脈,并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她決定勇敢嘗試一下,大膽邁出這一步去咨詢公司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這無疑是自我提升的最佳方式。她說就算這次嘗試失敗了,她的系統思考和全局考慮問題的能力無疑會得到很大提高,有了這樣的閱歷再加上本身的積淀,那時候去任何一家企業做財務主管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在職業生涯中,我們會遇到各種選擇。當糾結來襲時,我們更要積極面對,理清糾結背后自己真正的訴求和渴望,從而更好地認知自我,早日擺脫糾結,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當你面臨選擇糾結時,介紹給你一些實用的小方法:
1、不要責怪自己,糾結是人生常態,每一場糾結都是認識自我的好機會;
2、挖掘你糾結背后的訴求點,也就是幾個選項中你認為最吸引你的是哪些方面,這些方面代表著你的哪些訴求;
3、接下來對這些訴求進行排序,看自己到底更看中哪些方面;
4、問問自己,如果幾個選擇最后都沒有成功,你能接受哪種選擇的最壞打算?
5、如果梳理完之后還沒有思路,再向專業人士求助。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公眾號轉載請通過簡信聯系作者本人獲得授權(索要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