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個合適的健身房,是好特么的難啊

人年紀大以后,附帶的一點好處就是可以開始嘗試判斷自己喜歡什么和不喜歡什么。

好比說,自從慫恿自己的教練改行創(chuàng)業(yè)去做小團課業(yè)務以后,我就不得不重新找一個健身房來解決日常鍛煉的問題。

于是我給自己整理了一個需求列表,來試著解決這個麻煩。

首先是,我想要什么:

1. 場地小,人少。我有輕度的社交恐懼;

2. 教練好溝通。我有很長時間沒有系統(tǒng)性的運動,導致體能儲備極差,體脂過高,背部力量不足。需要有一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3. 需要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否則我會無聊。我這個人是比較討厭跑步或者擼鐵這種循環(huán)性的“挑戰(zhàn)自己目標”的運動項目的,我喜歡清晰可見的擊倒或者戰(zhàn)勝競爭對手的項目,相當膚淺。

理出三個基本需求,你就可以篩掉一大票健身房了。按我自己的需求留下的模型,基本上都是一個搏擊私教或者搏擊團課為主的小型工作室。

在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基礎上,比較難想明白的是自己不要什么。我們就不得不多做嘗試。

比如你在搏擊類型的私教工作室里,至少可以理出三種業(yè)務模型:

1. 出租時間和場地(設施),疊加售賣私教或團課的服務。最典型的模型就是樂刻。

樂刻的模型類似 24 小時的社區(qū)健身房,用的都是 MALL 的邊角料場地(地下停車場邊上之類的),教練又都是流竄共享的(通過預約時間來解決)。這個模型下顯得它運營成本非常低,理論上它確實可以把租用場地(月卡)或者服務(私教/ 團課)做到性價比驚人。

但性價比是不是這個業(yè)務體驗的核心?至少對我這樣的個體用戶而言,不是。

在我連續(xù)買了兩個月(單月 199 元)的樂刻上海月卡,并買了幾次私教和團課以后,發(fā)現(xiàn)幾個問題:

首先是我不喜歡樂刻的環(huán)境。 它看起來不酷,或者不干凈。盡管在它 199 元月租的價格里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沒法在這里獲得放松的情緒。

其次是我不喜歡樂刻的用戶。這是之前沒想到的問題。

但這個事情狠容易想明白,我覺得,凡是提供場地來消耗用戶時間的服務,本質而言就是娛樂休閑。

健身房在這個邏輯里非常像夜店,也非常像廣場舞。跟誰在一起玩是非常重要的

樂刻低價的模型為它帶入了大量用戶,但用戶的構成也隨之龐雜。這里的用戶結構不是以用戶健身的層次來劃分,而是在價格門檻上,用戶表現(xiàn)出的階層狀態(tài)來判斷 —— 跳廣場舞的大媽和聚集在大樓廣場前玩滑板的叛逆小妹本質有什么區(qū)別?你看他們會不會在一起玩呢…

理由并不光彩,但是實在。我不想要跟他們一起玩。

或者說,我覺得大家不是一個圈子的,非常影響我在這個環(huán)境下的放松狀態(tài)。這是我放棄樂刻的關鍵原因。

與樂刻模型相似的像超級猩猩,它在環(huán)境和用戶的把控上就要做得好得多。當然價格和模式?jīng)Q定了他們在用戶運營上根本性不同。但正是這個原因,也決定了超級猩猩的用戶有非常高的品牌相似性。要么愛死你,大家眼睛一閃覺得都是一路人;要么就是冊那,你們自 high 但關我屁事…這跟 MYST 的暴發(fā)戶富二代和 Arkham 的吊帶裙電音小妹互相都看對方是傻比差不多是一個道理。

用戶性別比例當然也是狠關鍵的原因,我是不太喜歡跟大隊女生一起健身的。講真。

所以超級猩猩和樂刻的模型都可以排除。

2. Fighting Fitness Club.

這類健身房有意思的地方其實是,他們雖然掛了一個“搏擊”的名義,但本質上都是在賣團課。

比如說我家樓下有一個叫 UFC Fitness 的健身房,本來我以為他們搞的是 MMA,跑過去一看,主要還是賣拳擊團操和 Hiit 課程?;蛘呦裣旅孢@種更常見的“拳擊俱樂部”,從裝修你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大家是不是混一個圈子的??...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如果你早幾年練過一些搏擊類運動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拳擊、MMA,或者柔術之類的實戰(zhàn)技擊類課程,學員的男女比例一般都在 7:3;而泰拳這樣項目的男女比例一般就是 1: 9,而且泰拳課總要少幾節(jié)課時,一般也沒有實戰(zhàn)性的對戰(zhàn)課程。

這當中的原因就在于,泰拳這種關節(jié)技項目,它非常需要童子功的練習。也就是你小時候沒練,長大練也沒有太大的實戰(zhàn)意義。打不了人的。

不過它的訓練方法卻非常有消耗性,而且需要巨大的注意力投入,也就是練完覺得 “非常爽”。這種快感型的練習體驗是非常適合女生的,同時這種練習也由身體帶來某種可感知的心理自信。相似的道理你看健身房開設的拳擊操,主要的受眾也都是女生。

女生是健身運動的主力用戶,這是毋庸置疑的。所謂的 Fighting Fitness Club,服務的主要對象也都是這樣的女性客戶。

但作為運動消費弱勢群體的直男用戶,你的選擇空間就非常有限了。像我這樣的用戶,就不得不以圈子不同和服務不對路的為理由,排除掉一眾的 Fighting Fitness Club 型的工作室。

那剩下了來的就只有這么一種,就是傳統(tǒng)師父為核心的搏擊俱樂部。

3. 傳統(tǒng)的搏擊俱樂部

傳統(tǒng)的搏擊俱樂部,拳擊、空手道、跆拳道、柔術、散打,balabala,一般都是一個師父帶頭,圈子里的師父都有講得出的師承關系,訓練的模式也是在體校運動員的基礎上,根據(jù)會員的實際情況,相對應的降低訓練量和訓練要求。

因為“專業(yè)”而拘泥在自己的圈子里是傳統(tǒng)搏擊俱樂部的主要困境,而正是這樣的困境,使得俱樂部的經(jīng)營者難以關注會館所提供的健身環(huán)境,也狠少關注到在教學以外,會員更深度的服務問題。我最近練的怎么樣,我的技術現(xiàn)在到底是什么水平,我的身體狀態(tài)評價如何,我的飲食結構是否要改善。這些更深地關系到會館和用戶關系的機制,以及極有可能產(chǎn)生無窮消費空間的服務,竟然還沒見過像樣的產(chǎn)品化的探索。

另外,傳統(tǒng)會館的圈子文化太過于固定,導致新的風氣和新的創(chuàng)新,都會被視作“不專業(yè)”的表現(xiàn);同時也容易使這些相似的用戶走入社交麻痹,失去一個活動場所里的必須要有的新鮮感。

對我這種挑剔的健身型愛好者用戶來說,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在 傳統(tǒng)標準的搏擊俱樂部小型自助健身房/團課教室 之間,達成某種結合。

實際上這樣的產(chǎn)品也是有的。像上海就有幾個老外開的俱樂部,訓練水平未必比國內教練專業(yè)(可能還差得多),但是在運營的建設上,確實是有更完整的商業(yè)化思路。

像我最后選擇加入的一個美國人開的俱樂部,他們就有和超級猩猩非常類似的選課系統(tǒng),而且你從選課的邏輯上就可以看出,它是有深一步通過運營服務收費的野心的?。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但問題就在于,老外在運營上,只有思路沒有落地。你看他的產(chǎn)品就看得出它要做什么,但你問他的員工卻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團隊知道老板要做這個,老板要做那個,卻沒有想過(也可能內部也沒有溝通過),老板要做的這個到底是要解決什么問題。

看似先進的經(jīng)驗卻沒有本土化的落地團隊。 你在大一點的運動品牌開設的俱樂部,Nike Fit Club,Adidas 關聯(lián)的 Runtastic,或者銳步的健身實驗室,沒有高度自主的本土團隊來運作,最終看起來都更像是一個服務本地老外的空中樓閣。對于真正需要“被服務”的用戶來說(強調被服務),你很難體會到參與的樂趣。

反正啊,你作為用戶要找一個滿意的健身房。是好特么難啊…

是不是這個道理?


汪撕蔥

2017.12.19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