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一個魯西北的農村,家里姐妹四個,我排行老三。眾所周知,中間的總是容易被忽略的人。小時候的我,體弱多病,沉默寡言,上有勤快周到的大姐,其次有聰明伶俐的二姐,下有任性唯我獨尊的妹妹,我就成了那個毫無存在感的人。
我的童年是孤單的,灰色的。每次回想,腦海中出現的都是一片片苦澀不堪的藥片,一臺破舊的畫面滿是雪花的黑白電視機,還有一件件永遠不合身的衣服。小小的我從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多么想像大姐那樣,也能擁有自己的衣服,哪怕只有一件;我也多么想像二姐那樣,活得肆意且囂張;有時候也想,要是我是家中最小的就好了。我和妹妹差三歲,身高差不多,她比我還要寬一點,六歲那年,她出車禍差點死掉,父母總會偏愛她一點,每次父親回家,總是會好好哄著她,一根火腿,她吃剩下了,才輪得到我。再長大一點,大姐出嫁,二姐工作,我們在同一所高中上學,她的生活費總要比我多一些,有時我還會貼補她一些。她的錢都花在哪里了呢,她有各種各樣好看的筆記本,明星卡片貼紙貼滿了她的床頭。寫這些,并不是抱怨父母有多偏心,尤其是自己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媽了,更能體會父母的艱辛與不易。父親常年在外走南闖北的打機井,母親一個人在家既要管好將近十畝的地,又要看好四個孩子,奶奶重男輕女,一個也不肯幫忙照看,生活極其困難。在他們的眼中,我乖巧懂事,好學勤奮。俗話說的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我,習慣了不哭,習慣了不去表達,習慣了面帶微笑……
我一路循規蹈矩的上到了大學,大學以前,只要什么都不用想,整天學習就好了。上了大學以后,我的痛苦才顯露出來,特別害怕人多的時候表達自己,連話都不會說了。印象最深的一次,上英語課回答問題,我的聲音小的簡直像蚊子,老師讓重復了好幾遍還是沒聽清。自卑,敏感,怯懦,這些全都出現在我最美的年華里,而我的選擇是把自己蜷縮進更堅硬的外殼里,用逃避來面對周遭的一切。
而今的我,剛跨過三十歲的大門,彷徨與焦慮仍不時的來造訪,幸運的是,在2016年的尾巴,我遇到了行動派,看到了好報,看到了更多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不能再這樣下去了,2017我想做不一樣的自己,很幸運,有這么多小伙伴可以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