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國內工廠環境多年來追求大規模追求效率,無法在短期之內做到所謂的“柔性供應鏈”,而且產品本身制造周期長,售后無保障,沒辦法標準化;但通過數據來驅動制造,用戶先下單,工廠根據用戶需求數據來進行生產,能夠徹底消滅庫存成本的壓力,僅此一點又讓無數人趨之若鶩。
C2M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天然的爭議體,這一點毋庸置疑,批判者和擁躉自從C2M的誕生之日起就擺開了勢不兩立的架勢。這讓集消費者和制造商所有美好愿望于一身的C2M如此不完美。
度娘說,C2M是英文Customer-to- M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客對廠”?!翱蛯S”是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互聯網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是基于社區SNS平臺以及B2C平臺模式上的一種新的電子商務模式。
其實,C2M最性感的地方就在于短路經濟,實現了用戶到工廠的直連,去除所有中間流通加價環節,連接設計師、制造商,為用戶提供頂級品質,平民價格,個性且專屬的商品。不惟如是,C2M模式還顛覆了從工廠到用戶的傳統零售思維,由用戶需求驅動生產制造,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反向訂購,用戶訂多少,工廠就生產多少,徹底消滅了工廠的庫存成本,工廠的成本降低,用戶購買產品的成本自然也隨之下降。
“工業4.0”時代的智能化,是在“工業3.0”時代滿足大規模生產的自動化技術和架構的基礎上,實現從集中式中央控制向分散式增強控制的生產模式的轉變,利用傳感器和互聯網讓生產設備互聯,從而形成一個可以柔性生產的、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大批量生產模式(圖1)。也就是“工業4.0”時代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讓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更加緊密聯系、高效協作,使得個性化產品能夠以高效率的批量化方式生產,從而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產。
但,質疑者也振振有詞。預售模式拉長了產品送達時間,可能等消費者收到的時候,已經沒那么喜歡了。與此同時,由客戶端發起的個性化需求,對于為規?;a服務的機器設備來說,大材小用不說更是奢侈至極。
全球蛙是一家用戶直連制造商的C2M電商平臺,云集百萬創業者與億萬用戶,真正打造供給側產品,去庫存,去中間商,以量定產,提高商品性價比,使得分享經濟下的各方價值最大化。
難題攻克之前都叫做瓶頸,那些勇于嘗試的創新者不斷增加砝碼,工廠+大數+云計算+3D打印……一場追逐更高、更快、更強的工業革命競賽亦悄然拉開了帷幕。
首先,制造商可以為全球蛙平臺上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私人定制服務,按照用戶的需求生產出有用戶個人屬性的產品;同時,全球蛙平臺以創客為橋梁,創客的創意想法交與制造商來打樣代加工,解決了制造工廠生產線閑置的現狀。
資本和集體無意識的選擇究竟會把我們帶到哪里?C2M是曇花一現,還是有將大工廠化解為小而美的神奇魔力,亦或是像科幻電影里一樣,制造行業最終被高智能化的系統所壟斷,還不好說,再走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