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詩,都是不押韻的詩)
天幕明月籠西水,綠簾清風拂燈影。船棹魚燈湖間蕩。
又吹簫笛枝搖曳,水弄琴箏浪起舞。鐘鳴戲曲聲悠長。
夜游河坊街
今天下午,乘坐25路車去了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河坊街。天一直在下雨,望向西湖邊的群山,這雨,為山的景象增添了一絲朦朧。
一路上奔波行走,詢問路人,撐著一把又重又大的雨傘,折騰了老半天,終于來到了河坊街。
本以為一到地方,就會看到一塊大氣莊重的匾,上面寫著“河坊街”三個字。實則不然,帶著樸實民風的白墻上揮舞著一行豪放雄渾的毛筆字,筆法難以理解,只看出了“清河坊”三個字,想是清朝已經(jīng)有了這條河坊街的意思吧。
但是,后來上網(wǎng)百度才知道,清河坊自古就是杭州繁華地帶。河坊街新宮橋以東,是南宋時期宋高宗寢宮——德壽宮遺址。南宋時,被封為清河郡王的張俊住宅就在當時稱為御街的太平巷,所以這一帶被命名為清河坊。(百度知識)
大街的中間是青色磚頭鋪成的長道,走在上面,悠然自得,最大的妙處便是在于能看遍街道兩旁的全景。
左右兩邊皆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精致,如燕尾一般的屋脊下垂掛著用紙扎成的工藝燈籠。雖然沒有點亮,但在這細雨中,在穿梭的人群中,它們還是為這條存在百年的老街增添了一絲古典的韻味。
盡管只是小店,但每家店門上都掛上了一塊考究的黑色匾額,上面寫著極具帝王風范的鍍金字。
“杭州特產(chǎn)”“扇子”“文化”“紙翦人像”“小紹欣”......都十分淳樸,可就是這種淳樸更加吸引人心,留住了街上那一個個匆匆離去的腳步。
杭州特產(chǎn)不計其數(shù),有桂花糕、姜糖、龍井茶酥,還有桂花酒......來購物的人絡繹不絕,而在西湖盛產(chǎn)的茗茶龍井,更是倍受關(guān)注,走幾步,就看到一家“西湖龍井”。
擁有著古典絕跡之美的簪,更是招去了一大片目光,流蘇,隨著微風輕輕地搖曳。陶藝,畫著江南煙雨的紙扇,一串串珍珠項鏈,一把把雕著美麗花紋的木梳......堪稱滿目琳瑯,令人眼花繚亂。
繼續(xù)往前走,看到的不全是中式建筑,而是融入了一些歐洲風格,一左一右地穿插,帶來了兩種渾然不同,又別有風味的視覺效果。
肚子餓了,我們到酒店吃晚飯。我們很快把美味的“川包檜兒”一掃而空。還有一道魚味卷,很香脆,有嚼頭,吃到一半,忽然一道帶有刺激性的苦味傳遍了口腔,一看,原來是橘子皮!每一個魚味卷都是如此,沒辦法,我只好把橘子皮全部抽出來丟掉(真是太不容易了),再安心地吃魚味卷。
白切雞本是杭州特產(chǎn),但我們一嘗,哎呀,這道把蛋(淡)打到了極致!我是不是在吃生肉?不得已,媽媽向服務生要了一碟醋,一碟鹽,蘸鹽時,力度微有點不對,便咸到了極致。于是,我們每吃一口,都要小心翼翼地蘸鹽和醋,臉上的表情生動形象......價錢實在是太貴了!不管怎么樣,肚子總算是飽了!
天色已經(jīng)漸漸地暗了,雨依舊沒有停,街邊賣桂花糖的小店,傳來不知疲倦的打糖聲......
2016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