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堂寫作課訓練營結營了。在劉主編的“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祝福聲中拉下帷幕;在劉主編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違的重逢”的道別中期待再次重逢。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在42天間跟隨課程時間安排,已習慣了每天睜眼聽課、打卡、做筆記、寫作業、投稿,在群里互動等,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結營了,這種有規律的學習結束了,意猶未盡中更覺得舍不得。
舍不得之情更多的是來自于我們對這個寫作訓練營團隊的敬意及喜愛。
這是一個對學員成長十分負責任的培訓班,本著“一日為師 終身不棄”的教學理念真誠的為學員們設計容易上手的寫作課程,為掌握了寫作方法的學員后變現路徑給予指點以及學員們提供更多的寫作機會。
這里有要求非常嚴格的劉主編,有認真負責的導師刁蠻小乖和溫暖熱情的班長塵靜還有我們這一群熱愛寫作、堅持寫作、每天認真完成寫作和閱讀任務的學員,組成的20期5班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大家長是訓練營的主辦者劉主編,也是我們的核心人物。典型的新時代文人形象,一副代表智慧的眼鏡、一身干凈整潔的著裝、坐在一個擺滿書籍的書柜前進行直播。娓娓道來中,書卷氣十足。因風度儒雅,氣質超群,很多學員在互動交流中稱劉主編為男神。
劉主編授課通俗易懂。通常把復雜的知識要點,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使學員們很容易學會并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同時劉主編很幽默,也很有趣,每一節課的學習過程都讓人感覺輕松愉快!
還有我們的導師刁蠻小乖,一聽這名字就能想想象出她的古靈精怪。她主要負責為我們“加餐”作知識點的強化和鞏固及對我們作業及稿件進行批改和指正。
那認真的態度著實讓人大大點贊。寫作營的學員們大多是小白,語文基礎功底都不過關。由最初開始糾正我們寫作中的錯別字,標點符號正確使用、段落如何分段,病句修改等一步步走到我們能獨立寫出一篇合格的拆書稿的這一過程,可想而知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最后是我們最喜歡的班長塵靜,即耐心又細致。常常是不厭其煩的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種問題,50個人50張嘴,勞心勞力的班班,積極熱情像個小太陽似的,用她自己的方式溫暖著帶動著我們這一群人。
每天6點之前在班級群里第一個看到的身影就是班長塵靜。定時定點發放學習資料和學習提醒,有學員美譽她為“勤勞的小蜜蜂”真是一個讓人喜歡和疼惜的班長。
說真的在這樣一個渾濁浮躁,金錢掛帥的時下,能夠遇見以劉主編為首的這支團隊能對自己專業的認真,對學員負責任的態度踐行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就如一股清流深深吸引住我們,不愿離開。
我是一名21堂寫作課10期5班的小白學員。我分享的是“從小白到現在成功過稿2次成為優秀學員”的心路歷程。
為什么要分享我自己的故事哪?原因受到劉主編“成人達己”的影響。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真實的這段學習歷程來啟發那些和我一樣有寫作的心,但遲遲不敢下筆的人們,勇敢地向前走一步,早日加入寫作的這個陣營中, 成就更多的可能性。
接下來要介紹自己了。我喜歡閱讀,在當下的競爭時代我非常認同終身學習這一理念,并且一直在踐行。多年來,各種培訓班占用我大部分時間,茶藝師、書法班、古箏課在這幾年中多多少少都學會些,雖說不能上臺表演,但愉悅自己是夠用了。
在思想上我也明白自媒體時代,要有與時偕行的思維,會寫東西的人將會有更多的競爭力。
但是因為有心理陰影“不是中文專科生,文筆不好、不會寫也不敢寫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寫”等等這些來否定自己,自我設限以致一直不敢下筆。
3月中旬的一天,在瀏覽公眾號推送文中發現了一篇“拆書稿變現”的文章。閱讀中,被劉主編的一句話吸引“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不學習就會落后,但學什么?怎么學?學完之后有什么用?這些問題可能你并沒有想過,很多人把學習當作緩解焦慮的方法,但實際上盲目的學習只會讓你更加焦慮不安。”
看到這句話時,思緒萬千。我的生活確實如劉主編所說“越學越焦慮”那不如就趁著這段閑下來的時間靜下心來認真的跟著劉主編的課程學習寫作,看看他對付焦慮的方法行不行得通。
最后付費進班,開始進入42天高效學習的狀態。
因為離職的原因,我時間充裕。在42天的時間內可以做到認真聽課,做筆記,完成作業練習。
隨著課程內容一天天的深入我知道了什么是拆書稿和市面上需要的精簡拆書稿怎么寫。
通過學習核桃讀書法 來概括一本書;用三欄筆記法 思維導圖來理解一本書;用豎式閱讀法一目十行來快速讀一本書。在閱讀上逐層精進。
更讓我欣慰的是學會了寫作的方法。如敘述文、議論文、散文的寫作手法;用講故事思維進行寫作,用大家看得懂的話去寫、在寫作中要規避的常見問題等。
就在這42天中一點一點的吸收內化輸出中,真的學會了寫東西,兩次投稿都過了被評為優秀學員,雖然是C級,離優秀的文章還差得很遠。但是對我來說是一次飛躍,也是一種啟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許多事情,你不做,就永遠踏不出去;你慌廢了光陰,就不要怪時代拋棄了你。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因為有緣相遇在21堂寫作課,感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