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坐半年皇位就眾叛親離,帶頭砸場子的竟是枕邊人?

有句話是經常被人提及的:男人背后的女人。意思就是說,男人要成功,離不開背后女人的付出;當然,反之亦然。

可有的人就不以為然,覺得靠自己高貴的出身和能力,就能擺平一切,其他人包括自己老婆在內,該怎么虐就怎么虐。

真有這種人嗎?悅史君的答案是肯定的,俄羅斯帝國沙皇彼得三世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

作天作地作了大半輩子,彼得三世的人生也成了一個大寫的奇葩!


身兼兩國貴胄 父母相繼離世留陰影

彼得三世出生于1728年2月21日,他的父親是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的侄子荷爾施泰因-戈托普公爵卡爾·腓特烈。

所以,彼得三世剛開始的名字叫卡爾·彼得·烏爾里希,是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的侄孫。

卡爾·彼得·烏爾里希的母親也不一般,是俄羅斯帝國沙皇彼得大帝的長女安娜·彼得羅芙娜公主。

這樣一來,卡爾·彼得·烏爾里希又是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的外孫。

卡爾·彼得·烏爾里希降生后,父母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晚會,可他的母親安娜·彼得羅芙娜公主在觀看焰火,不幸受風得病,很快不治而逝。

1739年,卡爾·彼得·烏爾里希11歲時,他的父親荷爾施泰因-戈托普公爵卡爾·腓特烈也因病去世。至此,卡爾·彼得·烏爾里希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

由于卡爾·彼得·烏爾里希是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的侄孫,所以他剛開始一直是準備繼承瑞典王位的。

父母相繼離世后,卡爾·彼得·烏爾里希的叔叔、呂貝克親王主教阿道夫·弗雷德里克,開始負責他的生活和教育。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邀請了多位宮廷教師,對卡爾·彼得·烏爾里希進行文化輔導。

這些宮廷教師也不含糊,對卡爾·彼得·烏爾里希進行嚴厲管教,只要他出一點差錯,老師們就會對他進行體罰,命令他跪在豆子上,一點都不給他這個瑞典王儲面子。

由于從小缺乏關愛,卡爾·彼得·烏爾里希體弱多病,時常說謊,并且伴有病態的幻想,他的性格變得膽小,多疑,而且神經質。

卡爾·彼得·烏爾里希對學習并不上心,卻非常喜歡軍事游戲,觀看軍隊的隊列表演,最心愛的玩具就是一套木制的士兵木偶。


姨媽變身女皇 直接躍升俄羅斯帝國皇儲

1741年,卡爾·彼得·烏爾里希的姨媽、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的三女兒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公主,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當時的沙皇伊凡六世,成為俄羅斯帝國女皇。

由于伊麗莎白女皇未婚而且無嗣,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她決定把13歲的外甥卡爾·彼得·烏爾里希,選為自己的繼承人。

1742年,伊麗莎白女皇舉行加冕典禮,并正式宣布14歲的外甥卡爾·彼得·烏爾里希為俄羅斯帝國皇儲。

無感學習乏力 娶嬌妻卻疏離冷淡

很快,卡爾·彼得·烏爾里希就被接到了俄羅斯,并改名為彼得·費奧多羅維奇

由于彼得·費奧多羅維奇自幼在德國長大,根本不會說俄語,而且他對俄羅斯的東西也不感興趣,還是整天以各類軍事游戲度日。

伊麗莎白女皇對這個外甥也不是很滿意,因為他看起來很瘦弱,病怏怏的,面色也不健康。

但伊麗莎白女皇還是為彼得·費奧多羅維奇找了最好的老師,希望他能盡快融入俄羅斯,學有所成。

可彼得·費奧多羅維奇生性懶惰,對周圍事物很冷淡,而且作風浮夸,愛慕虛榮,學習了三年,還是毫無長進,甚至連俄語也沒有掌握。

1745年,在伊麗莎白女皇主持下,17歲的彼得·費奧多羅維奇迎娶了德國中部的一個小公國——安哈爾特-采爾勃斯特公國的索非亞·奧古斯特公主為妻。

索非亞·奧古斯特公主嫁給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后,也改了一個俄羅斯名字,叫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

為了慶祝兩人的結合,伊麗莎白女皇賜給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和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兩處封地,一處是圣彼得堡近郊的奧拉寧鮑姆,另一處是莫斯科近郊的柳別爾齊。

然而,盡管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和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此前都是德意志人,而且年齡也僅相差一歲,但兩人的關系一開始就很冷淡。

彼得·費奧多羅維奇似乎還沒有長大,只喜歡玩軍事游戲,士兵木偶整日不離手,對女人也絲毫不感興趣;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則是接受過完整貴族教育的公主,文化修養遠在丈夫之上。兩人根本沒法進行正常的溝通。


無法熱愛俄國 九年得子心思全在軍團

1750年,伊麗莎白女皇允許22歲的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建立一支小規模的軍團,士兵全部來自荷爾施泰因。

從此,彼得·費奧多羅維奇的主要興趣都集中在訓練這只部隊上。

雖然在俄羅斯生活多年,但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從未試圖了解俄羅斯,對俄羅斯的文化傳統也不感興趣。

1751年,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得知叔叔阿道夫·弗雷德里克成為瑞典國王后,暗自抱怨道:“把我拖到這個令人詛咒的俄羅斯,我簡直就是被逮捕一樣;如果當初給我自由,現在我不就坐在文明國家的君主位子上了么?”

1754年,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和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結婚9年后,才終于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保羅·彼得羅維奇

保羅·彼得羅維奇一降生,就被伊麗莎白女皇下令抱走,指定由專人負責照料皇孫,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夫婦只能每個星期探望兒子一次。

一般人有了孩子,恨不得天天在一起,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則不然。他從來不關心兒子的情況,每個星期探望一次,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后來,彼得·費奧多羅維奇同妻子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的關系更加冷淡,他甚至公開包養情婦,也從不隱瞞這一事實。

到了1758年,彼得·費奧多羅維奇的荷爾施泰因軍團人數,已經超過了1500人。他對這支部隊的訓練更加上心了。


外交損己親德 姨媽包庇貴族醞釀政變

彼得·費奧多羅維奇不僅私生活一塌糊涂,對外政策也很成問題。

1756年到1763年,歐洲大陸上的主要強國爆發了七年戰爭

在此期間,盡管俄羅斯帝國和普魯士王國是敵對關系,但彼得·費奧多羅維奇仍公開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表示支持,并表示腓特烈二世就是他的崇拜偶像,還多次向腓特烈二世提供軍事情報。

伊麗莎白女皇對外甥的種種出格舉動了如指掌,但考慮到他是自己心愛而又早逝的姐姐、安娜·彼得羅芙娜公主的孩子,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原諒了彼得·費奧多羅維奇。

但彼得·費奧多羅維奇的荒誕行跡,令俄羅斯宮廷內外對這位皇儲毫無好感,他在俄羅斯貴族中間也沒有什么威信。

朝中很多大臣和禁軍將領們,看出了將來彼得·費奧多羅維奇不會為俄羅斯帝國利益打算,多次醞釀了宮廷政變,意在廢黜他的皇儲身份。

但由于沒有找到合適的接替人選,再加上礙于伊麗莎白女皇,這些政變最終都隱而未發。


苦等二十年即位 對普大讓步妻子也冒頭

1762年初,伊麗莎白女皇病逝,34歲的彼得·費奧多羅維奇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七位沙皇,史稱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登基后,處理政務非常積極。他簽署了大量的法令,進一步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

按照彼得三世簽署的法令,解散了秘密刑偵衙門,沒收了教會的土地,建立國家銀行,扶助工商業發展,解除外貿禁令,停止了對舊禮儀派教徒的迫害。

彼得三世還給予俄羅斯貴族空前的自由。根據他簽署的《貴族自由宣言》,俄羅斯貴族不必像彼得大帝時代那樣終身服役,或者像安娜女皇時代那樣必須服役25年,而是完全不必服役,獲得了更多的特權;其中一條就是任何一個貴族都可以隨時出國,可以隨意處置其名下的封地。

但彼得三世最為人詬病的一個決定,就是放棄在七年戰爭中的所有勝利果實,單獨與普魯士王國媾和。

為了進行和平談判,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向俄羅斯帝國派出了一位名叫亨利·馮·格利茨的特使,彼得三世向來對普魯士王國的軍事和政治制度特別青睞,所以對這位和談特使的意見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最終,俄羅斯帝國和普魯士王國簽訂的合約規定:

俄羅斯帝國歸還整個東普魯士,以及七年戰爭期間占領的所有土地,俄羅斯帝國退出戰爭并轉而與普魯士王國結盟。

媾和條約一出,整個俄羅斯帝國都震驚了,雖然人們都知道彼得三世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很崇拜,但他的讓步幅度如此之大,還是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滿。

俄羅斯貴族奧爾洛夫兄弟,伊茲麥洛沃軍團、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的部分軍官,積極參與了宮廷政變計劃,彼得三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也參與其中,還曾提出要和彼得三世分享權利,共同做沙皇。

后來反對彼得三世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皇子保羅·彼得羅維奇的老師潘寧,沃爾康斯基公爵等人,也站到了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一邊。

盡管彼得三世手下的人多次向他密報政變陰謀,但他不以為然,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把妻子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放在眼里,對即將來到的政變風暴缺乏警惕。


政變猝然發生 優柔寡斷喪失良機

1762年6月28日,彼得三世前往奧拉寧鮑姆,出席一個慶祝活動。

按照日程安排,皇后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應該在那里等候他,但彼得三世到來時,她已經無影無蹤了。

原來,皇后的情人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的弟弟、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中士阿列克謝·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提前一步趕到,通知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說圣彼得堡逮捕了幾位禁軍軍官,政變有可能因此流產,所以應該刻不容緩,提前發動政變。

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急了,立即跟隨阿列克謝·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乘船返回了圣彼得堡。

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剛抵達圣彼得堡,禁軍、樞密院、長老院和首都民眾,就向她宣誓效忠。

隨后,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把禁軍集合起來,向奧拉寧鮑姆方向進發,去捉拿丈夫彼得三世。

接到發生宮廷政變的消息,彼得三世驚慌失措。手下人建議他立刻動身前往喀瑯施塔德,率領海軍和忠于他的部隊,依托普魯士王國,向圣彼得堡反攻。

但彼得三世拒絕了這個建議,決定指揮手下的荷爾施泰因軍團,要固守在當地一座平時用作訓練的木制城堡里。

后來聽說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帶領精銳禁軍前來,彼得三世又改變主意,帶上身邊的情婦和隨從,逃往喀瑯施塔德。

可等他到達喀瑯施塔德時,當地駐軍宣布,他們已經向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宣誓效忠了,不能接納彼得三世。


放棄逃亡退位 妻子稱帝身死成迷

至此,彼得三世完全喪失了斗志,連逃往普魯士王國的勇氣都沒有了,又回到了奧拉寧鮑姆,按照妻子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的意思,簽署了退位詔書。

彼得三世退位后,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登基稱帝,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八位皇帝,也是第四位女皇,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死在了距離圣彼得堡三十公里的羅普舒,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外宣稱他是因消化不良而死,但也有歷史學家認為,正值壯年的彼得三世有可能死于非命,被妻子指使手下毒死或勒死。


悅史君點評:作為最高統治者,彼得三世太過于傾向出生地國普魯士,多次出賣俄羅斯國家利益,激發俄羅斯貴族反感實屬正常;但作為一個正常人,他小小年紀父母相繼離世,卻要一直接受瑞典王儲和俄羅斯帝國皇儲的嚴苛教育和責任,沒有人關注他的憂傷,也是可憐人。

從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流傳下來的正史來看,彼得三世就是一個神經質的怪人,智力低下,對周圍的一切,包括他統治下的俄羅斯漠不關心,昏庸不堪。但葉卡捷琳娜二世畢竟是彼得三世的妻子和不共戴天的仇人,這些記載到底有多少水分,就真的說不清楚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彼得三世按照母系來自俄羅斯羅曼諾夫家族,按照父系卻是來自德國荷爾施泰因-戈托普家族,所以他的這一支被稱作羅曼諾夫-荷爾施泰因-戈托普家族,屬于歐洲著名的奧爾登堡王朝。后來彼得三世的后裔依然留在了俄羅斯帝國沙皇位子上,所以自此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的正式名稱,變為羅曼諾夫-荷爾施泰因-戈托普王朝。

這也讓俄羅斯皇室和歐洲的許多皇室成為親戚,至今英國王室和挪威王室在血統上仍屬于奧爾登堡家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