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打電話給母親。母親問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你打電話回來干啥?”。當時沒多想,回答說“問候一下您們啊”。這也是我每周打電話本來的用意。然后因著急給我今天過生日的姐夫打電話,匆匆的中斷了跟我母親的通話。
沒過多久,哥哥打電話給我。
哥哥:你打電話回家了嗎?
我:剛打,怎么啦?
哥哥:媽有沒有跟你說什么?
我:就說我姐夫今天過生日的事情啊。
哥哥:你跟爸通話了嗎?
我:沒有啊。他們吵架了?
哥哥:是啊,老爸真是的,那么大年紀了,老騎個三輪車出去,多危險啊,說也不聽。
我:他愿意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吧,我同學爸還特意買個摩托車騎呢。
哥哥:萬一出個什么事情咋辦啊。
我:那我們也沒辦法管啊。
我很清楚,我哥內心的那種焦慮多少是來自于我的母親。他已經被深深的卷入到了我母親和我父親那總也糾纏不清,說不明白的關系里。我也突然明白我母親剛才問我為什么打電話回家了。因為每次她跟我父親吵架時,她都會通過各種方式讓我也參與進去。所以她會很自然地覺得我應該,我需要知道她們吵架了。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每次我母親跟我父親吵架完后,家里就會出現很長一段時間的冷戰。以致于當時是小孩子的我很害怕自己的呼吸聲太大惹怒到我母親,讓她再度情緒爆發。我父親不在家時,我的母親就在我面前數落他,揚言想離婚、不想活了等等。那會兒,我特別恐懼,也特別害怕他們吵架。
或許是因為我快青春期那會他們剛好更年期,吵架的頻率讓我心生厭煩。那會就開始厭倦他們的爭吵,覺得他們無理取鬧,沒事找事。有一次他們一大早上就吵架,我姐那會剛好在家,聽到他們吵架立馬起床去勸架。我依然呼呼大睡,煩死他們了。后來被他們三個人責備我冷漠無情,沒眼力勁。
大學的時候,一天突然接到我阿姨給我打來的電話,心生好奇,從來不給我打電話的她怎么會給我打電話呢?結果是因為她去我家時,發現我父母吵架冷戰了快一個月還沒和好。讓我打電話回家勸勸。如今的我已經想不起來當時接完電話的我是何種心情了。但是我很確定的是當時肯定很無奈和擔心。無奈的是還沒談過戀愛的我被期待去調節我父母的夫妻沖突。
大學畢業后,每次回老家,總是能通過各種途徑知道我父母吵架冷戰的事情。然后就是被期待我可以去解決我父母的沖突。每次打電話我媽總是重復的一個議題就是我父親是如何的不是,如何的不聽她的話。也確實如我母親說的,我很煩她,煩她總是給我灌輸各種負面的信息和情緒。也煩她不聽我的勸。但是雖然很煩,接完她的電話后,我總是很久都不能安心去做自己的事情,總是對她和我父親各種擔心。
因為擔心,所以我總是想盡辦法希望我母親和父親都能過得安全,快樂。例如讓我父母分開一段時間,把我母親接到我家,跟我們一起生活。結果發現她離開我父親后還是不能很好的生活。要么因為跟我發生沖突,要么就是因為不斷的擔心我父親在家的安危,是否能吃上熱乎飯菜,是否拿家里的東西都給人了等等??傊褪沁€是不能踏實的過日子,總是吵著回家。
慢慢的我發現,比起跟我們一起在城市里生活,我母親在老家跟我父親一起生活能更加自在和快樂。但是總是因為家里沒有年輕人照顧他們,常常無法安心讓他們獨自留在老家,尤其是聽到他們吵架啦,要尋短見、離家出走之類的消息時。
我們三個孩子,最開始是我被卷入到我父母的關系里最多。自從當我走上療愈和我母親的關系后,我開始變得慢慢的從我母親的情緒中抽離出來。不愛過問她有沒有跟我父親吵架,即使聽到她跟我父親吵架的消息也表現得很平淡。這個時候,作為老大的我哥,開始被卷入進去。經常被我父母吵架,電話好幾天打不通等等事情嚇得半死。有時候甚至都想直接買一張火車票跑到家里看個究竟。而每每這個時候我哥都會很含蓄的跟我求助,或許他也只能跟我求助。因為他被過度的卷入到了我們的原生家庭中,我嫂子已經對此很有怨言。而作為老二的我姐自己家一攤子爛事很多時候都想讓我哥去替她擺平。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對自己的關注往往不及她對父母關系的關注,父母自身對他們夫妻關系的關注往往不及孩子對他們關系的關注。而對于像我家這種多子女家庭,總會有一個孩子被選中去充當父母關系的監管者,以致于成年后,都無法騰出空間去過自己的生活。而我就是這個孩子,只是因為最近幾年我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拒絕承擔這個原生家庭賦予我的角色了,于是我哥就接管了這個角色。
或許是從我生完孩子后,慢慢的我開始因為不能忍受繼續做我母親情緒的奴隸開始,我不顧一切的想要擺脫我的母親對我的生活和情緒的影響和干擾。開始走進心理治療室,走上漫漫的療愈自我的旅程。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痛苦掙扎,我開始反問自己:如今的我為什么還要繼續做我母親的情緒的奴隸。小時候因為我離開了她,不能獨自生存,所以我必須討好她,順從她,跟她一個戰線。而如今,我已經長大了,我可以不再那么依賴她,而照樣生活得很好。因為我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當然也有權利獨自快樂和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跟母親一起痛苦并不是表達孝順的唯一方式。以前對于在母親傷心痛苦時,我如果還能享受快樂,總有一種罪惡感。而如今,我覺得一個真心愛自己的孩子的母親,無論何時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我不能做一個跟母親一起痛苦的孩子,但是我可以做一個讓她放心,能夠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讓她操心的孩子。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孝順嗎?
如今,關于父母吵架,我想那已經是他們一輩子習以為常的相處模式了,他們自己都無法改變,我們作為孩子的,又怎么可能具有改變的方法和力量呢?或許我們唯獨能做的就是引以為鑒,處理好自己的夫妻關系,為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成長環境。
最糟糕的結果是父母離婚了。在我看來,這或許未必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們依然可以愛他們啊,尊重他們的選擇,一個一個的愛。
最后作為一個長期遭受父母吵架困擾的人,特別想要跟我一樣的伙伴們說“我們一定要學會從硝煙彌漫的原生家庭中騰出空間過自己的生活”。小時候的我們無法做到這一點,如今我們長大了,我們要拒絕繼續做那個“父母不良婚姻關系的監管者的角色”,拒絕再繼續跟父母捆綁在一起,一起痛苦、一起遭罪,同時又相互抱怨。我們有權利比父母過得更好,擁有更好的婚姻關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我和你”,微信號:woheni_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