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端午,大家便都不由自主地認為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有的節日。不知何時,這已成為人們眼中的共識。可真相,往往不被人所熟知。
?端午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的嗎?
?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說,端午節這個稱呼在古籍里的記載確實晚于屈原,但很多端午節的民俗在屈原之前很早就存在了。就此看來,我們雖無法拍著胸口說端午不是為屈原而成,卻可以響亮地說 不止。
?當我在百度上搜索端午節由來時,映入眼簾的是百度百科給出的許多個大字: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我非常信服這個答案,古代敬仰屈原的人雖多,可不喜歡他的人也一定不少,但對龍的崇拜,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全民情節。如此說來,這個節日能歷經多少年的歲月蹉跎保留下來,也是情理之中了。
?在這樣的基礎上,端午又成為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紀念日。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當然 ,更少不了人盡皆知的屈原。這使端午又成為了一個寄托感情的節日,內涵更加豐厚。
賽龍舟 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這天,一早上醒來就看到微信群上姨媽分享老家劃龍舟比賽的盛況,雖然天下小雨,也絲毫不影響健兒們的生龍活虎,喊著整齊的口號,奮力向前。一出門又能看到每家每戶的門檐上掛著艾草與菖蒲。"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
端午食粽 ?
?早在端午之前,家里就買好了五芳齋的粽子。鮮肉粽蛋黃粽簡直真愛呀!!咳,其實吃粽子最早是為了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百姓憐其忠義,用竹筒包米飯投入江中,希望從惡神口中救出伍子胥。后來又用同樣的方法,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楚國大夫屈原。后來,才慢慢演變為吃粽子。
沐蘭湯
?這也是端午習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每年這個時刻,爸爸媽媽都會煮一大盆陳艾水洗浴。據說可以治療皮膚病,去邪氣。我隨不信,可也尊重這一民俗,乖乖地洗了。
其他習俗
?這些是我沒能接觸到卻深覺有趣的。
?喝雄黃酒。傳說中白娘子不能在許仙面前喝的酒哈哈哈哈。
?畫額。以雄黃涂抹在小兒額頭,謂可卻病延年。
?佩豆娘。舊時端午節婦女的頭飾。
?佩長命縷
?采藥
?跳鐘馗…
最后
?每年端午時都可以感受到很濃重的節日氣氛。這可以算是源遠流長并且傳承非常成功的一個節日了。我感到很欣慰。其實傳承這些節日的同時,我們也從中獲取了很多的知識和快樂,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