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年輕的時候,喜歡養各種各樣的動物,細數一下,貓、狗、羊、豬、兔、鴿子、雞、馬……呃,十二生肖里能養的基本上都養過了。
先說說那群雞——也就十來只吧,畢竟,養雞是為了一家大小有雞蛋吃。其中有一只是公雞。它的職責應該是保護母雞們。這只公雞長得既威風又神氣,每天踱著步子驕傲地在前院后院走來走去。
吃完我媽喂的野菜麩皮拌好的雞食后,母雞們在前院的草地上刨土捉蟲曬太陽,下蛋時習慣地蹲到我媽準備好的干草窩里下蛋。下完蛋便一個一個“咯噠,咯咯噠”地叫著,向主人邀功。那可是正宗的土雞蛋笨雞蛋,可惜小時候因為家中不缺,也沒覺出好吃來,還挑食常常不吃雞蛋——真是夠傻的。現在想吃都不知道高價買回來的是不是正宗笨雞蛋了。
母雞下蛋后此起彼伏的叫聲刺激了公雞,它可能覺得,人家都會下蛋,就自己沒用似的。于是自己學會一項新技能——看家——那時候家中沒養狗。這只公雞還很聰明,街坊鄰居經常來的,一概不管,一有陌生人或不經常來的鄰人來我們家,一進前院,公雞便咯咯叫著沖來人示威,一般沒人會搭理它——不就一只雞嘛,出啥相!繼續往里走,公雞便從后面追上,跳起來用嘴去啄來人的衣服甚至脖子,冬天穿的厚還好些,夏天被尖嘴吧啄一下也挺疼的。關鍵是我媽喊著不讓啄也沒用,下次來人照啄不誤。我媽一邊為自己養了這樣一只有本事的雞沾沾自喜,一邊又對客人挨啄感到過意不去。終于覺得它畢竟不像通人性的狗一樣能夠馴化,忍痛把它賣掉了。
母雞們照樣吃喝玩樂下蛋,下了蛋我和妹妹便搶著收蛋。反正有幾個便收幾個,誰下誰沒下可分不清。但是我媽知道,哪幾只雞勤快每天下一個,哪幾只懶,會隔天下,她心里清楚的很。有幾天收的蛋連續都少,我媽便知道有只黑花母雞丟蛋了。有天閑著便去跟蹤黑花母雞,果然在一家沒人住的老院子里,發現一堆麥秸桿兒旁有黑花母雞的身影。等它下完蛋我媽再去,哈哈,發現兩窩雞蛋,足足十來個,不單我家的雞在這兒丟蛋,可能還有別人家的雞丟的。我媽兜了一兜雞蛋回家,樂得不得了。每隔兩天便打發我和妹妹去那個破舊的院子里找雞蛋去。
小時候的我比較驚奇的是這群母雞晚上在樹上睡覺。明明有雞窩的,卻不進去休息,一到傍晚,一只一只,從地上竭力飛到前院和后院中間不到兩米高的隔墻上,再飛到前院那棵大榆樹斜斜伸過墻頭的高高的樹杈上,一只一只各自找地方抓著樹枝蹲好,然后睡覺。早上天一亮又一只接一只直接從樹上飛下來。它們為什么去樹上睡覺呢?夏天樹上當然涼快,可是冬天也是如此。記得我曾問過我媽,我媽說怕黃鼠狼抓它們呢,才上那么高。我一直搞不懂的是——它們睡著了為什么不會掉下來,還有,誰訓練它們養成這個習慣的。
黃鼠狼是我覺得特別可怕的東西,雖然我竟然沒親眼見過。有一天半夜,聽見雞們在樹上咯咯亂叫,我爸掂一根棍子輕輕開門出去,看見月光下一只黃鼠狼在院子里轉來轉去,想吃樹上的母雞卻夠不著。我爸說,差點一棍子打死它,打死了黃鼠狼皮可以賣錢的。聽得我心里好怕,天黑了不敢自己在院子里呆著,疑心會有黃鼠狼出現。
后來我媽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用了一堆雞蛋讓一只老母雞孵出了一群小雞。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仔在院子里走來走去的景象實在好看。母雞當了媽媽變得特別厲害,一旦誰想捉住一只小雞,母雞便奓開身上的羽毛,咯咯叫著狂奔過來,要和你拼命。
看來,母雞與生俱來的母愛,也是值得敬佩和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