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最好的活法,不過是:別等,別恨,別忍

開篇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時間的長河里,你我都是來去匆匆的過客。在低頭閉眼間發現,人生之路已然過半。

回望我們來時的路,從青春懵懂到成熟穩重,從熱氣方剛到悠然自得,全都是在時光的打磨中,一點一點被磨礪的圓潤光滑。

我們經歷過歡喜,品嘗過悲傷,收獲過圓滿,也曾有過滿滿的遺憾,但是,最終我們都走向了今天,我們變得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憤世嫉俗,更不會沖動易怒,而是學會了用平和的心態去接受每一次失敗,并冷靜下來思考它的原因。

回望半生,我們才逐漸明白,生命越往后,頭腦越清醒。

這一切,只因為,人到中年,越來越想得開,也越來越明白,有些人,有些事,別等,別恨,別忍。

有愛別等

蔣勛說:人與人的關系只有兩種,一種是生離,一種是死別。

很多時候,我們前一秒還在揮手說再見,下一秒可能就此生再也沒有再見的機會。世事無常,人與人只有這一世的緣分。

美國有部非常經典的電影叫作《海上鋼琴師》,片中的男主角是一個孤兒,他非常喜歡彈奏鋼琴,而且有著超人的鋼琴天分,他每天在船上,看著上上下下的旅客,卻始終沒有想過自己要下去看一看陸地上的世界。

直到某一天,他遇到了心儀的女主角,女孩兒也喜歡他,并留給了他家里的地址,時隔多年,他認為女孩兒已經不再喜歡他,所以他依然沒有勇氣去找女孩。

就這樣,彼此相愛的兩個人錯失了一段本該發生的愛情故事。

所以,不要吝嗇你的心意,不要吝嗇你的表達。不要等緣分走遠才懂得珍惜。

有恨別記

人生在世,總會嘗遍各種滋味。有的甜蜜如糖,有的苦澀如藥。但是,無論是那些帶給我們幸福的,還是讓我們受傷的,都是人生經歷的必然。我們無法躲避,只能直面應對。

對于那些傷害到我們的,很多人總是記在心里,有的忍耐不住用行動采取報復,有的懷恨在心,硬生生把自己氣出了病。

老話說:“恕人就是恕己。”其實,寬恕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也無法用自己的標準去規定別人的言行,所以,難免會達不到心里的統一,于是,失望痛苦隨即產生了。

愛情中,或許你恨那個人的薄情寡義,始亂終棄,于是你久久不能釋懷,總在質疑到底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讓自己成天沉浸在那段痛苦中,把恨填滿了每天的生活。

友情中,或許曾經有個朋友,將投資說得天花亂墜,騙取了你的信任和金錢,最后不了了之,跑得不見了蹤影。你恨得咬牙切齒,后悔自己不該如此信任他。

可是,人到了如今的這個年齡,往往會變得寬容起來,不是問題真的解決了,而是想想不值得。

人生短短幾十年,占用幾年甚至十幾年二十幾年的時間來裝恨,不會讓生活更加得意,只會讓你的人生時刻處在遺憾當中。

所以,會慢慢地想明白,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花在家人身上,花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才能讓歲月靜好,自在從容。

有氣別忍

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中曾記載:“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這就是說,人身經脈中的氣血,是周流全身,循環不息,但是一旦將氣堵塞,那么身體接收不到信號,就會產生疾病。

對人體而言,氣的作用就像這鍋底的火。人體正是由于這一份氣的存在,才使得死的臟腑運轉起來,才使得生命真正成為生命。

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讓人生氣的事情,有的人性格活潑,遇事愛說,會和三五個朋友聚在一起,大吐心中的不快,將氣撒出,心里就順暢了許多。

而有的人,性格內向,總是將各種事情放在心里,積攢的多了,某一天無法再承受,就引起體內爆發了。

前段時間看了一則新聞,一女子因與丈夫吵架,丈夫吵完就和朋友喝酒去了,她自己一人在家越想越氣,也未和家人或者朋友溝通交流,沒過幾天,自己竟憋出了抑郁。

任何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這樣那樣不順心的“氣事”。氣是客觀存在,有氣別忍,憋氣則氣結,氣結則病生。中醫說:“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所以,遇到“氣事”,要及時找人“通”氣,只有將不開心的“氣”吐出,一吐為快,才能吸進去清新的氣,整個人也就會舒服很多。

結束語

三毛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橫亙千里,其中并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人到中年,慢慢就體會到,自己才是人生之河的唯一擺渡人。

所以,努力調節自己的情緒,寬恕別人的過錯,放過他人,善待自己,珍惜身邊人。

如此,才能成全自己,不負此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