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是畢業后在家待最久的一段時間,足足21天。
整個假期的,叫人開心不起來,疫情的事情世人關注,現在也只想說說自己。
PS:原本2月中旬時的隨筆只寫了一半,現在拖到了清明4月6日,這種間歇性寫字欲望,是要注意。
1.
假期的短短半月時間,4個親戚鄰居的相繼離開給了我觸動。
去年9月回家時,大伯的身體看起來還算硬朗,10月查出肝癌晚期到1月走,不過3個月時間。
就在大伯走的前幾天,我在家休周末陪老太,老太接到大奶奶的電話,兩個已經七老八十的妯娌在感慨的樣子,讓我心疼不已,電話中大奶奶還說過年時來看下。
不想電話后的幾天,大伯走了,又過了10天的大年初一,大奶奶也走了。
從父親離開的前兩年開始,開始變的害怕起來,害怕緣于畢業后,之前的靜態世界突然變得陌生,每次回家,都可以非常清晰的感受到歲月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家里的小一輩越來越多,記憶中的人和事都在慢慢遠去。
老太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這是心里最大的一處結。這種無力感,使我倍受壓抑。
好希望時間慢些走,幸好還有兩個姑一直在,不至于孤單。
細想當下,能做的有什么呢,大概是陪伴,去年也是回家頻次最多的一年,回了15趟。
2.
在家里,最喜歡跟二姑的對話,可能也因為做老師的原因。
感覺是從去年起,跟她的對話的深度,開始有了朋友的味道。
二姑印象中是個自尊要強的人,眾人面前十足的開心果。漸漸發現,負面消極的情緒越來越強烈,對婚姻的不滿、對小孩教育的自責、想掙脫現生活圈又不能的聲音越加強烈。
每每此時,給周邊人帶來的壓抑感是真實的,是觸及心底的。
真的開心時的快樂,卻又富有感染力的,同樣的真實。
這種外在的樂觀跟內在悲觀,完全能夠感同身受,但在負面情緒表達方式上,由于沒有的親身經歷,無法用自己的理解去看待。
二姑的心態相對比較年輕,父親走了,老太的很多事都是她在打理,更多時候我覺得她是這個家的中心,很多事我會慣性的跟她去商量,求征她的想法后我內心才足夠踏實。
關于自己的人生大事,今年開始家里也頻頻問起,姑的婚姻觀過于現實,不太能接受,問及他們在這個年紀時面臨的都一樣。
反觀自己,隨著年紀的增長變的更加謹慎,對感情的閾值也逐年提高,渴望而又抵觸,不斷的自我矛盾與糾結狀態中度過,這應該是種可悲吧。
雖說如今面對困惑時,仍舊會苦惱、煩躁、牢騷以及不滿。
但依然相信,終會有一天,回望這段時間可以釋然,還是預支一下未來的坦然來面對現在,別在自我設限。
3.
清明前一周買的燒烤架到了,前天,約的兩個發小跟板哥到家里。
其實天還有些涼,老太擔心外面風大,問要不要進屋子里,燒烤哪能進屋呢,我說大不了去東廂房好了,老太又擔心沒有收拾比較亂,突然發現,不知道從什么時間起,自己已經不在意這些了。
到了晚上確實有一些冷,直接搬到了廂房,雖然有些亂,內心很踏實,心態能有這變化,真的滿足。
原本計劃著只一扎啤酒的養生局,然后礦泉水。沒想從下午3點半一直到晚上11點,臨了時,熊熊講自己還能喝五瓶,聽言也及時止住了他,確實太晚了。
發小相聚,除了陳芝麻爛谷的事在敘上一遍,婚姻、房車、工作是成年人繞不過的話題。
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爺爺那輩人,大都有外省或東北的經歷,到了父一輩幾乎都留守在家,反到自己這輩同樣又遵循上爺爺輩的歷史,不拿別人,只拿自己身邊五六個發小的經歷來看,出奇的一致;
現在同樣的難題又回到了這輩人身上,到了28歲的年紀,到底在哪,熊姐在濰坊定居自己工作剛落實過去,也在那剛定完房。朋跟家買的房,工作原因家里沒機會,后面大概率還是要回家。板哥買車搞的壓力蠻大,還在為生計奔波。我也跟家置的業,但真不喜歡這個城市,在這里看不到未來。
理智來講,需要邁出這一步,在諸多不確定性前,計劃是趕不過變化,當同樣的歷史又在重演,前人經歷也難平復此時內心,干脆所有的事情交給時間,自己輕裝上路。
昨天朋下午一直問晚上的時間,在約著晚上吃火鍋。
又被我不合時宜的止住了,兄弟感情細水長流,無法急于一時,留有期待,未來可期。
4.
又到了立flag時間,卻不敢輕易在下筆,想要做的依然很多,堅持長久的卻未如所愿,化繁為簡,幾個堅持做的事;
健康:去年從93kg減到79kg,前年體檢的中度脂肪肝,6月15日目標72kg;
成長:深度學習供應鏈、口語練習;
工作:在進一步目標30
2020年,不必緊趕路,一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