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組助教梁巍
【30天月度檢視】
姓名:梁巍
#基本情況
姓名:程浩軒
年齡:7歲
小組:第6組
#第二階段30天目標及完成情況
1、家長目標:不吼不叫,學會鼓勵。
完成情況:第一階段的情緒給自己打60分,第二階段也有過情緒爆發,經過和正面管教講師和曹教練的溝通學習,正確管理了自己的情緒。借用朋友的一句話,有一個兒子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隨時隨地對他示弱撒嬌,然后看他滿臉寵溺的對你笑。在第二個階段,學著示弱,學著用孩子。孩子學習不認真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生氣,但是情緒比以前好了,知道接納孩子的狀態,會同理孩子的感受。
依舊將每天的早餐時間作為一天的親自時光,一家人一起吃飯。
2、孩子目標:每天讀書五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完成情況: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也是完成作業的要求,每天讀書五頁。放假后堅持了35天,上周因為家里的一些情況去朋友家住了幾天,因此中斷了,第三個30天要繼續。感覺雖然經歷了35天的培養,但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依然不濃厚。可能是出于對拼音的畏懼,不喜歡讀書,更喜歡聽別人講。
#30天打卡的情況總結
#打卡30/30,堅持每天打卡,通過每天寫孩子的閃光點,促使我去觀察,及時記錄孩子優秀的一面。對于表現好的及時鼓勵,對于不好的說明原因。該堅持的鼓勵孩子堅持。
父母教練總結#
第二個30天又結束了,這個月的收獲和感觸有如下幾點:1、更多分享,身教大于言教。我踐行易效能110多天了,做的多說的少,孩子并不能完全感受。現在我會給他分享我是如何堅持寫晨間日記的,如何制定每天的青蛙,怎么做每天的計劃,會和她分享沒有目標的一天和有目標的一天對我來說有多大的差距。他目前有點不以為然。但是我依然會給他分享。2、關注孩子背后的行為。以前孩子出現各種狀況,我會生氣、憤怒、吼叫,現在對情緒有所控制,主要是我明白了孩子的狀況事由原因的。比如他不好好寫作業,我以前就會簡單的認為他偷懶,現在我會分析他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不會,是偷懶,是不舒服。根據這些情況進行對待。3、學習交流。在使用番茄鐘的問題上,咨詢教練和朋友,在番茄時間的運用上更靈活,孩子更容易接受,讓孩子體會到番茄鐘帶來的效率。4、一直沒有發現孩子的愛語,或者說任何一項都不太明顯,不知道該怎么做。5、對孩子的八大智能關注不好,孩子最突出的自然科學一塊,不知道該怎么加強 。孩子比較弱的社會性,也不知道該怎么樣加強。
四個案例:1、和孩子因為作業發生的沖突。磨蹭到了約定時間不去寫作業,還沒有開始就討價還價休息的時間,我的火瞬間點著,把他的作業扔了,他沒有反映,之前已經見過了。我的火還沒有停止,你說你不要上學了,去撿破爛吧,不需要上那么好的學校,我也不再管你了。也許是我不再管你了讓他很害怕,他一把抱住我說媽媽,你別走,我寫我寫。我瞬間意識到可能那句話傷害了他,理智回復了一半,但還是很生氣,我說媽媽不走,但是媽媽不干涉你的事情,你隨便吧。他生氣的說,你有什么本事啊,連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說完,他不情愿的拾起了書,不情愿的去寫。我自己坐在房間哭。
2、寫作業的討價還價,還沒有寫就要說寫完休息幾分鐘。以前我都是卡的很死,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后來我發現他的注意力達不到,我要慢慢訓練他的專注力。于是請教教練和其他朋友,最后采用十分鐘加十分鐘的方式,4個以后大休息20分鐘。這20分鐘我不干涉,但是我發現他看電視不行,到了時間很難關上,所以從明天開始休息時間不能看電視。
3、每天的作業是語數英,他對作業有畏難情緒,所以一般到最后一項他會有點累,有點情緒,以前我都會覺得他是偷懶,現在我會同理他的感受,如果他有情緒我會和他商量是不是休息一下,是不是換一項作業,是不是吃了飯會有力氣一些。這樣做不是每次效果都很好,但總體改變很大。
4、三天前在小區門口遇到一只流浪的小貓,孩子說要和玩一會,我提醒他主意安全,半小時后回家吃飯。結果十分鐘后孩子用塑料袋裝著小貓帶回了家,站在門口懇求我收留小貓。我是極力反對的,本身比喜歡貓,而且不知道是否有細菌,所以讓他帶到樓下玩一會放掉。他還是求我。我想孩子也許真的喜歡,而且很善良,就同意他先把貓咪養到地下室。三天來,能獨自到地下室喂水喂食物。但是我感覺我提醒的太多,照顧的太多。在這件事情上,應該讓他主動去做,他喜歡的事情看能堅持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