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心??
羅振宇曾在《奇葩說》中說過: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成長,不只在年齡,更是閱歷的豐富、見識的增長。驀然回首,曾經的焦慮不已歸于平靜,曾經的心心念念不再強求,因為你發現更值得的東西。
聰明人,不與別人攀比,不與自己對抗。縱然生活百般刁難,也要在自己的那個世界里熱情似火。所謂成長,就是不做下面這四件事。
01
不虛榮,過好適合自己的生活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寫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
內心虛榮的人總是企圖用光鮮靚麗的外表、引人注目的舉動來掩蓋內心的不自信,“打腫臉充胖子”的日子有多艱難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以前工作中,我結識一個小姑娘。講真,這個小姑娘智商在線、待人熱情,用比較流行的夸人方式來說就是“雙商高”,同事們也都挺喜歡她。
有一次老板帶我們項目組外出考察,我發現這個小姑娘有一個特點不太討喜,就是總往大BOSS身邊湊,比如走路要跟著、開會要挨著,還在朋友圈“傲嬌”地曬出各種和大BOSS的合照。當然為了配合這場“虛榮秀”,她還花了大半個月工資買了一件看起來與她并不相稱的衣服。
當局者迷,直到有一次,匯報完工作,領導并沒有喊出她的名字,還批評她的提案有問題,她才意識到“想混個臉熟”的做法并沒有什么用。
有人說:你的能力無法滿足,就是虛榮。
莫泊桑《項鏈》中的瑪蒂爾德借一條超出自己能力的項鏈顯擺,結果付出十年青春還債,悔不當初。
說到底,生活終究是自己的,沒必要在別人的贊美聲里勉強自己。想要財富,不妨慢慢積累;想要地位,提升自己或許比攀附他人更為實際。
不虛榮,不攀比,不張揚,凡事量力而行,最適合自己的風景才是最醇美的享受。
02
不沖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法國作家大仲馬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后悔告終。
或許,憤怒是對抗他人的一種手段,但懲罰的卻是自己。
坐標某大廈某辦公室。
某日上午,小張忙得不可開交,某下屬部門王哥來報送材料,因為差幾張圖片,小張讓王哥回去整理好再重新上報。王哥“倚老賣老”,小張“愛答不理”,三言兩語,兩人話不投機。
最后王哥摔門而去,在走廊里大聲指責小張“沒禮貌”。本以為此場PK告一段落,卻沒想到小張忍不住委屈,奪門而出,兩人在走廊里開始唇槍舌劍的罵戰,任憑同事怎么攔都攔不住。
小張的領導聞聲而來,見狀,也只能讓自己的下屬回去工作,可小張不聽,繼續叫囂,領導面露難色、尷尬不已。
雖然最后兩人的領導商談后拿出解決方案——王哥給小張道歉。
在小張看來,事情算是“圓滿”解決了。
但原本占理的事情,經小張這么一鬧,不僅把領導架在騎虎難下的境地,也讓自己失了和氣、丟了面子。
人有情緒是本能,控制情緒才是本事。
其實吊打無賴的場景每個人都在頭腦中演繹過無數次,只是成熟的人會在前一秒想想,后一秒就會拿出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控制情緒是教養,更是能力。
成長就是即便內心波濤洶涌,表面也能平靜如水,因為和顏悅色才是最堅強的外衣。
03
不固執,學會妥協也是一種成長
古語有言:人不與命爭。
越長大越覺得我們都是平凡人,總有盡力而為卻也做不到的事情,與其和生活較勁,不如瀟灑轉身。
前同事張姐,40出頭,人到中年,有很多身不由已,但她總是自帶溫暖。
聊天得知,張姐的職場并非一帆風順,她已經換過三四家工作了,每份工作不到一年,不是因為職場斗爭被黑出局、就是因為單位經營不善被迫離職。
她說自己不是那種“能說會道”的人,“花言巧語”對她來說簡直就是“自虐”,她也曾因為自己的“缺點”而自責。
直到來到我們公司,她說很幸運一波三折之后終于找到吻合的磁場。
其實,張姐知道世界上沒有穩定的工作,所以她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很多書籍,文字功底也不錯,還偶爾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她說算是留條后路,也給了自己扭轉生活的底氣。
我欽佩張姐的智慧。成熟的人懂得在生活給自己關上一扇門之后,想辦法為自己開啟一扇窗。
前段時間,游客跳崖、員工跳樓、歌手自殺的新聞讓人們唏噓不已,更感嘆人生的不容易。
如果人生太難,不如放過自己。不固執,學會妥協也是一種成長。當然,妥協不是自暴自棄,而是看到局限后的重新選擇與出發。
成熟的人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進,什么時候該退。不貶低、不強求,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跑出自己的精彩,就是成功的。
04
不冷漠,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最近在追《奧麗芙?基特里奇》,這部以女主角命名的美劇,細致地刻畫了尖酸刻薄、冷漠無情的中學教師奧麗芙?基特里奇平凡而又孤獨的一生。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最壞的情緒留給親人,而把最好的溫柔留給陌生人,影片中奧麗芙和丈夫亨利把這點演繹得淋漓盡致。
比如,奧麗芙對待旁人熱情且充滿善意,盡管不順路,她也會送學生回家,還鼓勵靠藥物維持睡眠的家長要振作起來,卻唯獨把毒舌、暴力留給丈夫和兒子。
而丈夫呢,可以對病人關懷備至,給喪偶的店員送去溫暖,卻單單對妻子“深陷抑郁的泥潭”嗤之以鼻。
生活的瑣碎、麻木的神經、冰冷的內心,讓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形同陌路。冷漠就像一條冰冷的河流,切斷了原本完整的情感屬地,也吞噬了一家人對生活的全部熱情。
有人說:成長就是對全世界都溫柔。
深有感觸。成熟的人能夠體諒他人的難處,理解別人的不易,給別人陽光也明媚了自己。
電影《天使愛美麗》中,女主人公愛美麗從小被父母冷落,但長大后,她樂于幫助陌生人。比如,她給罹患疾病、心情陰郁的老人帶去快樂;她幫助小伙計懲罰伶牙俐齒的老板。當然,她自己也得到了善意的回饋,邂逅了屬于自己的愛情。
最好的關系是把握分寸,不過分熱情,也不冷漠。其實,當你擺脫冷漠,你就會發現別人會回報你的善意,你的快樂也會在別人身上體現出來。
周國平說: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希望我們都可以盡力而為,隨性而活,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者簡介:田心,多平臺專欄作者,80后,一生兩個追求,一是走自己的路,二是做有趣的事。惟寫作與運動不可辜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