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

向前一步

《向前一步》,是FB的COO謝麗爾.桑德伯格關于女性、工作及領導意志的作品,書中的引用了大量的數據以及很多作者身邊的小故事,比起其他的心里雞湯式的說教,這個更能給人啟發。

向前一步(大綱).png

職場

不管排行榜是否荒謬,我不是發起者,也沒有必要產生過于負面的反應。我懷疑,一個男人會不會因為感到自己越來越有影響力而不知所措。我知道,我的成功來自于勤奮的工作、他人的幫助以及在正確的時間站在了正確的地方。對于那些給予我機會和支持的人們,我會對此感激涕零,心存無限感恩之情。

  •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取得不錯成績時,其他人可能表面祝福,但是實際心里酸酸的,認為他只是運氣好。這些人只看到了別人成功的喜悅,卻忽略了別人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面對這種人,我們最應該采取的就是直接忽略的方式,因為真正的朋友會為你的成功感到喜悅,而非真正的朋友只會覺得你的成功時時刻刻提醒他的不成功,心生嫉妒。

在加入臉譜網一個月后,我接到了易趣(eBay)的高級營銷主管洛里·戈勒(Lori Goler)的電話。我認識戈勒,她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女高管。這次,她明確了要談談公事。“我想和你一起在臉譜網工作,”她開門見山地說,“我應該告訴你我擅長做的以及想要做的事,但我發現每個人都在這么做。所以,我想問問你: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我該怎么幫你解決?”

  • 以前在公司招人的時候,老大經常讓我們在面試的時候,向面試者提出自己在工作遇到的難題,問他怎么解決,如果他能給出一個不錯的方案或者建議,那這個面試者是有可取之處。
  • 像洛里的這種方式讓人印象深刻,但是這種方式的前提是你要對公司有足夠的了解,平時在工作中也要善于總結自身遇到的難題以及解決方案。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以及能力,這樣提問可能會讓人覺得你好高騖遠。

職業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豎梯。”正如洛里所描述的,豎梯會限制人的行動——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退,要么站在梯階上要么跌下來;而方格架能讓一個人擁有更多探索的可能。要爬到梯子的頂端只有一種方式,但要爬到方格架的頂端則會有很多方式。方格架的比喻適用于每個人,尤其適合那些處于事業初期、轉行階段、由于外部障礙止步不前,或休息一段時間準備重新進入職場的女性。和僵直的梯子相比,女性若能夠走出一條時上時下、迂回曲折甚至偶爾會誤入死胡同的獨特路線,才會為自我實現提供更好的機會。此外,方格架可以為更多人提供更寬廣的視野,而不是只有那些站在最頂端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但是在豎梯上,大多數攀爬者都不得不盯著上面一個人的屁股。
用“在方格架上攀爬”來描述我的職業發展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比我年輕的同事和學生經常問我是怎樣進行職業規劃的,當我說自己其實并沒有什么規劃時,他們通常會表現得很吃驚,隨后便松了口氣。一個人的事業并不總是需要在一開始就做好計劃,這在當前就業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尤其具有安慰作用,因為求職者總是不得不先接受能找到的工作,然后再穩步發展。我們都想找到能讓自己興奮并且感興趣的工作或職位,但是,這個尋找的過程既需要明確的目標,也需要一定的變通。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同時確定兩種目標:長遠的夢想和“18個月”的短期目標。

  • 18個月,多少人能在一家公司安心待滿18個月,自己以前在工作的時候也沒有立什么目標,因為那時候工作不是我的重心,準備出國才是。以后,再入職場時,要確立自己日、周、月、季、年度工作目標。
  • 長遠的夢想也要堅持,每天都要把時間花在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情上,慢慢地才能有利于長遠夢想的實現,不能臨時抱佛腳。


施密特給了我最好的建議:他用手蓋住我的電子表格,告訴我不要犯傻了。他解釋道,當選擇一份工作時只有一個標準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讓你快速成長。當公司快速發展時,要做的事情就會多到人手不夠;而當公司發展放緩甚至停滯時,就會人浮于事;公司里開始鉤心斗角時,其發展也會停滯,每個人都會動搖。他告訴我:“如果有人邀請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問上去之后坐哪兒,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這番話讓我當即就下定了決心。當時谷歌公司的規模很小,公司結構也還沒理順,但它就是一艘火箭。最重要的是,我已經深深地認同了這艘“火箭”的使命。
多年來,我不斷地向無數人重復埃里克·施密特的建議,鼓勵他們將事業選擇的指標歸結為一點:成長潛力。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或是希望在高科技這類行業里工作,但在任何一個領域里,都存在能激發你的成長潛力的工作。成熟的行業可以在其企業內部尋找“火箭”,即正在擴張的部門或是團隊;而像教育或醫藥這樣的行業,就需要找出那些對職業技能有要高要求的職位。

  • 當初一開始加入職場的時候,我一位看重的是公司的名氣、工資,而忽略了它的成長性。
  • 下次再入職場,我要著重考慮到它的成長性,對我人生的幫助,考慮薪酬的時候一定不要單單看它賬面上的工資單,而是它提供的工薪/工時性價比、潛在福利、潛在的機會、期權等。我的一個A同學,雖然工資低,但是公司給了她各種出差的機會,她時不時地去美國出出差,真是羨煞旁人。B同學在阿里當工程師,雖然薪酬不錯,但是經常加班,連交女朋友的時間都沒有。C同學在運營商工作,雖然工資一般,但是工作閑得蛋疼,有時候一天真正工作的時間只有3分鐘,他說他只有工作的時候才是最閑的(我欲哭無淚啊)。相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賬面上看還行,但是到手之后沒有多少,也沒有其他福利或者機會,性價比還低,天天加班,工作還不開心。

那個時候,也有其他公司愿意給我首席執行官的職位,而臉譜網則是邀請我去做首席運營官。最初,人們都問我為什么要選擇一份“級別更低”的工作,去為一個23歲的年輕人打工。當然,現在沒有人再這樣問了。正如我當初加入谷歌一樣,我首先考慮的是一個公司快速成長的潛力以及它的發展目標,而不是工作職位的頭銜。
我見到過一些人,他們因過多關注職業級別而錯過了極好的機遇。我的一個朋友在做了4年律師后,意識到比起做律師所合伙人,她更愿意從事銷售或營銷工作。
接受風險,選擇成長,挑戰自我,在應該晉升的時候主動爭取更高的職位(當然,一定要面帶微笑),這些都是自我職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引用一句我最喜歡的話,它來自才華出眾的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Alice Walker):“放棄自己力量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認為自己毫無力量。”
不要等著別人給你力量,就像那頂皇冠,它也許永遠不會出現。你想想,誰會戴著皇冠攀爬方格架呢?

  • 現在很多人都是先在大公司待幾年,然后加入創業公司。我覺得加入創業公司是一個不錯的博弈,利用資本市場生錢能讓我們更好的積累財富。但是在加入前要做好足夠的調查:這個公司所在的行業情況?這家公司在行業中排行?目前在第幾輪融資?拿到期權的可能性有多大?公司上市的機率和耗時?
  • 研究顯示,導師對門生的選擇基于其外在表現和內在潛力。5人們會本能地投資給那些才華出眾以及能因資助而真正受益的人。在被指導者能善用時間、真心接受反饋時,導師會繼續為之投入。這種關系可以發展為友誼,但仍然是以工作與職業關系為基礎。考慮到這一點,我認為我們向年輕女性傳達了錯誤的訊息,事實上不是“找個導師你就能變得優秀”,而是“脫穎而出,你才會得到一位好導師”。
  • 要求一位陌生人做自己的導師,成功的概率并不大;但經過深思熟慮,明確直接地提出問題,這種交流方式是有幫助的。有一次在斯坦福大學演講結束后,加勒特·奈曼(Garrett Neiman)攔住我,說他創立了“學院之春”(College Spring),這是個旨在向低收入學生提供考前輔導和校園心理咨詢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他明確地說只是占用我幾分鐘時間,希望我能介紹他認識某位能幫助這個組織發展的贊助者。他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知道我非常關心教育問題。在第一次見面和后來每一次的交流中,他都非常尊重我的時間安排。他講話利落專注,舉止彬彬有禮,還總是會及時地向我告知事情的進展。

  • 如果你想立刻引起某人的注意或興趣,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只有在你做好充分的準備時才有可能做到。如果一開始就問“臉譜網具有怎樣的企業文化”這類含混的問題,提問者表現出來的就不是對這家公司的興趣,而是無知,因為已經有大量資料給出了這類問題的答案。這說明求職前的準備是否充分尤其重要。當我離開財政部時,前首席幕僚喬希·斯坦納(Josh Steiner)就怎樣征求別人意見為我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他告訴我,在面試之前,我應該先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如果做到這一點,那么一次面試換來的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指導,而是能夠具體地討論對方究竟能為我提供哪些合適的工作機會。

  • 雖然我沒有像作者那樣遇到那么牛逼并且關心自己的導師,畢竟我現在還太渣渣。但是平時在生活或工作中與別人的交集也能讓我獲益良多,尤其跟生活中的偶像的交集或是和前東家的高層簡單的交集更能讓我學到東西。

  • 因為負責的業務關系,前東家的COO和某總監有時候會找我,當然找我多半是因為系統有問題。這時候我一般都會放下手里的活全心伺候這2位爺......該COO手下掌管著上萬的BD,日理萬機,但是對于BD的事情總是第一時間處理,哪怕只是審核幾十元報銷單這樣的小事,每次因為系統有問題在內部交流工具上找我,言簡意賅,沒有半句廢話,指出了自己的不爽但是也沒有責怪,但是這個足夠讓我這個小啰啰心驚膽戰。末了,告訴他問題解決后,總能得到他的回應,哪怕只是一個字“好”。而另外一個總監,找我的時候,從來沒有正眼看過我,唉,誰叫我是小啰啰呢,解決完問題之后,一個回應也沒有,唉,也不怪人家,誰讓我負責的系統有問題呢。

  • 第一人稱“我”通常會讓意見的表達更積極。比較以下兩句話:(1)“你從不認真考慮我的建議。”(2)“寫給你的四封郵件你都沒回復,我很失望。這讓我覺得我的建議對你來說不太重要,真是這樣嗎?”前一句會立刻讓對方辯解性地回應:“不是這樣的!”否定后一句就要困難得多。由此看來,前一句引發的是異議,而后一句引發的是討論。我希望自己在所有的交流中都能堅持使用后一種說話方式。雖然我做得不是很好,但我會不斷努力。
  • 簡潔的語言也有助于真實想法的表達。辦公語言在措辭上常有的細微之處和附加說明,不僅會模糊要點,還會讓人不知所云。例如,像《上班一條蟲》(Office Space)之類的喜劇看上去那么真實就是有原因的。人們害怕得罪別人,尤其是老板,所以會避重就輕。他們不會說“我不同意這項擴張戰略”,而會說:“我認為開展這種新業務有許多很好的理由,也相信管理團隊已經進行了周密的投資回報分析。不過,我不太確定我們是否考慮到目前采取這種策略會產生什么影響?”附加了這么多說明,就很難搞清楚說話的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當傳達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時,通常要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則。

  • 溝通技巧上還需要多多學習,打算先看以下書籍,看看書里有什么建議,再實踐。

    • 《溝通的藝術》 (經典之作)
    • 《非暴力溝通 》(適合經常和人吵架和鬧別扭的人)
    • 《談話的力量 》(如果嫌溝通的藝術太厚,可以用這本代替)
    • 《誰會認錯》(如果你經常被人說固執,或者知道自己不肯認錯)
  • 格雷厄姆自從2008年加入臉譜網后,承擔了包括交流溝通、人力資源、移動產品等很多部門的工作。她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都表現得相當出色,這不僅是因為她才能過人,還因為她總是保持著學習的態度。有一天,我們一起主持一個有點兒棘手的客戶會議,期間她準確、高效地引導了討論方向。在客戶們離開后,我稱贊了她的努力。她猶豫片刻然后說:“謝謝。不過,對于我還能做些什么,你肯定有一些更好的建議。”
  • “我怎樣能做得更好?”“有什么是我正在做但實際上我并不太懂的?”“有什么是我沒注意到而導致我沒有做好的?”提出這些問題會對你有很多好處。相信我,事實真相會帶來痛苦。盡管當我收集到了反饋,任何批評的聲音聽起來都那么刺耳,但知道真相的痛苦總比蒙在鼓里的快樂要有益得多。
    征求他人的建議還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建立。在臉譜網,我知道自己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與扎克伯格的關系。剛加入臉譜網時,我就請扎克伯格承諾每周給我提供反饋,讓他困擾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及時提出并共同討論。他不僅答應了這個請求,而且馬上補充說他希望這是個互動的過程。最初幾年里,我們堅持這樣做,每周五下午都會探討半天。隨著時光的流逝,真誠的互動已經成為我們工作的一部分。現在我們不會專等周五,而是每天都會抽空交流。我當然不是說所有的關系都需要這么多的交流反饋,但對我們來說,這個過程相當重要。


他那時任美國海關總署署長,現任紐約警察局局長。我的電話給他的印象是,我的工作就是提要求,他的工作則是聽從要求。
鎮定下來后,我意識到凱利署長其實幫了我很大的忙:他的“反饋”非常有用,而且他用了一種我絕對不可能忘記的方式傳達出來。我重新評估了自己的外聯策略。后來和其他部門負責人聯系時,我都會問問自己要做些什么才可以幫助他們完成工作目標。不出所料,他們的回應都比較積極,抱怨的話遠比我想象的少了。我的方法就是問他們“最近我幫到你們了嗎?”結果,他們都更愿意給我反饋。


在谷歌工作時,由于某位員工的個人原因,我們的工作很難開展。當時,亞當·弗里德(Adam Freed)和我常常感到泄氣。我和這個員工面談過幾次,并且非常誠心地向她解釋說,我感覺她總是在事后對我們工作進行負面的評判,以致阻礙了項目的進展。在交流時,她都會邊聽邊點頭,并感謝我能如實相告。當時我的心情也好了許多,但此后情況卻沒有任何好轉。弗里德和我采用的方式完全不同。他邀請那位員工一起吃午餐、聊天,然后看著她,半開玩笑地問道:“你為什么會那么恨我呢?”我那過不去的坎兒,弗里德一下子就過去了。她問他為什么要這么說,于是弗里德用她能真正接受的方式處理了這個問題。


  • 分享自己的情緒,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深層的人際關系。工作的積極性源自我們對事情的關注度,也源自對他人的關心。為了做到真正關心別人,我們必須理解他們——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理解他們的感覺和想法。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在做決定時都會受到情緒的驅使。承認情緒的作用,去面對它、接納它,這會讓我們更好地工作,建立更順暢的人際關系。
  • 我以前也不太理解這一點。我常常想,專業水準高意味著處事有條不紊,精力高度集中并且能把工作和個人生活分開。最初在谷歌的時候,奧米德·柯德斯塔尼和我每周都會一對一地開會。我會帶著打印好的日程表走進他的辦公室,開門見山地討論工作。我以為這顯得很有工作效率,但我的同事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后來擔任美國在線公司首席執行官)善意地把我叫到一邊給我提了個建議。他說,既然只有我和奧米德兩個人開會,那么在會前我應該先和他做一個簡單的溝通與問候。很顯然是奧米德托蒂姆告訴我這一點的。于是我做了些調整。之后,每次開會之前,我都會先問候奧米德最近怎么樣。這是一堂很好的課,只談公事并不總是最佳的工作方式。
  • 當我還在星巴克董事會時,我有機會親眼看到了因真誠交流所產生的力量。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從1987年到2000年一直擔任星巴克的首席執行官,在此期間,他領導的公司從幾家小店發展成為全球零售業巨頭。霍華德于2000年卸任,此后8年里,星巴克的業績就停滯不前。2008年霍華德再度擔任星巴克首席執行官。他在新奧爾良與國際部經理們開會時公開表示,公司已陷入了嚴重的困境。隨后他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流著淚坦承自己辜負了員工及其家人的期望。之后,整個公司都奮起應對挑戰,星巴克的業績也開始好轉,并在隨后的幾年里實現了史上最高的收益和利潤。
  • 也許有一天,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流淚不會再讓人尷尬,這也不再是軟弱的表現,而會被認為是一個人在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許同情與敏感曾經導致一些女性退縮,但這些特質能夠讓她們在將來成為更具真性情的領導者。與此同時,如果每一個人都堅持坦誠溝通,那么就將加速這種變化。


  • 我在前文中已經提到,我深信凡事都要做好周全的準備。不管我去哪里,都會帶一個記錄著待辦事項的小筆記本——那種得用筆來記錄的本子,在科技世界里,這就像帶著一張石板和一把刻刀。當事業與家庭漸漸融合時,規劃得過早會減小自己的選擇范圍。我常常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女性很少會痛下決心離開職場;相反,她們一直以來總是要做很多微小的決定,不斷妥協和犧牲,同時深信這樣做都是為了擁有一個更美滿的家庭。在女性選擇退縮的方式里,也許最普遍的就是“身還在,心已遠”。經典的情景是這樣的:一個雄心勃勃、小有成就的女性走在充滿挑戰的職業道路上,內心卻在想著要一個孩子。在某種情況下,這種想法還會沖到她眼前,尤其是在她找到伴侶時。她會想到自己的工作那么辛苦,由此推論:準備要孩子就必須減少對工作的投入。一位律師助理也許不再為成為合伙人而努力;一位老師也許不再會在學校里帶頭進行課程開發;一位銷售代表也許會選擇一個更小的銷售區域,或壓根兒不去申請管理職位。很多時候,女性在無意中不再去爭取機會,即便有人把機會擺在她面前,她也很可能會直接拒絕或猶豫不定,希望把項目交給別人。問題在于即使她立刻懷孕,離真正照顧孩子也還有九個月的時間。通常女性會在計劃懷孕前就做好充分的精神準備,先不說分娩,在這種精神準備和懷孕之間也許會間隔好幾年。而對于本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女同事來說,這段時間很可能是10年。
    -如果不在職場中退縮,到孩子出生時,這位女性很可能已在事業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假設此前她是個出色的員工,在職責、機會和薪酬方面都和同輩水平相當。在備孕的那幾年里,她沒有想辦法拓展自己的事業,于是有些落后。當孩子出生后她重返職場時,很可能會對自己感到很不滿意,覺得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或是得不到老板的賞識。她想知道自己為什么要為一個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通常是個男人)工作,而且沒有令人興奮的項目也沒有獨立的辦公室。她也許會收起曾有的事業進取心,認為自己不可能再獲得晉升的機會。如果經濟情況允許她辭職,她很可能就毅然離開職場了。


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將軍解釋說,他腦子里的領導者形象不是一個成天泡在辦公室、不顧自己行為對員工影響的“忙個不停的怪物”。他解釋說,“在我做過的所有高管工作中,我都試著創造一種倡導專業精神、高標準嚴要求的氛圍。當必須完成一項工作時,我會期待我的部下鼓足了干勁兒工作。如果不是當天必須完成的,我就希望他們能正常工作,正常上下班,回家陪孩子們玩耍,享受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光。有空的時候讀一本小說,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做做白日夢,讓自己勞逸結合。我希望員工在工作之外擁有自己的生活,我給他們薪水是基于他們的工作質量,而不是工作時間。所以,我創造的這種工作氛圍通常會取得最好的工作業績。”
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詹妮弗·阿克爾(Jennifer Aaker)的研究顯示,設定一個可達到的目標是幸福的關鍵。33我們需要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要以可持續、可實現的計劃為目標。我們需要問的不是“我能做到一切嗎”,而是“我能不能做到那些對我和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事”——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而且,在圣帕特里克節穿不穿綠色衣服都是無關緊要的。
如果我必須為成功下個定義,那就是:成功,是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并且接受它們。記者瑪麗·柯蒂斯(Mary Curtis)在《華盛頓郵報》中指出,為任何人所能提供的最好建議就是:“女人和男人都要放下負罪感,即使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其中的奧秘就在于沒什么奧秘——帶著你已擁有的、盡可能地去努力。”

人生伴侶

  • 每當已婚女人問我怎樣和丈夫一起帶孩子時,我都會回答:“你就放開手,讓他去給孩子換尿布,只要他親自動手,怎么換都行。如果沒等你吩咐他就去給孩子換尿布,那么就算他把尿布戴在孩子頭上你也應該面帶微笑。讓他自己嘗試去做,久而久之他就會了解正確的方法。但如果被迫按照你的方式來,那么很快所有的事情都得你自己動手。”
    如果希望另一半變成真正的人生搭檔,首先得把對方看成與自己地位平等(也同樣有能力)的好伙伴。如果這么說理由還不充分,那就再加上一條研究結果:與在家務上與丈夫共同分擔的女性相比,“固守母職”的女性一周會多干5個小時的家務。
  • 女性在給另一半分配或暗示任務時有種常見的心理,這往往導致事與愿違:她總認為自己是在下指令。當然這在理論上是沒錯,但分擔責任應該是雙方共同的事,否則對其中一個人來說,就很容易感覺是在幫對方的忙而不是在盡自己的一份力。
    我深信一個女人最重要的人生決定是:她是否愿意擁有一個理解她、關心她的人生伴侶。我所認識的女性領導者中,她們的人生伴侶都傾力支持她們的事業,無一例外。以前大家都認為,只有未婚女性可以升到最高領導層。事實正好相反,大多數成功的女性商業領袖都擁有自己的人生伴侶。
  • Etsy網首席財務官克里斯蒂娜·薩倫(Kristina Salen)告訴我,她在開始約會時很想知道男友有多支持她的事業,所以她設計了一個小測試:她會在最后一刻取消約會,說工作上有點事情,然后看男友作何反應。如果他表示理解,說改天再約,那么她就會和他繼續交往。當克里斯蒂娜想讓關系更進一步時,她會再做一個小測試。20世紀90年代末,由于忙于新興市場的業務,她請男友周末去探班,當時她身在巴西的圣保羅。這很能看出他是否愿意配合她的日程安排。結果,這些小測試都成功了,她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現在他們已經結婚14年,生活一直很幸福。她的丈夫丹尼爾不僅完全支持她的事業發展,而且兩個孩子也主要是由他來照顧。
  • 在一段浪漫關系剛剛發展起來時,一個女人很容易表現出更“女朋友式”的做法,比如主動做飯、樂意處理各種瑣事。噢,我們瞬間穿越,回到了1955年。如果一段關系剛開始時雙方地位就不平等,那么在有了孩子以后,關系很可能會變得更不平衡。
    如果你想要一位能夠平等相處的伴侶,那么從一開始就要建立起平等的關系。


戴夫能成為我真正的搭檔,原因之一在于他父親是個絕佳的示范。但遺憾的是,戴夫的父親梅爾過世得早,我沒有機會見到他,但他顯然超越了他那個時代的男人。梅爾的母親與他的父親一起經營家里的小雜貨店,所以他成大后能接受男女平等的觀念,這在當時是很不尋常的。

  • 方家庭的重要性,不能光看男方家庭條件、還要看他們的思維觀念、處事方式
  • 真是一針見血。全職媽媽和全職爸爸都要辛苦地履行很多責任,但女性還不得不忍受粗魯的問題和譴責的目光,被人們提醒自己在工作和孩子身上的投入都在打折扣。和我一樣,我認識的大多數女性都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她們也經常擔心自己不稱職。我們會拿自己工作上的努力程度和同事(常常是男性)作對比,而他們所做的家務卻比我們要少得多;然后我們又拿自己在家里的努力程度與那些全職媽媽們作對比。旁觀者的議論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在掙扎應對的同時還在滑向失敗,這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 試圖做到一切還期待做得超級完美,這必然導致希望落空。完美主義是我們的大敵。格洛麗亞·斯泰納姆的話很貼切:“你不可能做到一切。沒有人能做兩份全職工作,不僅把孩子照看得很好、一天三餐都下廚,還可以在凌晨享受性高潮……女性運動要反對的就是‘女超人’。”
  • 臉譜網的很多海報標語我都很喜歡,其中有一幅海報上印刷著大大的紅色字母:“完成,好過完美。”我已經以此為座右銘,終于對不能達到的完美目標選擇了放手。追求完美,最好的結果便是心生挫敗感,最糟的結果則是完全麻木。1996年諾拉·埃夫龍(Nora Ephron)在威爾斯利學院畢業典禮上作演講,當她談及同時擁有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時,她提出了一個我極其贊同的建議。她說:“生活總會有點兒亂,但擁抱這樣的混亂吧;生活還會有點兒復雜,在復雜里苦中作樂吧。事情絕對超乎你的想象,有驚喜是好事,不要害怕,你隨時都可以改變主意。看看我,我已經有4份職業和3個丈夫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九章 “全能女人”是個神話 “擁有一切”也許是女人遭遇最大的陷阱。在各類交談中,報紙頭條和文章里,人們總是很隨意...
    麗于似水流年無笑不歡閱讀 769評論 0 3
  • 經歷了10個月的調整期,今天上午十點鄭州華潤萬象城B1—“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終于如期而至揭開面紗。RET睿意德的小...
    LindaRET閱讀 2,129評論 0 0
  • 野玫瑰,孤獨地生長于野外 在不見黎明曙光的深林 在黃沙漫天的荒漠 可她依舊穿著唯美的裙莎 傲嬌地盛放 冥冥之中的一...
    止文閱讀 340評論 0 1
  • 此文寫于2016.12.3 好久沒去瑜伽了,冥想老師還在印度,提醒自己生活處處皆瑜伽。 記不清楚來上過幾次冥想課了...
    快樂的玲欣閱讀 556評論 5 2
  • 寧波大雨,突然就是想到了我的大大。大大在我的現實生活中出鏡率有點高。大大應該是這輩子跟我親爹一樣最疼我的男人了吧。...
    圈圈不圈閱讀 28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