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在更深入的了解鄭淵潔后——學習了《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才更加佩服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有很多觀點是很大膽、很“另類”的,是我不敢模仿的,但卻總是讓我陷入深入的思考。
孩子有很多優點,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當談到這個問題,作為家長我們似乎都能有所促動,似乎都隱約的明白孩子確實大約有些東西,是我們這些大人所不具備的。
而具體到是些什么東西,我們又似乎搞不明白,抑或是即便明白了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去呵護,甚而至于去向孩子學習這些與生俱來的優點。
我于去年訂閱了《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至此已經學了多半,在余下的日子里,我想將鄭老師的個別觀點整理出來以饗讀者,希望能給你一個更廣闊的思維。
-01- 鄭淵潔的教育理念
關于孩子的話題,鄭淵潔是非常有發言權的,不僅僅是因為他異乎尋常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他長達30余年不間斷的童話創作,相信在國際上也沒有第二人了。
鄭淵潔在家都是要求孩子直呼其名,不光如此,他還讓孫女隨意給家庭里的每一個成員起名字,包括給自己起一個新的名字。
據鄭淵潔說“每次記住孩子的名字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因為孫女可以隨時變動所有人的名字,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自然會很在乎孩子,也便將這個隨意起的、看似玩笑的名字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當年,鄭淵潔由于無法忍受國內應試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把兒子接回家里自己教,雖然問遍周圍的人都是一片反對的聲音,但因為得到了自己父母的支持,便毅然這么做了。
因為鄭淵潔的父親鄭洪升已然秉持著非常現代的教育理念:孩子很快就長大,要給予他們足夠大的自由。并且鄭淵潔也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被父親帶回家后自己教的——不同的是鄭淵潔當時是被學校開除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還有其孫。這在鄭淵潔的家族中有著明顯的體現。
為了保持和孩子同樣的“地位”,也為了能夠更好的和兒子成為朋友。便有了兒子直呼其名的習慣,不僅如此鄭淵潔的這個習慣還擴展到了學校里:每次道校園里講座,他都請孩子們叫他鄭同學,以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汲取孩子身上的優點,鄭淵潔認為:“孩子最大的優點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他同時看到了這么做的難度:“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現實”,為此他提出:“孩子出生后,我們相當于又活了一次,主要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找回,而有知識又有想象力的人更容易成功。所以應該向孩子學習,否則就是抱著金碗在要飯”。
畢加索終其一生向兒童學習好奇心,成就了自己的藝術王國。牛頓、愛迪生......偉大的人物又兼如此。
-02- 小結
只可惜,隨著知識的增加,想象力自然消失了。
而孩子都希望在某一方面超越父母,父母如果能在孩子擅長的方面——比如好奇心上,給予孩子這樣體驗,那么孩子的好奇心必然能保留下來。
具體辦法,在文章開始已經給出了答案,我這里做個簡單的總結:
(1)向鄭淵潔學習,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這樣更便于向孩子學習。
(2)珍惜孩子的好奇心,給自己一個全面發展的機會,也讓孩子有在某一方面勝過你的感覺。
這里夾帶點個人的私貨,就是要重視孩子的每一次提問,和他共同探究各種問題的答案,比如壯壯最近的幾個問題:什么寶石最貴?印度有多少宗教?他們又為什么把牛當成神?這些問題要在這個周末給出壯壯答案的,當然也要象征性的一起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