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招已基本結束,驟降的氣溫映襯著本次畢業季嚴峻的就業形勢,盡管少數佼佼者無需披荊斬棘便能斬獲頗豐,但大部分人都不得不經歷這個殘酷和辛酸的階段。
我有幸以面試官身份參與到本次秋招之中,借此機緣同若干應屆生朋友產生了短暫交集,在審視他人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不少啟發和進步。
本人能力有限,能做的僅僅是基于自己的感受,把面試官的心理片面地展示出來,希望能對后來者產生些許裨益。
先簡單交代基本背景:
1.崗位:某央企下屬地產投資公司投資發展崗
2.面試環節:終面
3.面試形式:多對一或一對一、半結構化面試
為了便于理解,我以問答形式來闡述觀點。再次強調,我僅從個人角度展示面試官的心理,觀點具有明顯主觀性,參考價值有限。
一、面試官最看重面試者哪些品質?
這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是大部分面試者關注的焦點,可惜真的沒有統一答案。行業、崗位、面試官、公司等等因素的差異都會導致不同的答案。
我甚至懷疑,也許“看得順眼,聊得開心”才是面試官最后的評判標準。
同其他有過面試官經歷的朋友交流之后,我總結出幾個關鍵點,按重要性排序如下:
1.性格和態度。
包括但不限于:踏實、認真、友善。擁有這些品質的應屆生,能主動自我糾錯,能積極爭取進步,能與他人順暢溝通,能讓上級在培養他們的過程中節省大量精力。
很多人自認為這些都是普遍具備的基本素養,但很可惜,我接觸的面試者大都未能展示出這些品質。
比如,一位女生在自我介紹時,重點宣稱自己成績優異、名列前茅,言語之間透露著濃厚的傲氣。但在之后的一系列專業問題的轟炸之后(其實很基礎,都是書本上的內容),這位女同學卻一潰千里,當著我的面驚呼:“天啊!”,先前的傲氣完全被緊張和驚慌所掩埋。以至于面試結束后我還不得不安慰她一番,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平復她的不安情緒。
這位女同學最后被否定掉,并不是因為她沒有回答出這幾個專業問題,而是因為她自我標榜的優勢根本經不起推敲,我有理由認為她不是一個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人。
2.對面試的行業、崗位或公司的認知程度。
我會問每一個面試者同樣的問題:你為什么選擇房地產行業和我們公司,為什么選擇投資崗,選擇投資分析方向還是拓展方向。
在這幾個問題上表現不佳的面試者,被否定的幾率極高。個中原因不難理解,對行業、崗位、公司缺乏基本認知,一方面可能導致入職后半途而廢,另一方面說明面試者缺乏投資崗要求的基本分析能力和認真態度。
3.學校出身和學歷層次。
學校出身很重要,211985及海外主流院校的學歷背景是必要前提,這不是歧視,而是因為面試時間很短,面試雙方的信息不可能真的實現對稱。
此時,學校出身則是對面試者的一種信用背書,讓面試官能對面試者的學習能力、智力水平、眼界廣闊度等等屬性迅速形成大致認知。
我嘗試讓一些雙非院校的同學進入復試,但多次對比后發現應屆生學校層次越高,綜合素質的確越好。
至于學歷層次方面,受崗位特性所限,全日制碩士學歷是最優選擇。
4.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
該兩項能力主要體現為:思維清晰,能準確理解面試官問題,并清晰表達個人觀點。
我們喜歡那些有金字塔思維的面試者,即在思考和表達過程中能做到“總分總敘事,結論在前,分點論述,層層展開,言簡意賅,表意清晰”。和這樣的面試者溝通起來無比順暢輕松。
反觀某些應屆生同學,要么啰啰嗦嗦沒有重點,要么急于表達而錯誤理解面試官問題。
我印象中一位男同學,簡歷比較靚麗,但似乎理解能力有些欠缺,多次答非所問。而另一位男同學在交流過程中不斷搶話,讓面試過程舉步維艱,從而在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
5.學習能力、熱情。
不會學習的人沒有培養價值,我們期望面試者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比如某項含金量高的證書、某項實用但學習門檻比較高的技術、廣博的閱讀量和知識面……
就個人而言,我不看重面試者的在校考試成績,畢竟大學考試是什么樣,我們心中都有數。
6.形象氣質
形象氣質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綜合體現,這一點很難短時間改變,我個人比較青睞那些能在“學生氣”和“社會人”之間取得合理平衡的應屆生。
過于學生氣,會讓我認為其思想幼稚,未來的培養過程會相對更困難,并且和投資拓展崗的內在要求不相符;過于社會人,則可能讓我感覺其可塑性較差,且成長經歷較為復雜,和應屆生的招聘要求相矛盾。
7.專業功底
事實上,專業水平很重要,之所以放在次要位置,是因為我們對經管學科應屆生的專業素養要求沒有過高期望。畢竟經管專業的知識大都在工作崗位上通過實踐才能真的掌握。
但我仍會針對專業知識提問,一是因為專業功底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熱情,二是因為專業基礎較好則上手可能更快。
就地產投資崗位而言,我們比較看重財務管理、金融投資、宏觀經濟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我提的問題一般都是名詞解釋,針對個別優秀面試者,會提一些更復雜的問題。
此外,我個人還喜歡問一個問題:“你最擅長哪門學科?你學習這門學科所用主要教材的作者是誰?”,因為我相信一個專業功底扎實的人,必定會深入、全面地了解教材及其作者的特點,從而根據其不足尋找更多資料進行延伸學習。
8.職業穩定性
這一點主要從籍貫、常住地、男女朋友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來判斷,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信息其實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面試者的職業穩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社招,穩定性會排在很重要的位置,但對于校招,這一點一般不會過高要求。
二、自我介紹時,需要注意什么?
自我介紹時,圍繞自己的優勢、言簡意賅地分點論述尤為重要。建議模式(僅供參考):
基本信息:姓名、畢業院校、專業……
分幾點來介紹自己的特點(僅供參考):(1)……;(2)……;(3)……
應聘崗位和公司的原因
總結句
需要注意的是,面試官可能根本沒認真聽你的介紹內容,而是在忙著看你的簡歷。但仍然要認真對待自我介紹,因為面試官即便不關注內容,也會借助這短暫的兩分鐘觀察你的儀態、語言組織等等方面的表現,從而形成對你的第一印象,并在此后有針對性地提問。
其他建議:
(1)自我介紹過程中保持合適的微笑。
(2)一般情況下,自我介紹控制在1分半以內,最好不要超過2分鐘。
(3)一定程度上實事求是,可以合理夸大其詞,但最好不要虛張聲勢,因為面試官會針對你的話集中提問。
三、簡歷重要嗎?面試官關注簡歷上的什么內容?
簡歷當然重要。
簡歷的整潔度、文字的流暢度、內容的豐富程度都能反映面試者的諸多能力。
我見過最簡陋的簡歷,除了基本信息,就只有寥寥幾行字介紹個人經歷。這位面試者要么對本次求職毫不在意,要么就是經歷單薄,毫無亮點,自然不可能通過面試甚至簡歷篩選。
但簡歷不能太冗長,就個人而言,我從沒有逐字逐句地完整閱讀過一份簡歷,一般就捕捉幾個關鍵信息點:
基本信息
專業背景
實習經歷
其他獨特亮點,比如含金量高的證書、論文發表、重大比賽獲獎等等
總之,不需要太漂亮的簡歷,簡明扼要、易讀性強最為重要。
四、實習是否重要?
相關實習經驗很重要,但非必不可少,也不是越多越好。個人而言,我比較在乎實習的平臺層次,而不是實習的數量和行業。
實習方面,我見過的常見問題包括:
1.一致性較差,每段實習經歷都分屬不同行業不同崗位。
2.實習期過短。有位同學一個月換一次實習,讓我不得不懷疑他的職業穩定性是否較差。
3.不知道實習的目的,隨大流,銀行、咨詢公司、快消公司等等都實習一遍,但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去實習,實習究竟學到了什么。
4.實習公司完全不入流,或崗位十分冷門
五、學生干部經歷重不重要?
據說部分面試官對學生干部尤其是學生會主席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因為他們大都具有明顯的官僚氣息。
對此我無法評判,但面試過的一些學生會主席的確具有上述問題。一位某985的學生會主席,連投簡歷都不會,還驚訝于為什么應聘的公司在深圳,為什么是這個崗位……
總之,我個人沒有關注面試者的學生干部經歷,營銷崗位可能會更在乎此類經歷。
六、為什么我表現很好,但沒有被錄用?
面試官只選最合適的,不選最好的,這不是競賽,有時候你沒有被選上,是因為你過于優秀,或其他一些非能力相關的因素與崗位不匹配。
我面試過的一位小伙,專業功底十分扎實,且思維活躍、表達清晰,但最后沒有被錄用,主要是因為其性格可能過于剛硬,自我意識過強,不適合作為應屆生培養。
七、我還有哪些小建議
1.和崗位沒有直接關聯的所謂優勢,簡明扼要地敘述即可。比如一位擅長體育的面試者,花了幾分鐘給我介紹他參與了哪些體育活動,其實毫無必要。
2.把每次面試都當成一場學習,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3.圍繞崗位和行業特點來調整自己的個人介紹和簡歷,認真對待每次面試,面試官才會認真對待你
4.語速放慢,注意聆聽面試官的話,不要急于表達
5.在自己的優勢問題上,堅持自信。總體上,保持謙遜,身無長物卻傲氣十足,對于應屆生來說,就是求職癌癥,禍害無窮。
6.說話的時候看著面試官的眼睛,不要搖頭晃腦
最后,祝每一位應屆生朋友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Emmons研習社。
我將持續提供實用職場干貨技能及地產行業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