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和楊的認識,是一見鐘情。
是杰對于楊一見鐘情。
杰至今都記得第一次見到楊的場景,楊穿著好看的白體恤黑夾克,全身如同被一道光籠罩著走到杰的面前。當時的杰滿眼也一定散發(fā)著最亮的光,因為她第一眼就認定這是自己想要的Mr.righr。
這樣美好的相識源于一次三天的跟團旅行。杰和閨蜜搭伴,楊和父母同行。
在接下來的三天里,杰總是遠遠的注視楊,想上前搭話卻又羞于女孩子的矜持。直到旅行結(jié)束,杰和楊說之間的對話也僅止于“謝謝”“不客氣”。
幸運的是,旅行的尾聲,旅行團發(fā)了印有大家微信號的小冊子,方便團友增進交流。
當時的杰,其實是有男朋友的,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企業(yè)白領(lǐng),兩人在一所城市的兩頭,平時打電話,周末見見面吃吃飯看看電影。男友是親戚介紹認識的。杰對他的評價是“人挺好的”。
也許男友對杰的評價也僅止于“挺乖巧的”。于是兩人一直不瘟不火的談著一場不緊不慢戀愛。沒有誰說過“喜歡”“愛”這樣的字眼,也沒有誰主動說過“我們在一起吧”這樣的話。兩人從第一次見面就一直按照家長們預設(shè)的情景進展著。如果沒有遇到楊,也許他們也會像許多對相親對象那樣一直走進婚姻,走到終點。
直到楊的出現(xiàn)。
也許外表乖巧的姑娘內(nèi)心都藏著另一個隨時等待叛逆爆發(fā)的小猛獸,如同杰。
楊的出現(xiàn)讓杰再也不想過中規(guī)中矩的生活,她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都沒有真正戀愛過,沒有那么渴望想要了解一個人,靠近一個人過。即使跟自己談了一年戀愛的那個人,她對他的了解大都來于他說,她聽。
雖然從小三從四德的女子教育觀念告訴她,應(yīng)該放棄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男友好好的戀愛,直到婚姻。如果現(xiàn)在和男友提出分手,她就會被帶上那頂始亂終棄的大帽子。
可是杰還是鬼使神差的加了楊的微信,開始了小心翼翼的聊天,開始她只是想了解一下這個人,也許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呢,那樣自己就可以不用糾結(jié),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讓她沒想到的是,局面完全不受自己掌控,楊和自己的很多想法觀點都那么契合,他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他們也滿滿感覺到彼此就是一直在找的那個人。兩顆心在迅速的靠近。
然后,杰開始接受楊的邀請,和楊偷偷見面。此時的杰,還沒有勇氣和男朋友分手,也沒有勇氣和楊攤牌自己有男朋友的事實。
可想而知這樣的見面是伴隨著多少緊張不安的。
終究還是忍受不了這樣的煎熬,夾雜著自責和委屈。
杰終于還是找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和男朋友說分手。后果也都在杰的意料之中,自己的父母親戚,男方的父母親戚,無一不指責她的見異思遷。一時間杰成了那個眾矢之的。
狗血事件中也有讓她大跌眼鏡的,就是事件的男主角居然沒有因為被分手而暴跳如雷,反而很淡定地說祝福。后來事情過去很久,杰才想明白,這也許就是不愛吧,沒有愛哪里有恨。
一向唯父母命是從的柔女子杰姑娘,這次也硬是沒向父母妥協(xié)。最后假意離家出走最終另父母動容。
而另一邊,杰也向楊坦白了自己剛跟男朋友分手的事實。雖然一時難以接受的楊提出彼此冷靜一段時間,但最終楊還是選擇了和杰在一起,因為他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離不開這個表面傲嬌從容,內(nèi)心熱情似火的小女子。
最終地最終,他們走向了婚姻。
每每想起,杰還是認為選擇楊是她做的最正確的決定。杰也慶幸自己是在婚前遇到的楊。不然,依她的傳統(tǒng)和那些責任意識,婚后遇到,恐怕也只能錯過了吧。
幸福如人飲水,愛與不愛,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到。而愛與不愛之于最終要走向婚姻的兩個人,確是完全不一樣的心境。
所以,如果遇到了自己的愛情,趁來的及時候,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