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塊菜地,三五丈見方,周圍用籬笆和其他人家的菜地隔斷。黃褐色的沙土散發(fā)著生命的氣味。
小鎮(zhèn)子遠離城市,新鮮蔬菜缺乏,早些年,爸媽就嘗試著在閑置的空地開辟了一塊菜地,如此,在院子里長大的我,從小受的最多的教育就是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驚蟄過后,土地解凍,小蟲子蘇醒,我和小開的課外勞動課就開始了,還沒有鐵鍬高的我們在爸媽開墾的菜地里刨過土,細細地把土篩一遍,挑出里面的大塊石頭塊扔掉,用釘耙把地耙的平平整整,再把從雞窩里收集的雞糞塊打散,撒到菜地里,澆透水,以將要種下去的不同品種蔬菜的特性進行分區(qū)、打埂子。
鋪地膜
雞糞的味道自然不好聞,我總是想逃避這個勞動項目,每次撒雞糞我都站的遠遠的,捏著鼻子,生怕那夾雜著雞毛的雞糞沾到我的花衣服。
媽媽教我們種蘿卜,種白菜,用玻璃瓶子培育辣椒苗、西紅柿苗,種一切可以找到種子的植物,玉米、黃瓜、大豆、香菜、韭菜、大蔥、豆角......媽媽總說,我和小開沒有農(nóng)村生活的經(jīng)驗,菜地里的活是每個農(nóng)村孩子都會的。其實,等我長大了,接觸過很多農(nóng)村的孩子,干起活來還不如我和小開。
我最喜歡種蘿卜和玉米,用一根指頭般粗細的小棍子,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扎出一指深的小洞,丟3、5粒種子在洞里,蓋上土,種下去好多希望;小開則喜歡種白菜,抓一把菜籽隨便撒在地里,蓋上薄薄的土,開始期待種子發(fā)芽。

開心的蘿卜
種子種下的那一天,我便天天往菜地跑,期待新芽萌出。氣溫足夠,種子便在5、7天內(nèi)冒出土地,期待著長高、長大;開出花朵,期待著果實。
六月過后,氣溫漸高,蔬菜可以種出很多茬,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小白菜吃完又撒下菠菜種子,一直到秋天打霜,菠菜還可以頑強地活著;沒有開花的豌豆苗掐下來做涼拌菜吃,生吃剛接了莢的嫩豌豆,剝開豆莢,透著嫩的豆子泛著綠光,嚼在嘴里淡淡的甜;帶著毛刺的嫩黃瓜還沒有退掉那頂黃花帽子,洗干凈下鍋炒,又脆又鮮,吃完仿佛毛孔里都透著鮮氣;比起大如盤的向日葵,高高地玉米也總是給我們帶來驚喜,掰個嫩棒子,鼓鼓的玉米粒整整齊齊一排一排,透亮透亮,一口咬下去,濃厚的甜汁胡滿了整個口腔,甚是鮮甜,
俏嫩的黃瓜
盛夏的菜地一片繁榮景象,茄子開紫花、辣椒開白花、油菜開黃花,粉紫的豆角花最嬌媚,黃澄澄的向日葵就像個大臉盤姑娘的臉,沖著太陽笑著,充滿了勃勃生機,也成就了昆蟲天堂,蟲子們最喜歡玉米和大豆,肉乎乎、綠膩膩在眼前蠕動著,揪玉米會冷不防會有一只肉蟲躺在我眼前,魂飛魄散,整個頭皮麻酥酥的。媽買了個噴藥壺,小開最喜歡去噴藥,三伏天的暑假盯著烈日在菜地里噴藥,結(jié)果自己吸了過多的農(nóng)藥,加上中暑,頭發(fā)蒙,幸虧發(fā)現(xiàn)及時,沒有暈死在地里。
過了十月天氣轉(zhuǎn)涼,也成了收獲的季節(jié),刨土豆、挖蘿卜,我和小開可以在地里玩一整天,收獲的驚喜讓我們樂而忘返。整理完菜地也到了下凍的日子,又要等一冬,期待下一個希望播種的日子。
春又來,種下希望,收獲希望。
記得媽說,種菜是一種技能,自力更生更是一種本事,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不論走到哪里,有塊土地,就能養(yǎng)活自己。
種菜何嘗不是一種修行呢,翻地、選種、播種、收獲,種菜這件事仿佛就是希望萌發(fā)的過程,種下一粒種子,會要琢磨如何善待這顆種子,待到發(fā)芽,精心呵護,結(jié)出果實,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更加珍惜為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而付出的努力,不開心時,去菜園子轉(zhuǎn)轉(zhuǎn),看著蓬勃生長的植物們,用它們的精氣神來治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