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早國新表弟發(fā)了一組”虛云大師詩意”的畫作。感覺和他以往的寄情山水的風格不同,就驚詫于他的博學。我一向是對宗教敬而遠之的,甚至孤陋寡聞到連虛云大師都不甚了解的境地,倍覺尷尬。只是覺得畫上的兩句詩甚是有境界,但不明真意。就百度了一下。跳出來的詞條是“古佛有言如皎月,照人煩惱作清涼。”。且并非虛云大師所言。我想,這一定是國新弟按照自己的心境又有改動了。
第二幅果然就是作者自己的意思了,說大師少年得志,不想困于家中,偷偷出家,云游四方。
“一間茅草屋,半畝藕花田。”這是怎樣寫意的生存狀態(tài)。只要有清修時的茅草屋,只要有參禪時的荷花作伴,就夠了!還要求什么呢?只有貪婪的欲望是添不滿的。如果無欲望不就沒煩惱了嗎?
這是入定參悟前的情景吧,據(jù)說大師入定有時幾個時辰有時幾天多的有半月余。那是怎樣的一種境界我想像不到。我只是羨慕大師超然物外,心系天地的大情懷。
這就是另一種精神世界的表達了,人在山水之間,神思縹緲,哪里要用琴聲來呼應水的流動和風的吹拂呢?哪要仙鶴的舞蹈來補充大師眼里最美的留白呢?我只要這自然之光,這天地的靈氣,這葉的綠,花的紅,水的清,山的遠……就足夠了!
多年以后,得道的大師回到故鄉(xiāng),他不是高官得作,駿馬得騎的衣錦還鄉(xiāng)吧?他后悔嗎?他羞愧嗎?不!絕不!他不是你們眼里的去“得到”的人!他是去舍棄和付出的人!我這里不去贅述他的功績,也不去歌頌他的偉大。其實,這些都是你們給大師的回饋,大師沒有在意得到什么。他是石,悟到智慧之火;他是火,照亮餛飩的路;他是路,引你走向找到真我的遠方……
以上是我對國新畫作的一點思考,不知道是否應了他的原意。
我也是今天才在百度上了解了虛云大師的生平和功績,以及在宗教界的地位和貢獻。那里說的很清楚了,我沒有再說的勇氣。只有欽佩和仰慕。
我只能說我自己的故事。
那一年我還是個實習醫(yī)生。沒有成家就整天在醫(yī)院里泡著。有一個慢性病的住院患者挺健談的,沒事滿醫(yī)院亂竄。不知道怎么的就和我混熟了。有一天,他叫我說,今天是四月初八,寺院有盛大的廟會,咱們去看看唄。(后來我想,他可能是祈求去病消災的吧,當時是不知道的)我那時候也沒去過任何一個寺院,就生出好奇心了。于是,請了假,登上公交,直達市內的般若寺,那里的人可真多。一進去看眾人都沒了嬉皮笑臉的嚴肅和香煙繚繞的氛圍,就立時也安靜下來。我的那位同行者似乎是輕車熟路的不知道消失在哪個跪拜的行列里了。我一個人漫無目的的溜達。見庭院左側有好多人圍了大圈不知道在嘛,就湊過去。原來那里有一個長方形的立碑,有五六米高,雕刻的忘記了是什么的一些圖案。在碑頂?shù)恼杏幸粋€十公分大小的方孔兒。大家都在向那里投擲硬幣。我不知道有什么含義。只是大家都是久投而不中那方孔。就覺得好玩。我摸摸口袋,也沒有硬幣。正失望間,有一枚別人不中而跌落的硬幣就落在我腳尖處。也沒有人過來取了再投。我就隨手揀了起來。走幾步在人群外斜向上用力丟出,心下忽然就覺得會中那方孔的正中心。果然,應聲而入,穩(wěn)穩(wěn)的留在孔里。立時四周有叫好聲和熱烈的掌聲。我倒是羞的趕緊逃掉了。
還有一年一家人去鞍山的玉佛苑旅游。看過了室外的風景去室內看了壯觀的玉佛。聽了講解,還真是嘆為觀止的膜拜了那尊似乎天成的玉佛。出來在門口留影。突然,我站立位置的后面中門打開,玉佛盡顯。甚是震撼:沒有特殊情況那寬大高聳的中門是不會開放的,而且,并沒有任何一個人從那里進出。我不知道在我對面離我不遠給我拍照的妻子當時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驚駭了。等她馬上反應過來,跑向我的位置要站好拍照的時候,那大門由兩個穿黃衣的僧侶一左一右合力關上了,只留呆立的妻不明所以。
后來再講起這兩件奇怪的事,有人會說你有佛緣啊。我想說似乎類似的事情還有好幾件,只是不太記得清楚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緣的人,是不是有一天也會在那里得到開悟。但是,心懷敬畏,尊重別人的信仰我是知道的。
愿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陽光照進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