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記》系列,已經來到了第三部――秦國,最平民版的《史記》翻譯版本,最好看的歷史故事。 說歷史,知榮辱。 用我的語言,告訴你歷史的軌跡。
目前已經完結前兩部
秦國系列正在更新中
秦國的朝政由貴族把持以后,秦懷公當了君王,還不錯,沒被權臣給篡位,并且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可惜好景不長,在秦懷公四年的時候,由統治階級發起的一場內亂讓秦懷公自殺了。庶長鼂(zhao)聯合一些貴族階級逼迫秦懷公自殺。說起來也真是挺慘的,剛剛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竟然遭到這樣的待遇,至于為什么會逼迫秦懷公自殺,我想,應該是秦懷公有了自己的想法,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傀儡,沒有政權,既然自己當了國君,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觸動了一些貴族的利益,然后讓他們有所警覺,所以就被無情的殺害了。后來,這些大臣們擁立秦懷公的孫子秦靈公繼位。秦懷公有兩個兒子,秦昭子和秦簡公,太子秦昭子早逝,所以就立了秦靈公。
這一段時期,秦國比較慌亂,幾代國君沒有什么作為,國內又發生一些變故,秦國現在可謂是江河日下,不過,總會有英雄出來救國的。一直到了秦靈公六年的時候,秦國還算是比較平安的,但是在這一年,魏國自恃強大,在秦國的邊境少梁筑城,少梁也就是今天的陜西省韓城,正式和秦國開始了長達兩年時間的戰爭。因為這個時期,魏國正是三家分晉以后的魏文侯時期,國力也比較強盛,所以敢于向西進攻秦國,終究還是秦國先扛不住了,被魏國打敗,搶到了少梁這塊地盤。秦靈公吸取了教訓,沿著黃河邊修建防御工事,阻擋魏國的入侵。這個秦靈公本身也是一個比較迷信的人,他在國內開始主張為河伯娶妻。這是在哪里傳過來的風俗呢?還是魏國。我們小學的時候都學過一個比較著名的知識點,那就是《西門豹治鄴》,這里面講的就是河伯娶妻的典故,詳細的就不說了,主要就是西門豹破除封建迷信的一些事情,現在這個技能又傳到了秦國,秦靈公深信不疑,開始在國內宣傳封建迷信的思想。
又過了兩年時間,到了秦靈公十年的時候,秦國還在加強防御主要就是圍繞著少梁周圍搞軍事建設,不讓魏國騷擾,三家分晉,魏國率先強大起來,所以有點兒野心也是正常的。正在搞軍事建設基礎設施的時候,秦靈公去世了。可是,君位并沒有傳給他的兒子,而是秦懷公的二兒子,秦靈公的叔叔秦簡公繼位,他聯合一些重臣奪得了王位,而秦靈公的兒子后來也當了君王,那就是秦獻公,當然,現在他還沒有登場,在被自己的叔叔奪走王位以后,他逃到了魏國避難。有些史書上說,秦獻公出逃避難的時候只有五歲,其實這是不對的,按照史書記載,秦獻公是在秦靈公繼位的那一年出生的,秦靈公十年的時候,秦靈公去世,這個時候的秦獻公應該是十歲。就這樣,秦簡公覬覦已久的王位終于到手了。
在秦簡公繼位以后,他的風格可不像是他的侄子這么保守,既然已經做好了后邊的防守,也到了要出擊的時候了。在秦簡公二年的時候,一場防守反擊戰就這么打響了,秦簡公出師伐魏,不過這一次的結果不怎么好,他顯然低估了魏國的實力,在鄭地,也就是今天的陜西華縣,大敗而歸。失敗以后,秦簡公回去反省了一下,認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眼光,到了秦簡公六年的時候,他下令所有的官員,百姓都可以佩劍,以前的時候,是只有貴族才可以佩戴寶劍的,這算是一次比較大的改革措施,至少在禮儀上打破了一些傳統的東西,敢于這樣做,說明秦簡公有一定的改革眼光。又過了一年,魏國主動來攻擊秦國了,秦國根本就不是對手,只好退到了洛水來防御,而魏國占了河西之地,筑起來城。
要說這秦簡公也是個聰明的人,他深刻認識到了自己主動出擊的錯誤,覺得還是他侄子的做法比較正確,于是又開始加強防守了,他命令在東邊修建長城,以抵擋外部入侵。這是步入戰國時期以后修建的第一座長城,叫做秦東長城,當然,這個沒有后來秦始皇修建的那么大,也沒有那么的宏偉,不過也為后來的一些列國之間的戰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秦簡公在允許了百姓佩戴寶劍,修建了長城以后,覺得這些改革還不夠過癮,于是又下令,所有的土地,按照畝數來征收田稅,也就是間接的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既然是改革,那肯定是會遭到反對的,這樣的舉措對于貴族來說是具有傷害性的,原來的貴族們可以佩戴寶劍,然后還可以擁有自己的田,不交稅或者是少繳稅。而這樣的舉措無疑把貴族們的優越感給取消了,所以就遭到了貴族們的反對,不過秦簡公的措施比較強硬,沒有在國內發生大的矛盾。也為后來秦國的變法開了個好頭。
在當了十四年國君以后,秦簡公去世了,接著就是他的兒子秦惠公繼位。秦國這個時候一直被魏國壓制,自己國家的土地很小,以前黃河以西都是自己的,而現在,魏國奪了他們很多的地盤,所以現在的秦國土地在減少,而內政一片混亂,一些庶長,階級貴族和王室之間有很多的矛盾,是一個解不開的難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在秦惠公十三年的時候,秦惠公揮師東進,想從魏國手中奪回失去的土地,結果遇到了魏國的吳起,這一場戰爭又是以失敗告終。而在此以后,吳起一直在魏國軍中,修建防御工事,一直壓制著秦國不得翻身。吳起我們很早以前說過,他是魏國“吳起變法”的策劃人,在魏國很有權威。到了秦惠公十三年的時候,秦惠公攻打蜀國,奪取了一個小的縣城,和自己失去的土地比起來,這一個小縣城不值一提,就在這一年,秦惠公郁郁而終。
秦惠公繼位以后,他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秦出公繼位的時候多大呢?兩歲,剛學會走路和說話。因為這孩子太年幼,連話都還說不清呢?怎么主持朝政?所以就由他的母親,也就是太后主持朝政。他的母親有個愛好,那就是喜歡重用宦官,也不知道哪來這么一個特殊愛好,所以這些大臣們都不服氣,尤其是那些賢臣們,百姓們也很憂郁,經常在街頭巷尾議論。對自己的國家感到痛心,怎么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這個時候,流亡在魏國的秦獻公聽說了這個消息,知道了時機已到,一抹淺笑安然的掛在臉上,心想,終于到我出場了。