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工程的施工質量將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質量。鋼筋工程更是整個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鋼筋工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是決定建筑物的結構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鋼筋加工
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鋼筋施工設計圖來進行鋼筋加工。既要把鋼筋加工表上的數值與標準值仔細核對,而且要按照設計施工圖來更換所需的鋼筋材料。
1)鋼筋加工之前,加工人員要依據項目經理部審核批準后的鋼筋配筋單來配料,以達到鋼筋材料的配備要求,布置鋼筋加工場的位置要依據施工現場的布局圖來完成。
2)建筑施工過程中,要配備人數與工程量相對應的專業鋼筋加工班組來完成施工。施工人員應保證加工所需的鋼筋在規格上達到設計的要求,以確保鋼筋在尺寸規格方面符合標準。此外,需將入場生產的原材料以及出廠的鋼筋成品按照類別不同進行標識和堆放。
3)重視保護層墊塊的加工:在建筑物梁下放置鋼筋保護層墊塊是用來擴大建筑物承面積的常用方法。一般情況下對建筑工程的施工的質量進行檢測時,都需要對保護層墊塊的安裝位置及厚度進行檢查,看是否達到了設計的要求。保護層墊塊的厚度對每項工程來說標準是不同的。
例如:主次梁和井格梁交叉位置的保護層墊塊的厚度就得是主梁保護層的厚度外加其受力鋼筋的直徑長度。檢測過程中要是墊塊的數量不足或者厚度不合乎施工標準的要求,就需要重新加工強度和精確度都符合標準的墊塊,否則會導致墻柱或梁板等出現質量問題。
二、鋼筋綁扎與安裝
鋼筋的綁扎和安裝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鋼筋綁扎之前要先安裝定位筋,定位筋安裝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工程的下一步能否順利進行,這對定位筋的加工尺寸精確度要求很高,要盡量避免出現紕漏。
另外,要做好定位筋拆除之后的善后工作,包括對雜物進行清理、校對鋼筋尺寸等等,以避免造成較大的偏差。鋼筋綁扎前的準備工作還包括鋼筋的型號和精確度的檢查。鋼筋在綁扎前,要仔細按照料單核對其質量和數量,若不符合,要及時修改和更換材料以確保綁扎和安裝工作的順利進行。
進行鋼筋綁扎的首要步驟是用鐵扎絲在鋼筋交錯點處進行鋼筋的固定,綁扎過程中要注意綁扎技巧,為了讓鋼筋結構更經久耐用,需要在關鍵部位如柱角處重點反復綁扎,同一水平直線上相鄰的綁扣要呈“八”字型,而且其相鄰綁扣露頭部分要遵循正反交錯的方向進行綁扎。
在鋼筋安裝時需要提前用粉筆點將鋼筋的擺放位置加以醒目標識,插筋時也要用紅點標識清楚插入的位置。另外,還需要按照施工具體要求在不同位置上做好標注,常見的標識位置包括底板鋼筋擺放線、底板上柱、墻、門洞位置線、獨立柱插筋位置線、板筋、梁主筋、柱、梁箍筋擺放線等。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鋼筋下部網片應設置與保護層厚度相當的水泥砂漿墊塊或塑料卡,板的上部網片應在短向鋼筋兩端,沿長向鋼筋方向設置鋼筋支墩。
三、鋼筋的接長
如果施工建筑的結構比較龐大,需要特殊長度的鋼筋才能達到要求,這時就需要工作人員通過機械加工來接長鋼筋以達到施工要求。筒管擠壓的接長方法最為常見。
如果只是普通的水平豎向筋需要接長,加工方法就可以采用很多種,例如對焊、電弧焊和電渣焊。
對于水平筋來講,對焊和電弧焊兩種方法都可以采用,電弧焊針對于焊接性很強且參數適應性較弱的鋼筋更加實用,對大多數工程而言,對焊這種方法就可以滿足要求了。
在進行鋼筋接長時,為了盡量使焊接不出現質量上的問題,必須盡量控制好合適的頂鍛,以確保控制斷裂的大小。
一般來說,只要在拉彎時控制得當,保證產生的斷裂最小就達標了。
電弧焊的接頭方法一般來說有四種:幫條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其中搭接焊宜采用雙面焊,其適用的范圍較廣;坡口焊適用于焊接部分有凹槽的情況,可分為坡口平焊和坡口立焊。幫條焊這種電弧焊方法適用于鋼筋等級較高,達到一級或二級水平,或者與主筋的鋼材等級相同,并且其直徑與主筋也相同的條件下。
四、鋼筋連接中采用的機械方法
在鋼筋施工中機械連接技術只適用于部分鋼筋類型。一般可以采用該技術的梁鋼筋、柱鋼筋還有底層柱筋都是包括“準18”在內的“準18”標準以上的。
套筒鋼筋擠壓技術是主要的連接方法之一,該技術是通過擠壓力使連接件鋼套筒塑性變形與帶肋鋼筋緊密咬合形成接頭的方式來達到連接的目的。
套筒鋼筋擠壓技術是一項新興鋼筋連接技術,它對操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比較高,而且在套筒鋼筋擠壓工程進行之前要仔細的檢查所有的造作器具的質量和規格,此外還得保證工程中使用的各種信息數據和材料都符合設計的要求。
套筒鋼筋擠壓工作進行前需要開展的準備工作也較為精細,先將鋼筋端頭的銹皮、泥沙、油污等雜物清理干凈;還要對套筒的尺寸和質量進行檢查,并與鋼筋進行適套匹配;進行試壓檢測以確保擠壓設備符合要求。
在操作過程中要在鋼筋連接端劃出明顯定位標記,確保在擠壓時可按定位標記檢查鋼筋伸人套筒內的長度;同時注意擠壓的方向和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