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講一個故事,或者說撒一個謊,這不重要,因為通常人們不懂區分的。他們總是告訴你早上要看新聞,要關心政治,所以那個時候我都是睡過去的。一天時光從午后開始。吃過飯,我就生起爐火,燒一壺熱水或者什么茶……
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了一只麻雀。它告訴我,想要在北方的冬天生存,需要食物和溫暖。它覓食的時候總是一跳一跳的,那個時候我甚至愿意用自己的食物交換它的不飛走。當然,我并不打算照顧它,即便除了能聽懂我說的話,它還會講許多故事。之前我就養過一盆聽話又愛吃醋的花。你知道的,養一盆花就得不停地澆水。何況一只鳥絕不可以永遠都不飛。
而且它講過一個故事說,春天來的時候,在屋檐上會遇見另一種鳥——用光亮的尾羽剪斷你的視線——黑色燕子。她從遙遠而溫暖的南方飛來,優雅、美麗,喜歡在細雨中徘徊。我選擇相信它,盡管這聽起來有些奇怪。我想這大概就是它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守候的原因了吧?!
因為我從沒見過它說的那種“光亮的尾羽”,就常常一個人跑去很遠的地方,假裝路過,一次又一次,為了尋找更多遇見她的機會……
麻雀解釋說人們都是一樣的。當你的一天,生活成為必要,去除社交、斷掉電網,水和食物都取自雙手時,它本身才真正成為目的(而非手段)。你看得見冬天,白色太陽透過窗欞變得溫暖;你聽得到爐火,紅色火焰升騰起有聲的煙來……你就會懷戀雪花和遠山——所有遙遠并且會飛行的事物——甚至虛無縹緲的靈魂。
所以我想燕子應該是更遙遠的一種迷戀;而美好的印象又大多來自誤解。她就像一張沒有模板的拼圖,按照想象中的模樣拼接總是不行的。聰明一點的人會學著根據它本來的面目去查漏補缺,一步一步完成,終于又發現根本不是自己原以為的用各種標簽拼湊成的樣子。
但人也是會改變的。很多年以后,我換了一份工作,不再生爐火燒水或煮茶了。但有些習慣還是保留了下來,比如,我仍然會去到那些地方;盡管視線變得模糊了。只是一回來,一回老,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再遇見它說的光亮的尾羽。
我想故事就到這里了。但是它打斷我,“這不公平,沒有人這樣結尾的。”
“嗯?”
“你真的不打算讓我再說點什么了?”
“什么?”
“人們通常會在結尾講出來的那些話……”
“比如呢?”
“比如你刪掉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