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65天|第2天
文/依依思言
我所在的科室是神經外科,也叫腦外科。收治的病人,通常不是腦外傷就是腦腫瘤、腦出血等等。開顱手術,很多術后病人都說好像在鬼門關走了一趟。當然現在醫學越來越發達,已經有很多疾病不需要開顱了,顯微鏡下微創手術,對醫生的要求很高,卻大大減少了病人的心理恐懼感。
我們的鄰居科室,醫院的重癥醫學科(ICU),有省一流的先進設備和空氣循環系統,全封閉式管理,整整一層樓,收治了全院最危重的病人,當然以腦外和胸外兩個科室病人最多。ICU就在我們樓上,經常半夜病人發生病情變化,需要緊急搶救的被送往ICU;從下級醫院轉來需要立即手術的病人被送往ICU;剛手術完,病情危重,需要觀察的病人也要送往ICU。我們是鄰居,也是因為我們科室病人的特殊性。每次從ICU門口經過,我都會看到門口很多家屬,望穿秋水的眼神。焦急、痛苦、無奈。
如果說醫院是一個有著太多生離死別的地方,那ICU門口就是所有生離死別的匯聚地。我見過太多在ICU門口被下達死亡通知書后,家屬悲痛欲絕,讓人不禁動容的場景。也是在那個門口,我見過太多家屬的日夜守候,那扇門一打開就焦急地上前詢問自己心系的人是否安好;見過為了省錢治病,一日三餐吃方便面充饑的人;見過日夜守候,夜里蜷縮在走廊一角的家屬……
我一直覺得最能考驗人情感的地方,就是ICU,它挑戰著人內心的承受極限,度日如年;考驗著一家人的情感,是團結一致,還是爭執不休。它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有白發人等黑發人,熬到最后,黑發人救活了,白發人卻走了。
它也是社會公德的體現,肇事者與受害家屬之間,是積極配合搶救,還是推卸責任,不予理睬。子女對父母是否盡孝,孩子之間的小小心思,都看得一清二楚。
患難見真情。可能就是見過太多這樣的場合吧。生命的脆弱,人性的弱點,被暴露的一覽無余。
因為探視時間有限,很多能進去看一眼的家屬,或眉頭舒展,因為病人醒了,已脫離危險;或痛哭不已,也是因為躺在那里的人,生命垂危。一個人,牽動了一家人的心,這也是為什么在那個門口,永遠都是人滿為患,甚至整個通道都被堵得嚴嚴實實。
一眼萬年,醫學技術的有限,醫生也只能盡力挽救,誰也沒有超能力。看到病人傷心欲絕地流淚,我們的力量顯得那么微不足道,我們能給的只是安慰的話語和認認真真的態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上大學時,在蘇波克拉底雕像前,我們宣誓。當時還不知道這八個字的分量。如今,不用闡述,這八個字已在我們心底扎根。
我們也曾有親人住過ICU,甚至連我自己都不幸從那里走了一遭。后來,聽老公說,我在里面搶救的那一晚,是他這一生,最難熬的一夜。他望著墻上的時鐘,一分一秒,走的那么慢。他恨不能替我分擔痛苦,卻只能在那里被動地等待著宣判的結果。
于是,我每次從那里經過,對那些守候在門口的人,都多了幾分同情,多了幾句安慰,甚至在內心默默為他們祈禱。祈禱那些悲痛的靈魂能得到安慰,祈禱他們得到的宣判結果是好的。
一道門,跨過去了,皆大歡喜;跨不過去,陰陽兩隔。
生命,就是這般脆弱,無可奈何。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 寫作訓練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