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先森
在某個小鎮(zhèn)的客棧,自己的房間外面,月光皎潔,天氣微涼,房間外面是一群95 96后的小屁孩天南海北的,聚在一起,彈著吉他,一首一首唱著《南山南》,《斑馬斑馬》,《董小姐》的民謠,我就和屋里一91年的哥們自嘲,已經(jīng)跟不上他們的節(jié)奏了,如果,我們是那個年紀(jì),估計也會和他們一樣吧啊……
聚在一起,沒有事業(yè)的壓力,沒有逼婚的壓力,沒有賺錢的苦惱,有的只是談天說地,見著可愛的女孩就追,喜愛的明星就去看他的演唱會……
在客棧里,聽著外面那群孩子們的笑聲和歌聲,我突然感到害怕了,害怕自己三十歲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子的?
三十歲的時候,是否還可以賣得動腿,走的動路,關(guān)鍵是腦子里是否還會有說走就走來一場旅行的沖動思想。
三十歲的時候,我們是否還可以和五湖四海的朋友坐在一起,在大理古城的藍(lán)天白云下,喝茶聊天,而不是,大腹便便的通過微信問候彼此。
三十歲的時候,我們是否還可以義無反顧的去到某個城市,只因為,自己喜歡的杰倫或者奶茶在那座城市開演唱會,只要一開口,就可以大合唱《雙截棍》或者《后來》,只不過,我們的表情,不再是歡呼雀躍,而是依偎著身邊自己最愛的人,淚流滿面吧啊,因為,他們唱的畢竟是我們的青春啊。
三十歲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會有更成熟的想法,沒有人再管我們叫做小屁孩,身邊交心的朋友,也就剩那么幾個了吧啊,當(dāng)我們看到身邊比自己還瘋狂的年輕人時,我們便可以用在我們年輕時,父輩教育我們的話語,給年輕的孩子們傳授經(jīng)驗。
在這樣一個夜晚,莫名地想起胡德夫的那首歌:人生啊,就像一條路,一會兒西,一會兒東,匆匆,匆匆。我們都是趕路人,珍惜光陰莫放松,匆匆,匆匆,莫等到了盡頭,枉嘆此行成空。
就像《康熙來了》最后一期,陳漢典先離開,最后是蔡康永和小S離開,那扇門關(guān)閉,場燈關(guān)閉,是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這樣的結(jié)局,不也是挺好的,起碼陪伴了我們那么多年……
俗話說,三十不惑,其實,我不想等到三十歲時,被生活逼入死墻角,讓自己在墻角的一畝三分地里面壁思過,自己之前的三十年到底是怎么虛度過來的,不想三十不惑,更不想,三十不活。
所以,決定,三十歲前,做一些讓自己覺得有意義又不后悔的事情,順自己的心,一直活下去。
我非常害怕,等我站在三十歲的盡頭時,面對的是經(jīng)歷的一片荒蕪,連一丁點的顏色和果實都收獲不了。
其實,也不需要太慌張,你奔三的下半場才將將要開始,你還有太多的機會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你還有機會,去播種、去施肥、去澆水,耐心地等待收割,即使,等到收割的時候,你收割的只是干癟的苞谷,你也可以微笑的面對這些果實,因為,你可以看到每一粒果實都擁有你辛勤的汗水。
我想,三十歲的時候,最好的狀態(tài)是,清空自己,放掉之前所有的經(jīng)歷,切實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安靜不聒噪,收割完自己的莊稼,不害怕,不彷徨,不迷失。即使,看著自己的莊稼地,是荒蕪的,也知道,自己已經(jīng)收獲了太多經(jīng)歷,自己還是會微笑的。
奔三的下半場,荒而不慌。
我始終至死不渝的堅持并且相信,你現(xiàn)在所經(jīng)歷的艱辛或者糟糕的一切,都一定會在未來的有朝一日,有人愿意作為你的聽眾,坐下來,安靜地聽你講這些故事,到時候,你一定會面帶微笑的告訴他們這些經(jīng)歷有多虐心或者多艱辛。
歡迎大家打賞哦
豆先森 只做故事的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