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了馬東的演講,他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就是做事情要解決自己的焦慮。
據他說: 得到是解決大家對成功的焦慮,奇葩說是解決大家對娛樂的焦慮,好好說話是解決大家對口才和社交的焦慮。
所謂焦慮:是人類在與環境作斗爭及生存適應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人類情緒,焦慮并不意味著都是有臨床意義的病理情緒,在應激面前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它可以充分地調動身體各臟器的技能,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只有具備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時對正常的社會功能造成影響時,才成為病理性焦慮。
我覺得焦慮的是力不從心,沒有辦法改變想改變的局面,所以會焦慮。焦慮換一個詞就是痛點。也就是作為用戶的需求。
當今社會,競爭很大,焦慮也很多,所以一方面,了解自己的焦慮,調整自己的焦慮;另一方面,可以從自己和大家的焦慮中尋找商機,因為焦慮是普遍的,期待解決的。
現在我使用的很多app都是解決自己焦慮的,例如:知乎(知識的焦慮),快看漫畫(娛樂的焦慮),股票(投資的焦慮)等等。。。
焦慮即生意!此刻,發現了焦慮的價值,除了從心理學上給自己一種本能的保護機制,也是一種尋找商機的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